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式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903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式除尘装置,包括:装置支架、装料漏斗、脉冲除尘机,所述装置支架用于支撑装置的各个组件,所述装料漏斗设置于所述装置支架上,用于装料及分料,包括上斗体和下斗体,其中所述上斗体的内部设有吸尘腔,吸尘腔中设有多个吸尘口,所述脉冲除尘机的进尘口通过第一抽风管与所述吸尘腔连接,出尘口与所述下斗体连接,所述第一抽风管的管道转弯半径为管道直径的1.5~1.7倍,管内风速控制为12~15m/s,所述吸尘腔的腔体上设置有550~560个腔孔,腔孔的直径为30~35mm,所述上斗体设置为两层,上层和下层之间留有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减少上斗体粉尘吸收盲区和减少粮食或化肥等物料在管道中残留,而且,可分散吸尘,防止吸尘腔堵塞。

A track dedu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式除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港口物料输送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式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粮食、化肥等物料在港口的装卸过程一般是先通过码头岸边的门机抓斗将物料装入大漏斗,然后再通过大漏斗的下斗口将物料出料到刮板机,再经刮板机输送到栈桥的皮带机后进入仓库中保存。在装卸物料的时候会激起很大的扬尘,影响了工人的身体健康及港口周边的环境。公告号为CN209143261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轨道除尘漏斗,该轨道除尘漏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时常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管道内壁残留粮食或化肥等物料的问题,造成物料的浪费,也带来了清洗的麻烦,同时,该漏斗对物料粉尘的吸入较为集中在一个部位,容易造成吸尘腔堵塞以及上斗体内存在粉尘收集盲区,造成部分粉尘逃逸,导致抑尘效果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式除尘装置,可减少上斗体粉尘吸收盲区和减少粮食或化肥等物料在管道中的残留,而且,可分散吸尘,防止吸尘腔堵塞。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式除尘装置,包括:装置支架,用于支撑装置的各个组件;装料漏斗,设置于所述装置支架上,用于装料及分料,包括上斗体和下斗体,其中所述上斗体的内部设有吸尘腔,吸尘腔中设有多个吸尘口;脉冲除尘机,其进料口通过第一抽风管与所述吸尘腔连接,出料口与所述下斗体连接;所述第一抽风管的管道转弯半径为管道直径的1.5~1.7倍,管内风速控制为12~15m/s;所述吸尘腔的腔体上设置有550~560个腔孔,腔孔的直径为30~35mm;所述上斗体设置为两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和下层,其中所述上层倾斜,下层竖直,上层和下层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捕捉从上斗体逃逸出来的部分残余粉尘。双层设置的上斗体可以防止物料在填满斗口时避免吸不到上方的扬尘,同时在物料不充满斗体时也能起到抑制上方扬尘的作用。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抽风管的管道转弯半径为管道直径的1.6倍,管内风速控制为15m/s,所述吸尘腔的腔体上设置有560个腔孔,腔孔的直径为35m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轨道式除尘装置还包括有用于将物料运送至运输车上的抑尘装车斗,所述下斗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通过溜管连接于所述抑尘装车斗。以上技术方案进一步优选的,为了对物料的装车过程实现自动化控制,所述溜管的出料口设置有闸门,所述闸门包括有用于封闭溜管出料口的挡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挡板打开或关闭的丝杆装置。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轨道式除尘装置还包括有用于将物料运送至仓库中的刮板输送机,所述下斗体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连接于所述刮板输送机。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为了吸收装料过程中刮板输送机处产生的扬尘,在刮板输送机的出口处设置吸尘罩,所述吸尘罩通过第二抽风管连接于所述脉冲除尘机。以上技术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吸尘罩与第二抽风管的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自动控制阀门,在刮板输送机工作时,所述自动控制阀门自动控制打开阀口,使物料能通过刮板输送机运输至仓库中,当刮板输送机不工作时,所述自动控制阀门自动控制关闭阀口,从而减少装置的风程(风量)损失。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脉冲除尘机的出料口通过螺旋送料机与装料漏斗的下斗体连接,所述螺旋送料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螺旋机、第二竖直螺旋机和第三水平螺旋机,所述第一水平螺旋机、第二竖直螺旋机、第三水平螺旋机的管道内部设置有螺旋板,所述螺旋板可拆卸,从而方便了使用者后期对其进行维修。