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工学院专利>正文

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729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03
车载无线充电装置,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其包括送电线圈、充电袋以及中空的壳体;充电袋的袋体包括织物层以及设于织物层外侧的弹性包裹层,在织物层与弹性包裹层之间至少设有四块用于从不同方向夹持住电子设备的夹片,夹片固定连接于织物层,送电线圈固定安装在其中一块夹片上并被绝缘隔离,织物层与弹性包裹层分离;壳体顶端开口,充电袋的袋体从壳体顶端的开口处往下放置于壳体的内腔中,充电袋的袋口周缘固定连接在壳体顶端开口的外沿,壳体的内腔中设有多根拉绳,拉绳从不同方向将夹片和织物层与壳体的内壁面连接,以防止袋体在壳体的内腔中晃动时碰撞到壳体的内壁面。该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充电稳定性高的优点。

Vehicle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车辆安装了无线充电装置,用于给个人消费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充电,无线充电装置一般安装在扶手箱内或者水杯架附近,以便于取放手机A。现有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大多如图1所示,其具有一水平的承载平面B,无线充电装置的送电线圈设置在承载平面B下方,手机A放置在承载平面B上之后,手机A背部的受电线圈位于送电线圈上方,通过电磁感应在送电线圈与受电线圈间实现电能的无线输送,从而给手机充电。这类无线充电装置所设置的承载平面B的面积通常为手机A背面面积的1.5倍-2倍,所占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不高,在水杯架附近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一般仅能满足给一台手机A充电的位置。另外,当车辆行驶于颠簸路段,尤其是行驶于非铺装路面时,车辆颠簸会使得手机A摇晃位移和跳动,甚至从承载平台掉落,从而导致充电断续不稳定。现有技术中解决车辆颠簸导致无线充电不稳定的方案大多是采用夹爪夹住手机A来防止其因车辆颠簸而位移和跳动,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时又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高、受车辆颠簸影响小、充电稳定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送电线圈,此外,还包括充电袋以及中空的壳体;所述充电袋的袋体包括织物层以及设于织物层外侧的弹性包裹层,在所述织物层与弹性包裹层之间至少设有四块用于从不同方向夹持住电子设备的夹片,所述夹片彼此间隔设置并围绕在充电袋的内腔外围,所述夹片固定连接于织物层,所述送电线圈固定安装在其中一块夹片上并被绝缘隔离,所述织物层与弹性包裹层分离;在所述弹性包裹层处于自然未拉伸状态时,所述织物层堆叠形成褶皱,往所述袋体内插入电子设备时,所述夹片受电子设备的推挤作用下往外侧移动,使得所述夹片间的间隔距离变大,所述织物层堆叠的褶皱逐渐展开,所述弹性包裹层在夹片往外侧移动时受推挤而拉伸变形;所述壳体顶端开口,所述充电袋的袋体从壳体顶端的开口处往下放置于壳体的内腔中,所述充电袋的袋口周缘固定连接在壳体顶端开口的外沿,所述充电袋的袋体底部与四周均距壳体的内壁面有一段距离,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多根拉绳,所述拉绳从不同方向将夹片和/或织物层与壳体的内壁面连接,以防止所述袋体在壳体的内腔中晃动时碰撞到壳体的内壁面。其中,所述充电袋的袋口呈喇叭口形。优选地,所述夹片的底端设有往袋体内腔中心方向延伸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用于托住插入袋体中的电子产品的底部。其中,所述织物层采用防静电面料制作。其中,所述夹片的背面设有用于连接拉绳的连接结构,所述弹性包裹层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结构从通孔中伸出与拉绳连接或者所述拉绳穿过通孔与连接结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金属环,所述拉绳中设有导电金属丝线,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设有接地点,所述拉绳的一端连接金属环、另一端连接壳体的内壁面并通过导电金属丝线将金属环与接地点相连。其中,所述弹性包裹层处于自然未拉伸状态时,所述拉绳处于被被拉直的张紧状态。优选地,所述夹片采用ABS材料制成,所述弹性包裹层采用TPU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将其内腔与车辆的空调通风管路连通的通气孔。进一步地,所述夹片和弹性包裹层开设有散热孔。本专利技术所涉车载无线充电装置采用袋式结构,充电时将手机插入袋体内,在弹性包裹层的回弹力作用下,夹片夹住手机,安装在夹片上的送电线圈与手机内的受电线圈之间通过电磁感应进行电能输送,由此实现给手机充电。充电完成后用手抓住手机伸出袋体顶端的部分(例如手机伸出袋体的长度可以为手机总长度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将其从袋体中抽出即可。由于袋体与壳体之间为软连接,大大减少了振动的传递,而袋体随车辆颠簸产生轻微晃动也可以抵消一部分振动,并且手机在自身重力以及夹片夹持力的双重作用下将难以往上窜动,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充电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采用了袋式结构,手机是竖直插入袋体内充电,通过充分利用空间高度减少了充电装置所占水平面积,从而能够在所占面积不变条件下布置更多的无线充电位。