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悬挂装置及悬挂装置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3219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悬挂装置及悬挂装置安装方法,其中,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包括:固定部,固定部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至少一个通孔用于实现与固定面之间的连接;连接部,连接部一端与固定部可拆卸连接;架体,架体与连接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进挂架的机构,利用固定部、连接部和承物架及固定组件组合成挂架,简化挂架结构,通过扩大连接的灵活性,扩大了挂架的使用范围并减少安装工序,在减小自重的同时加强了挂架的结构强度使设备承重增加,可根据实地情况增加过减少固定部长度,以此实现在比较复杂的空间环境进行安装测试,通过整体结构的配合使得设备使用的时候更稳定,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Hanger, suspension device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of suspension device for rail mounted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悬挂装置及悬挂装置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吊装
,尤其是涉及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悬挂装置及悬挂装置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挂架通常为一整体结构,在进行轨道安装时,首先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挂架及斜撑的打孔位置,定制挂架结构,在特殊情况下,斜撑打孔位置难于确定,安装过程中容易因为位置不准确而造成返工,这样的安装方式不易构建弯折的空间轨道,且设备运行时会产生颤动,在使用挂轨机器人进行巡检、监测等工作时,影响机器人的正常工作,无法完全覆及全部需要进行巡检的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悬挂装置及悬挂装置安装方法,能够简化挂架的结构,减小自重增加挂架的强度使其承重量增加,能够实现快速安装。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实现与固定面之间的连接;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至少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承物架,所述承物架与所述连接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的机构,利用固定部、连接部和架体及固定组件组合成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简化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结构,无需进行定制化设计即可适应各种使用场合,扩大使用范围并减少安装工序,减小自重的同时加强了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的结构强度使设备承重增加,可根据实地情况调节固定部长度,以此实现在复杂的空间环境进行安装测试,并让设备使用的时候更稳定,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例如,在使用机器人进行巡检等工作时,使机器人可以全方位无死角的进行巡检工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部通过第二固定组件与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杆状部和抵合部,所述抵合部设置在所述设置在固定部内,且所述抵合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部的第一弯曲部之间的距离,所述杆状部穿过所述底座并与所述抵合部连接。底座与固定部实现可拆卸连接,可以增加整体结构的灵活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延伸部可拆卸连接。底座和延伸部为一体结构,底座可实现与固定部的连接,延伸部可实现与第二连接部卡合,在保证安装灵活性的同时,增加了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结构的稳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所述延伸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半封闭结构,所述所述延伸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嵌套设置,并通过第三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半封闭结构用于实现所述延伸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卡合,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卡合,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可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相对位置的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嵌套设置,并通过第四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可拆卸连接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灵活性,同时为两者之间相互位置的变化提供了结构基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为弧形接触。弧形接触的设计使得两者接触和卡合得更加紧密,配合第三固定组件的固定作用,增加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承物架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提供了一定活动度的前提下,承物架作为直接与重物实现连接的部件,其与第三连接部的固定连接,保证了在运行过程中重物的稳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所述固定部为半封闭结构,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固定组件配合实现与固定面之间的连接。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个悬挂装置,包括前述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还包括嵌入件,所述嵌入件嵌入所述承物架的中空部,并固定在所述中空部内。嵌入件可方便的嵌入到承物架的中空部内并且通过固定组件实现固定,进一步增加就够的灵活度。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的安装方法,应用于前述的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的固定,包括:在固定面上钻孔;通过第一固定组件连接第一连接部与固定面;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卡合,并利用第三固定组件实现连接;将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及承物架卡合,并利用第四固定组件实现连接;在所述承物架中嵌入所述嵌入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挂架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物架为中空结构,所述承物架中嵌入所述嵌入件后,利用第四固定组件对所述嵌入件一侧进行固定。嵌入件可方便的嵌入到承物架的中空部内并且通过固定组件实现固定,进一步增加结构的灵活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挂架的固定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挂架的固定方法,固定部、连接部和架体及固定组件组合成挂架,简化架结构,无需进行定制化设计即可适应各种使用场合,扩大使用范围并减少安装工序,减小自重的同时加强了挂架的结构强度使机器人承重增加,可根据实地情况增加或减少固定部长度,以此实现在比较复杂的空间环境进行安装测试,并让机器人使用的时候更稳定,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使机器人可以全方位无死角的进行巡检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挂架的立体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挂架的另一立体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部的局部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弧形面的局部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承物架与嵌入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挂架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100、固定部;110、第一通孔;120、第一弯曲部;200、连接部;210、第一连接部;211、底座;212、延伸部;220、第二连接部;221、条形孔;222、弧形面;230、第三连接部;300、承物架;400、嵌入件;500、第一固定组件;600、第二固定组件;610、抵合部;700、第三固定组件;800、第四固定组件;900、第五固定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用于实现所述固定部与固定面之间的连接;/n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至少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n承物架,所述承物架与所述连接部另一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用于实现所述固定部与固定面之间的连接;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至少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承物架,所述承物架与所述连接部另一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底座和延伸部,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部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固定部通过第二固定组件与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杆状部和抵合部,所述抵合部设置在所述设置在固定部内,且所述抵合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部的第一弯曲部之间的距离,所述杆状部穿过所述底座并与所述抵合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半封闭结构,所述所述延伸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嵌套设置,并通过第三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挂轨机器人的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润万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