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转接头和连接器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890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接器转接头和连接器测试系统。连接器转接头包括:第一转接头,适于与连接器的第一端直接电连接,使得所述连接器的第一端可通过所述第一转接头电连接至第一线缆并通过所述第一线缆电连接至测试设备;和第二转接头,适于与连接器的第二端直接电连接,使得所述连接器的第二端可通过所述第二转接头电连接至第二线缆并通过所述第二线缆电连接至所述测试设备。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连接器的每端可直接与转接头连接,无需经由电路板与转接头连接,从而可消除电路板对连接器的测试数据的影响,提高连接器的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并且降低了成本。

Connector adapter and connector tes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转接头和连接器测试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转接头和包括该连接器转接头的连接器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同轴射频连接器通常包括外部导体、设置在外部导体中的中心导体、以及设置在外部导体和中心导体之间的绝缘体。在设计同轴射频连接器的过程中,需要对设计出的同轴射频连接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同轴射频连接器的两端只适于与电路板或专用的电子部件电连接,不能直接与同轴射频线缆电连接。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将同轴射频连接器连接至相应的测试设备,需要将同轴射频连接器的两端分别焊接至一个电路板上,在每个电路板上设置有一个连接头,该连接头通过同轴射频线缆电连接至测试设备。这样,同轴射频连接器依次通过电路板、连接头和同轴射频线缆被电连接至测试设备。但是,现有的这种测试方案很难完全去除电路板对各个测试项目的影响,导致测试结果和测试数据往往不准确。而且同轴射频连接器不能从电路板上拆卸下来,导致同轴射频连接器不能被重复利用,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转接头,包括:第一转接头,适于与连接器的第一端直接电连接,使得所述连接器的第一端可通过所述第一转接头电连接至第一线缆并通过所述第一线缆电连接至测试设备;和第二转接头,适于与连接器的第二端直接电连接,使得所述连接器的第二端可通过所述第二转接头电连接至第二线缆并通过所述第二线缆电连接至所述测试设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为同轴射频连接器,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为同轴射频线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转接头包括:第一外转接导体,其一端适于与所述连接器的外部导体的一端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线缆的外导体电连接;和第一中心转接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外转接导体中,其一端适于与所述连接器的中心导体的一端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线缆的内导体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外转接导体的一端适于螺纹连接至所述连接器的外部导体的一端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连接器的外部导体的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外螺纹,在所述第一外转接导体的一端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中心转接导体的一端适于与所述连接器的中心导体的一端插接在一起。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中心转接导体的一端呈筒状,所述连接器的中心导体的一端呈柱状,所述连接器的中心导体的一端适于插入到所述第一中心转接导体的一端中。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转接头还包括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外转接导体和所述第一中心转接导体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中心转接导体保持在所述第一外转接导体中。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转接头包括:第二外转接导体,其一端适于与所述连接器的外部导体的另一端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二线缆的外导体电连接;和第二中心转接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外转接导体中,其一端适于与所述连接器的中心导体的另一端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二线缆的内导体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外转接导体的一端适于与所述连接器的外部导体的另一端电接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连接器的外部导体的另一端上形成有多个电触点,所述第二外转接导体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并适于与所述连接器的外部导体的另一端上的多个电触点同时电接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中心转接导体的一端适于与所述连接器的中心导体的另一端电接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中心转接导体的一端呈盘状,所述连接器的中心导体的另一端呈柱状,所述第二中心转接导体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并适于与所述连接器的中心导体的另一端电接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转接头还包括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绝缘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外转接导体和所述第二中心转接导体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中心转接导体保持在所述第二外转接导体中。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的外部导体包括滑动地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外部导体和第二外部导体;所述第一转接头的第一外转接导体适于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一外部导体电连接;所述第二转接头的第二外转接导体适于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二外部导体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的中心导体包括滑动地组装在一起的第一中心导体和第二中心导体;所述第一转接头的第一中心转接导体适于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一中心导体电连接;所述第二转接头的第二中心转接导体适于与所述连接器的第二中心导体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绝缘体,所述绝缘体设置在所述外部导体和所述中心导体之间,用于将所述中心导体保持在所述外部导体中。