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砂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65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砂轮;散热砂轮与冷却液泵相连通,以使冷却液泵为散热砂轮注入冷却液,散热砂轮包括:砂轮主体、转轴、第一出液孔、第一冷却液管、第二出液孔、第二冷却液管、凹槽和开口槽;砂轮主体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中心孔;转轴穿过中心孔中,且转轴的一端与冷却液泵相连通;四个第一出液孔设置在转轴上;第一冷却液管呈环形,第一冷却液管与砂轮主体的上表面相贴合;至少四个第二出液孔均匀设置在第一冷却液管上;四个第二冷却液管的一端与第一冷却液管相连通,四个第二冷却液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第一出液孔相连通;至少一个凹槽设置在砂轮主体的周向;至少四个开口槽沿砂轮主体的径向均匀发散设置。

Cooling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砂轮
本技术涉及砂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砂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砂轮使用时会因高速摩擦产生高温,常次以往会降低砂轮的使用寿命。通常需要从外部加入冷却液来降温。但是从外部加冷却液的操作方式并不方便且冷却通常不均匀,反而会因为冷热受热不匀对砂轮产生损害,从而使其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散热砂轮。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砂轮,散热砂轮与冷却液泵相连通,以使冷却液泵为散热砂轮注入冷却液,散热砂轮包括:砂轮主体、转轴、第一出液孔、第一冷却液管、第二出液孔、第二冷却液管、凹槽和开口槽;砂轮主体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中心孔;转轴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转轴穿过中心孔中,且转轴的一端与冷却液泵相连通;四个第一出液孔设置在转轴上;第一冷却液管呈环形,第一冷却液管与砂轮主体的上表面相贴合;至少四个第二出液孔均匀设置在第一冷却液管上;四个第二冷却液管的一端与第一冷却液管相连通,四个第二冷却液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第一出液孔相连通;至少一个凹槽设置在砂轮主体的周向;至少四个开口槽沿砂轮主体的径向均匀发散设置。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砂轮主体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中心孔,将转轴穿过中心孔,并将转轴的一端与冷却液泵相连通,且由于转轴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因此实现了冷却液流入转轴内;其次,通过将四个第一出液孔设置在转轴上,以实现流入转轴内冷却液经第一出液孔流出;再次,通过将呈环形的第一冷却管与砂轮主体的上表面相贴合,将四个第二冷却液管的一端与第一冷却液管相连通,并将四个第二冷却液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第一出液孔相连通,以实现冷却液经第二冷却液管流入至第一冷却液管;再次,通过至少四个第二出液孔均匀设置在第一冷却液管上,以实现流入第一冷却液管内的冷却液经至少四个第二出液孔流出至散热砂轮打磨工件的位置,从而实现冷却液对散热砂轮进行冷却;再次,通过将至少一个凹槽设置在第二砂轮体的周向,以实现当第二砂轮体与待磨部件磨削所产生的铁屑经凹槽排出,以提高产品的排屑效果;再次,通过将至少四个开口槽沿第二砂轮体的径向均匀发散设置在第二砂轮体的表面上,以实现对第二砂轮体的散热。采用此种结构,结构简单,实现了在使用散热砂轮时随时用冷却液进行冷却;同时,通过将至少四个第二出液孔均匀设置在第一冷却管上,以实现将冷却液均匀流至散热砂轮表面上,从而使散热砂轮均匀降温,以避免因散热砂轮表面冷热不均导致应力变化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散热砂轮的质量。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散热砂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开口槽的宽度沿砂轮主体的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变宽。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砂轮主体的外缘与待磨部件相接触,因此磨削时产生的热量集中在砂轮主体的外缘,因此将开口槽的宽度沿砂轮主体的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变宽,可利于热量的散失,从而提高了砂轮主体的散热速度,从而避免因高散热磨砂轮的表面温度过高,进而提升了高散热磨砂轮磨削部件的稳定性,提升产品的质量,并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开口槽的个数为30个。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开口槽的个数为30个,进一步加快了热量散失的速度,从而提高了砂轮主体的散热速度,从而避免因高散热磨砂轮的表面温度过高,进而提升了高散热磨砂轮磨削部件的稳定性,提升产品的质量,并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砂轮还包括:密封部;密封部为弹性体,密封部内设置有通孔,密封部的一端嵌入第一出液孔内,且密封部的另一端包裹在第二冷却液管的另一端的外侧。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密封部设置为弹性体,并在密封部内设置通孔;同时,将密封部的一端嵌入第一出液孔内,并将密封部的另一端包裹在第二冷却液管的另一端的外侧,不仅可确保转轴内的冷却液经密封部内的通孔流入第二冷却液管内,还可实现对第二冷却液管和转轴的密封,从而避免冷却液在转轴与第二冷却液管的连接处流出,以避免冷却液的浪费,进而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密封部包括:密封体和限位部;限位部包裹在第二冷却管的另一端的外侧,限位部与转轴相贴合;密封体与限位部相连接,密封体嵌入第一出液孔内,且密封体的直径小于限位部的直径;其中,通孔依次穿过密封体和限位部。