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抑尘装车斗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抑尘装车斗呈直线排布,且其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抑尘装车斗之间的直线距离均为1.6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支架的底部设置有4个支脚,每个支脚上均设置有轨道滚动轮,所述轨道滚动轮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间隙为40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可减少粮食或化肥等物料在管道中的残留,而且,可分散吸尘,防止吸尘腔堵塞;2、可以及时地吸走抓斗在下料时以及刮板输送机下料时的扬尘,保证港口的环境清洁,减少扬尘对工人的危害;3、可减少装置的风程损失,减少耗能;4、可同时满足多个装料点,提高装车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正视角度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吸尘腔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左视角度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螺旋送料机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0-装置支架;200-装料漏斗;201-上斗体;2011-吸尘腔;2012-吸尘口;2013-上层;2014-下层;2015-腔孔;202-下斗体;2021-第一出料口;2022-第二出料口;300-脉冲除尘机;400-第一抽风管;500-抑尘装车斗;600-溜管;700-闸门;701-挡板;702-丝杆装置;800-刮板输送机;900-吸尘罩;1000-第二抽风管;1100-自动控制阀;1200-螺旋送料机;1201-第一水平螺旋机;1202-第二竖直螺旋机;1203-第三水平螺旋机;1204-螺旋板;1300-支脚;1301-轨道滚动轮;1302-驱动电机;1400-运输车。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举例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由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的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文中所称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时,它可以直接固定到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媒介元件固定。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媒介元件连接。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顶部”、“底部”、“左侧”、“右侧”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一种轨道式除尘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装置支架100、装料漏斗200、脉冲除尘机300,其中,装置支架100用于支撑装置的各个组件,起到支撑的作用。装料漏斗200设置于所述装置支架100上,用于对粮食、化肥等物料进行装料和分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式除尘装置,包括:/n装置支架,用于支撑装置的各个组件;/n装料漏斗,设置于所述装置支架上,用于装料及分料,包括上斗体和下斗体,其中所述上斗体的内部设有吸尘腔,吸尘腔中设有多个吸尘口;/n脉冲除尘机,其进料口通过第一抽风管与所述吸尘腔连接,出料口与所述下斗体连接;/n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抽风管的管道转弯半径为管道直径的1.5~1.7倍,管内风速控制为12~15m/s;/n所述吸尘腔的腔体上设置有550~560个腔孔,腔孔的直径为30~35mm;/n所述上斗体设置为两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和下层,其中所述上层倾斜,下层竖直,上层和下层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捕捉从上斗体逃逸出来的部分残余粉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式除尘装置,包括:
装置支架,用于支撑装置的各个组件;
装料漏斗,设置于所述装置支架上,用于装料及分料,包括上斗体和下斗体,其中所述上斗体的内部设有吸尘腔,吸尘腔中设有多个吸尘口;
脉冲除尘机,其进料口通过第一抽风管与所述吸尘腔连接,出料口与所述下斗体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抽风管的管道转弯半径为管道直径的1.5~1.7倍,管内风速控制为12~15m/s;
所述吸尘腔的腔体上设置有550~560个腔孔,腔孔的直径为30~35mm;
所述上斗体设置为两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和下层,其中所述上层倾斜,下层竖直,上层和下层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捕捉从上斗体逃逸出来的部分残余粉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抑尘装车斗,所述下斗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通过溜管连接于所述抑尘装车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管的出料口设置有闸门,所述闸门包括有用于封闭溜管出料口的挡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挡板打开或关闭的丝杆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刮板输送机,所述下斗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建北汪德贵刘顺权李辉如王强陈权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新港港务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