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绝缘座,所述第二外部导体固定在所述绝缘座上;在所述绝缘座上形成有中心通孔,所述连接器的中心导体的另一端经由该中心通孔外露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外部弹性元件,所述外部弹性元件套装在所述外部导体上;所述外部弹性元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绝缘座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外部导体的定位凸缘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内部弹性元件,所述内部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中心导体中;所述内部弹性元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中心导体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中心导体上。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转接头适于与连接器的第一端可拆卸地电连接,所述第二转接头适于与连接器的第二端可拆卸地电连接,使得所述连接器可重复使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测试系统,包括:前述第一转接头,其一端电连接至连接器的第一端,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一线缆;前述第二转接头,其一端电连接至连接器的第二端,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二线缆;和测试设备,分别经由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转接头和所述第二转接头。在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的每端可直接与转接头连接,无需经由电路板与转接头连接,从而可消除电路板对连接器的测试数据的影响,提高连接器的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并且降低了成本。此外,在本技术的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转接头与连接器可拆卸地连接,从而连接器可重复使用,降低了连接器的设计和研发成本。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作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图3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转接头(10),适于与连接器(1)的第一端直接电连接,使得所述连接器(1)的第一端可通过所述第一转接头(10)电连接至第一线缆并通过所述第一线缆电连接至测试设备;和/n第二转接头(20),适于与连接器(1)的第二端直接电连接,使得所述连接器(1)的第二端可通过所述第二转接头(20)电连接至第二线缆并通过所述第二线缆电连接至所述测试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接头(10),适于与连接器(1)的第一端直接电连接,使得所述连接器(1)的第一端可通过所述第一转接头(10)电连接至第一线缆并通过所述第一线缆电连接至测试设备;和
第二转接头(20),适于与连接器(1)的第二端直接电连接,使得所述连接器(1)的第二端可通过所述第二转接头(20)电连接至第二线缆并通过所述第二线缆电连接至所述测试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为同轴射频连接器,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为同轴射频线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头(10)包括:
第一外转接导体(11),其一端适于与所述连接器(1)的外部导体(100)的一端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线缆的外导体电连接;和
第一中心转接导体(12),设置在所述第一外转接导体(11)中,其一端适于与所述连接器(1)的中心导体(200)的一端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线缆的内导体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转接导体(11)的一端适于螺纹连接至所述连接器(1)的外部导体(100)的一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器(1)的外部导体(100)的一端的外壁上形成有外螺纹,在所述第一外转接导体(11)的一端的内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心转接导体(12)的一端适于与所述连接器(1)的中心导体(200)的一端插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心转接导体(12)的一端呈筒状,所述连接器(1)的中心导体(200)的一端呈柱状,所述连接器(1)的中心导体(200)的一端适于插入到所述第一中心转接导体(12)的一端中。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接头(10)还包括第一绝缘体(13),所述第一绝缘体(13)设置在所述第一外转接导体(11)和所述第一中心转接导体(12)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中心转接导体(12)保持在所述第一外转接导体(11)中。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接头(20)包括:
第二外转接导体(21),其一端适于与所述连接器(1)的外部导体(100)的另一端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二线缆的外导体电连接;和
第二中心转接导体(22),设置在所述第二外转接导体(21)中,其一端适于与所述连接器(1)的中心导体(200)的另一端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二线缆的内导体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外转接导体(21)的一端适于与所述连接器(1)的外部导体(100)的另一端电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器(1)的外部导体(100)的另一端上形成有多个电触点,所述第二外转接导体(21)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并适于与所述连接器(1)的外部导体(100)的另一端上的多个电触点同时电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中心转接导体(22)的一端适于与所述连接器(1)的中心导体(200)的另一端电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转接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莉芸宋志刚翟鹏汪云河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