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限位部包裹在第二冷却管的另一端的外侧,以实现对第二冷却管的另一端进行密封;同时,通过将密封体与限位部相连接,并将密封体嵌入第一出液孔内,以实现多第一出液孔进行密封,从而提高转轴的密封性。由于密封体的直径小于限位部的直径,且限位部与转轴相贴合,因此实现了密封部与转轴相卡接,从而提高了密封部的稳定性。由于通孔依次穿过密封体和限位部,因此实现了冷却液在密封体和限位部中流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相邻两个第二冷却液管之间的夹角为90度。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相邻两个第二冷却液管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度,以实现了四个第二冷却液管沿砂轮主体的轴线均匀分布,从而进一步将冷却液均匀流至散热砂轮表面上,从而使散热砂轮均匀降温,以避免因散热砂轮表面冷热不均导致应力变化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散热砂轮的质量。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砂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砂轮的结构示意图A处局部放大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砂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砂轮的结构示意图B处局部放大图;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2砂轮主体,14转轴,16第一冷却液管,18第二出液孔,20第二冷却液管,22凹槽,24开口槽,26密封部,262限位部,264密封部,28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砂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砂轮,散热砂轮与冷却液泵相连通,以使冷却液泵为散热砂轮注入冷却液,散热砂轮包括:砂轮主体12、转轴14、第一出液孔、第一冷却液管16、第二出液孔18、第二冷却液管20、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砂轮,所述散热砂轮与冷却液泵相连通,以使所述冷却液泵为所述散热砂轮注入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砂轮包括:/n砂轮主体,所述砂轮主体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中心孔;/n转轴,所述转轴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转轴穿过所述中心孔中,且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液泵相连通;/n第一出液孔,四个所述第一出液孔设置在所述转轴上;/n第一冷却液管,所述第一冷却液管呈环形,所述第一冷却液管与所述砂轮主体的上表面相贴合;/n第二出液孔,至少四个所述第二出液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液管上;/n第二冷却液管,四个所述第二冷却液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液管相连通,四个所述第二冷却液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出液孔相连通;/n凹槽,至少一个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砂轮主体的周向;/n开口槽,至少四个所述开口槽沿所述砂轮主体的径向均匀发散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砂轮,所述散热砂轮与冷却液泵相连通,以使所述冷却液泵为所述散热砂轮注入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砂轮包括:
砂轮主体,所述砂轮主体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中心孔;
转轴,所述转轴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转轴穿过所述中心孔中,且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液泵相连通;
第一出液孔,四个所述第一出液孔设置在所述转轴上;
第一冷却液管,所述第一冷却液管呈环形,所述第一冷却液管与所述砂轮主体的上表面相贴合;
第二出液孔,至少四个所述第二出液孔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液管上;
第二冷却液管,四个所述第二冷却液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液管相连通,四个所述第二冷却液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出液孔相连通;
凹槽,至少一个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砂轮主体的周向;
开口槽,至少四个所述开口槽沿所述砂轮主体的径向均匀发散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砂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槽的宽度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韩天宇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一蒙砂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