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自锁式枪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076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气动自锁式枪钻,其壳体为塑料注塑成型的整体结构,壳体上设置进气接头和扳机,扳机与壳体内的开闭阀相配合,壳体内设置正逆阀套,该正逆阀套上设置正向气孔和反向气孔,正逆阀套内穿置有正逆阀杆,正逆阀杆上连接有方向拨杆,正逆阀杆上嵌置有定位弹簧和钢珠;壳体内设置气缸,气缸内设置转子,转子上设置叶片,转子的前端设置齿轮轴,后惰轮通过后惰轮销装配于后齿轮环与齿轮轴之间,后惰轮销固定于惰轮座上,高惰轮装配于惰轮座中心,前惰轮通过前惰轮销装配于前齿轮环与高惰轮之间,前惰轮销固定于传动轴上,传动轴上固定有夹头。其优点是在于:结构合理,使用安全,能够正反转,转向控制准确。

A pneumatic self-locking gun dri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自锁式枪钻
本技术涉及气动工具制造
,尤其指一种气动自锁式枪钻。
技术介绍
五金工具是工具行业的一种分类,按照动力源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手动工具、电动工具和气动工具等,气动枪钻是气动工具中的一种;气动枪钻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由气压推动转子转动,从而带动夹头上的钻子转动。有一些枪钻,其转子直接带动夹头转动,在停止运行时,由于惯性作用,夹头减速缓慢,这样的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另外,为了提高螺钉(螺栓)的固定、拆卸效率,会将枪钻夹头上的钻头更换为螺丝刀,由于螺钉(螺栓)的固定和拆卸时转动方向不同,因此需要枪钻具有正反转功能,而目前的一些气动枪钻只能单向转动,因此,现有气动枪钻的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结构合理,使用安全,能够正反转,转向控制准确的一种气动自锁式枪钻。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动自锁式枪钻,包括有壳体,壳体为塑料注塑成型的整体结构,壳体上设置有进气接头和扳机,扳机与壳体内的开闭阀相配合,壳体内设置有正逆阀套,该正逆阀套上设置有正向气孔和反向气孔,正逆阀套内穿置有正逆阀杆,正逆阀杆上连接有方向拨杆,正逆阀杆上嵌置有定位弹簧和钢珠;壳体内设置有气缸,气缸内设置有转子,转子上设置有叶片,转子的前端设置有与设置于锁紧帽内的惰轮组相配合的齿轮轴,惰轮组包括有前齿轮环、前惰轮、前惰轮销、后齿轮环、后惰轮、后惰轮销、惰轮座以及高惰轮,后惰轮通过后惰轮销装配于后齿轮环与齿轮轴之间,后惰轮销固定于惰轮座上,高惰轮装配于惰轮座中心,前惰轮通过前惰轮销装配于前齿轮环与高惰轮之间,前惰轮销固定于转动轴上,转动轴上固定有夹头。优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上述的前惰轮为3个,后惰轮也为3个。上述的转动轴与壳体之间设置有深沟球轴承。上述的开闭阀与进气接头之间设置有开闭阀弹簧,开闭阀的上部与壳体之间设置有油封。上述的扳机上连接有一内顶杆,该内顶杆的内端与开闭阀相抵配合。上述的正逆阀杆套置于所述内顶杆外。上述的气缸的前端固定有前盖,气缸的后端固定有后盖。本技术的一种气动自锁式枪钻,结构合理,正逆阀套上设置有正向气孔和反向气孔,通过方向拨杆调整正逆阀杆角度,从而调整出气方向,实现转子的正转或者反转;正逆阀杆上嵌置有定位弹簧和钢珠,能够准确实现调节定位。另外,在转子与固定有夹头的传动轴之间设置惰轮组,在松开扳机后,夹头能够快速停转,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壳体1、进气接头11、扳机12、内顶杆12a、开闭阀2、开闭阀弹簧21、油封22、正逆阀套31、正向气孔31a、反向气孔31b、正逆阀杆32、定位弹簧32a、钢珠32b、方向拨杆33、气缸4、前盖41、后盖42、转子5、齿轮轴5a、叶片51、锁紧帽6、前齿轮环61、前惰轮62、前惰轮销63、后齿轮环64、后惰轮65、后惰轮销66、惰轮座67、高惰轮68、传动轴7、夹头71、深沟球轴承72。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气动自锁式枪钻,包括有壳体1,壳体1为塑料注塑成型的整体结构,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接头11和扳机12,扳机12与壳体1内的开闭阀2相配合,壳体1内设置有正逆阀套31,该正逆阀套31上设置有正向气孔31a和反向气孔31b,正逆阀套31内穿置有正逆阀杆32,正逆阀杆32上连接有方向拨杆33,正逆阀杆32上嵌置有定位弹簧32a和钢珠32b;壳体1内设置有气缸4,气缸4内设置有转子5,转子5上设置有叶片51,转子5的前端设置有与设置于锁紧帽6内的惰轮组相配合的齿轮轴5a,惰轮组包括有前齿轮环61、前惰轮62、前惰轮销63、后齿轮环64、后惰轮65、后惰轮销66、惰轮座67以及高惰轮68,后惰轮65通过后惰轮销66装配于后齿轮环64与齿轮轴5a之间,后惰轮销66固定于惰轮座67上,高惰轮68装配于惰轮座67中心,前惰轮62通过前惰轮销63装配于前齿轮环61与高惰轮68之间,前惰轮销63固定于传动轴7上,传动轴7上固定有夹头71。