压接机的底板组件及压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00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接机的底板组件及压接机,其中,该底板组件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楔形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楔形块上方的第二楔形块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接机的底板组件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第一楔形块和电机,且将电机的传动轴安装到第一楔形块的镂空部内,并在第一楔形块上方设置第二楔形块,通过电机驱动第一楔形块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水平移动,使第一楔形块带动第二楔形块进行竖直移动,从而实现模具相对压接机上的冲头的高度可调,并且整个高度调节过程既省时又省力。

Base plate assembly and crimper of cri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接机的底板组件及压接机
本技术涉及压接机
,特别涉及一种压接机的底板组件以及一种具有该底板组件的压接机。
技术介绍
随着线束加工设备的发展,用户对端子压接机的生产效率和操作调节的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技术中,压接机在使用时,一旦更换模具或者压接不同的端子,均需要重新调整压接高度,现有普遍采用的高度调节方式是通过手动调节模具冲头的冲压高度,此种调节方式的调节过程较为麻烦,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而且所需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对于小批量生产来说,此种方式既耗时又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接机的底板组件,通过电机驱动第一楔形块,使第一楔形块带动第二楔形块进行竖直移动,从而实现模具高度可调,并且整个高度调节过程既省时又省力。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接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压接机的底板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用以承载所述压接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限定出镂空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楔形块上方的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楔形块上设有模具;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电机的传动轴安装到所述第一楔形块的镂空部内,所述电机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楔形块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水平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一楔形块带动所述第二楔形块进行竖直移动,以使所述模具相对所述压接机上的冲头的高度可调。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接机的底板组件,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第一楔形块和电机,且将电机的传动轴安装到第一楔形块的镂空部内,并在第一楔形块上方设置第二楔形块,通过电机驱动第一楔形块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水平移动,使第一楔形块带动第二楔形块进行竖直移动,从而实现模具相对压接机上的冲头的高度可调,并且整个高度调节过程既省时又省力。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压接机的底板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可选地,上述压接机的底板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一楔形块的两侧分别限定出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楔形块的下方设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楔形块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进行滑动,以进行竖直移动。可选地,所述第二楔形块相对所述底座沿水平方向固定设置。可选地,上述压接机的底板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其中,所述底座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楔形块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限位在所述凹槽内。可选地,所述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台阶面进行配合以及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台阶面进行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楔形块限位在所述凹槽内,且所述第一楔形块沿所述凹槽可滑动。可选地,所述电机顺时针转动时,所述第一楔形块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所述电机逆时针转动时,所述第一楔形块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可选地,所述第一楔形块和所述第二楔形块均呈直角梯形状。可选地,所述第一楔形块和所述第二楔形块可匹配成长方体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压接机,其包括上述的压接机的底板组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压接机,通过上述的压接机的底板组件进行底板高度调节,从而实现模具相对压接机上的冲头的高度可调,并且整个高度调节过程既省时又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接机的底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接机的底板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接机的底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压接机的底板组件包括底座1、第一楔形块2、第二楔形块3以及电机4。其中,底座1用以承载压接机9;第一楔形块2设置在底座1上,第一楔形块2限定出镂空部21;第二楔形块3设置在第一楔形块2上方,第二楔形块3上设有模具(图未示);电机4固定在底座1上,电机4的传动轴41安装到第一楔形块2的镂空部21内,电机4通过驱动第一楔形块2在第一位置A与第二位置B之间进行水平移动,以通过第一楔形块2带动第二楔形块3进行竖直移动,以使模具相对压接机9上的冲头91的高度可调。也就是说,第一楔形块2可滑动的设置在底座上,电机4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且电机4的传动轴41安装到第一楔形块2的镂空部21内,使得电机4通过传动轴41驱动第一楔形块2在底座1的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之间水平移动,另外,第一楔形块2的上方设有第二楔形块3,通过第一楔形块2的水平移动带动第二楔形块3进行竖直移动,以使模具相对压接机9上的冲头91的高度可调。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楔形块3相对底座1的水平方向固定不变,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第二楔形块3相对第一楔形块2进行水平移动,且在水平移动的同时也在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楔形块3上的模具相对压接机9上的冲头91的高度可调。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图2-4所示,压接机的底板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5和第二固定件6。其中,第一楔形块2的两侧分别限定出第一滑槽22和第二滑槽23,第二楔形块3的下方设有第一延伸部31和第二延伸部32,第一延伸部31与第一固定件5固定连接,第二延伸部32与第二固定件6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5设置在第一滑槽22内,第二固定件6设置在第二滑槽22内,第二楔形块3通过第一固定件5和第二固定件6相对第一滑槽22和第二滑槽23进行滑动,以进行竖直移动。也就是说,第一楔形块2的一侧限定出第一滑槽22,另一侧限定出第二滑槽23,第二楔形块3通过在下方的一边设有第一延伸部31,另一边设有第二延伸部32,第一延伸部31与第一固定件5固定连接,第二延伸部32与第二固定件6固定连接,第二楔形块3设置在第一楔形块2上方,并将第一固定件5设置在第一滑槽22内,第二固定件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接机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所述底座用以承载所述压接机;/n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限定出镂空部;/n设置在所述第一楔形块上方的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楔形块上设有模具;/n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电机的传动轴安装到所述第一楔形块的镂空部内,所述电机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楔形块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水平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一楔形块带动所述第二楔形块进行竖直移动,以使所述模具相对所述压接机上的冲头的高度可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接机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用以承载所述压接机;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限定出镂空部;
设置在所述第一楔形块上方的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楔形块上设有模具;
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电机的传动轴安装到所述第一楔形块的镂空部内,所述电机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楔形块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水平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一楔形块带动所述第二楔形块进行竖直移动,以使所述模具相对所述压接机上的冲头的高度可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机的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一楔形块的两侧分别限定出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楔形块的下方设有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楔形块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进行滑动,以进行竖直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普天李镇张鹏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