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安装在汽车中央通道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涉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安装在汽车中央通道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为手机将要插入图2所示车载无线充电装置且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夹片处于未被撑开状态时,前述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为横剖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纵剖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和图7为手机插入图2所示车载无线充电装置且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夹片被撑开时,前述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为横剖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纵剖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和图9为省略图6和图7中所示手机后,该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为横剖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纵剖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图9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图8中I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充电袋2——壳体3——拉绳1a——织物层1b——弹性包裹层1c——夹片1c1——承托部1c2——连接结构A——手机B——承载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2和图4-1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涉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与内部,如图所示,其包括送电线圈(送电线圈在图中未示出),此外,还包括充电袋1以及中空的壳体2。其中,充电袋1的袋体包括织物层1a以及设于织物层1a外侧的弹性包裹层1b,在织物层1a与弹性包裹层1b之间至少设有四块用于从不同方向夹持住手机A的夹片1c,夹片1c彼此间隔设置并围绕在充电袋1的内腔外围,夹片1c固定连接于织物层1a,送电线圈固定安装在其中一块夹片1c上并被绝缘隔离以防止漏电,织物层1a与弹性包裹层1b分离;在弹性包裹层1b处于自然未拉伸状态时,织物层1a堆叠形成褶皱,往袋体内插入手机A时,夹片1c受电子设备的推挤作用往外侧移动,使得夹片1c间的间隔距离变大,织物层1a堆叠的褶皱逐渐展开,弹性包裹层1b在夹片1c往外侧移动时受推挤而拉伸变形。壳体2顶端开口,充电袋1的袋体从壳体2顶端的开口处往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送电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袋(1)以及中空的壳体(2);/n所述充电袋(1)的袋体包括织物层(1a)以及设于织物层(1a)外侧的弹性包裹层(1b),在所述织物层(1a)与弹性包裹层(1b)之间至少设有四块用于从不同方向夹持住电子设备的夹片(1c),所述夹片(1c)彼此间隔设置并围绕在充电袋(1)的内腔外围,所述夹片(1c)固定连接于织物层(1a),所述送电线圈固定安装在其中一块夹片(1c)上并被绝缘隔离,所述织物层(1a)与弹性包裹层(1b)分离;在所述弹性包裹层(1b)处于自然未拉伸状态时,所述织物层(1a)堆叠形成褶皱,往所述袋体内插入电子设备时,所述夹片(1c)受电子设备的推挤作用往外侧移动,使得所述夹片(1c)间的间隔距离变大,所述织物层(1a)堆叠的褶皱逐渐展开,所述弹性包裹层(1b)在夹片(1c)往外侧移动时受推挤而拉伸变形;/n所述壳体(2)顶端开口,所述充电袋(1)的袋体从壳体(2)顶端的开口处往下放置于壳体(2)的内腔中,所述充电袋(1)的袋口周缘固定连接在壳体(2)顶端开口的外沿,所述充电袋(1)的袋体底部与四周均距壳体(2)的内壁面有一段距离,所述壳体(2)的内腔中设有多根拉绳(3),所述拉绳(3)从不同方向将夹片(1c)和/或织物层(1a)与壳体(2)的内壁面连接,以防止所述袋体在壳体(2)的内腔中晃动时碰撞到壳体(2)的内壁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送电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袋(1)以及中空的壳体(2);
所述充电袋(1)的袋体包括织物层(1a)以及设于织物层(1a)外侧的弹性包裹层(1b),在所述织物层(1a)与弹性包裹层(1b)之间至少设有四块用于从不同方向夹持住电子设备的夹片(1c),所述夹片(1c)彼此间隔设置并围绕在充电袋(1)的内腔外围,所述夹片(1c)固定连接于织物层(1a),所述送电线圈固定安装在其中一块夹片(1c)上并被绝缘隔离,所述织物层(1a)与弹性包裹层(1b)分离;在所述弹性包裹层(1b)处于自然未拉伸状态时,所述织物层(1a)堆叠形成褶皱,往所述袋体内插入电子设备时,所述夹片(1c)受电子设备的推挤作用往外侧移动,使得所述夹片(1c)间的间隔距离变大,所述织物层(1a)堆叠的褶皱逐渐展开,所述弹性包裹层(1b)在夹片(1c)往外侧移动时受推挤而拉伸变形;
所述壳体(2)顶端开口,所述充电袋(1)的袋体从壳体(2)顶端的开口处往下放置于壳体(2)的内腔中,所述充电袋(1)的袋口周缘固定连接在壳体(2)顶端开口的外沿,所述充电袋(1)的袋体底部与四周均距壳体(2)的内壁面有一段距离,所述壳体(2)的内腔中设有多根拉绳(3),所述拉绳(3)从不同方向将夹片(1c)和/或织物层(1a)与壳体(2)的内壁面连接,以防止所述袋体在壳体(2)的内腔中晃动时碰撞到壳体(2)的内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袋(1)的袋口呈喇叭口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珂肖冬瑞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