实施例中,前惰轮62为3个,后惰轮65也为3个。实施例中,传动轴7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深沟球轴承72。设置深沟球轴承72能够提高传动轴7转动的灵活性。实施例中,开闭阀2与进气接头11之间设置有开闭阀弹簧21,开闭阀2的上部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油封22。实施例中,扳机12上连接有一内顶杆12a,该内顶杆12a的内端与开闭阀2相抵配合。实施例中,正逆阀杆32套置于所述内顶杆12a外。实施例中,气缸4的前端固定有前盖41,气缸4的后端固定有后盖42。工作原理:方向拨杆33套配于正逆阀杆32外端,通过扳动方向拨杆33可以带动正逆阀杆32,从而调节正逆阀杆32上出气孔的朝向,正逆阀套31上设置有正向气孔31a和反向气孔31b,当出气孔对准正向气孔31a时,转子5正向转动,当出气孔对准正反向气孔31b时,转子5反向转动,如此实现夹头的正反转。正逆阀杆32上嵌置有定位弹簧32a和钢珠32b,当调节正逆阀杆32角度时,定位弹簧32a和钢珠32b能够实现准确定位,并提高调节的手感,调整到位时,使用者可听到“哒”的一声。压缩空气从进气接头11处接入,按下扳机12,扳机12带动内顶杆12a内压使开闭阀2打开,压缩进气进入带动转子5转动,转子5带动惰轮组运转,从而带动传动轴7转动,最终带动夹头71转动,松开扳机12,开闭阀2关闭,在开闭阀弹簧21作用下,扳机12复位。惰轮组中由2组行星齿轮组构成,后齿轮环64、后惰轮65、后惰轮销66、惰轮座67以及转子5上的齿轮轴5a构成一组行星齿轮组,转子5上的齿轮轴5a带动后惰轮65转动,再由后惰轮65带动惰轮座67转动,从而带动惰轮座67中心的高惰轮68转动。高惰轮68、前齿轮环61、前惰轮62、前惰轮销63以及传动轴7构成另一行星齿轮组,高惰轮68转动,带动前惰轮62转动,再带动传动轴7转动,最终实现夹头71的转动。本技术的气动枪钻,通过调节正逆阀杆32的出气角度,从而实现正反转,结构合理;并在正逆阀杆32上嵌置有定位弹簧32a和钢珠32b,保证调节的正确性。另外,在转子5与传动轴7之间设置惰轮组,在松开扳机12后,夹头71能够快速停转,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自锁式枪钻,包括有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1)为塑料注塑成型的整体结构,所述的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接头(11)和扳机(12),所述的扳机(12)与壳体(1)内的开闭阀(2)相配合,所述的壳体(1)内设置有正逆阀套(31),该正逆阀套(31)上设置有正向气孔(31a)和反向气孔(31b),所述的正逆阀套(31)内穿置有正逆阀杆(32),所述的正逆阀杆(32)上连接有方向拨杆(33),所述的正逆阀杆(32)上嵌置有定位弹簧(32a)和钢珠(32b);所述的壳体(1)内设置有气缸(4),气缸(4)内设置有转子(5),转子(5)上设置有叶片(51),转子(5)的前端设置有与设置于锁紧帽(6)内的惰轮组相配合的齿轮轴(5a),所述的惰轮组包括有前齿轮环(61)、前惰轮(62)、前惰轮销(63)、后齿轮环(64)、后惰轮(65)、后惰轮销(66)、惰轮座(67)以及高惰轮(68),所述的后惰轮(65)通过后惰轮销(66)装配于后齿轮环(64)与齿轮轴(5a)之间,后惰轮销(66)固定于惰轮座(67)上,高惰轮(68)装配于惰轮座(67)中心,所述的前惰轮(62)通过前惰轮销(63)装配于前齿轮环(61)与高惰轮(68)之间,前惰轮销(63)固定于传动轴(7)上,所述的传动轴(7)上固定有夹头(7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自锁式枪钻,包括有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1)为塑料注塑成型的整体结构,所述的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接头(11)和扳机(12),所述的扳机(12)与壳体(1)内的开闭阀(2)相配合,所述的壳体(1)内设置有正逆阀套(31),该正逆阀套(31)上设置有正向气孔(31a)和反向气孔(31b),所述的正逆阀套(31)内穿置有正逆阀杆(32),所述的正逆阀杆(32)上连接有方向拨杆(33),所述的正逆阀杆(32)上嵌置有定位弹簧(32a)和钢珠(32b);所述的壳体(1)内设置有气缸(4),气缸(4)内设置有转子(5),转子(5)上设置有叶片(51),转子(5)的前端设置有与设置于锁紧帽(6)内的惰轮组相配合的齿轮轴(5a),所述的惰轮组包括有前齿轮环(61)、前惰轮(62)、前惰轮销(63)、后齿轮环(64)、后惰轮(65)、后惰轮销(66)、惰轮座(67)以及高惰轮(68),所述的后惰轮(65)通过后惰轮销(66)装配于后齿轮环(64)与齿轮轴(5a)之间,后惰轮销(66)固定于惰轮座(67)上,高惰轮(68)装配于惰轮座(67)中心,所述的前惰轮(62)通过前惰轮销(63)装配于前齿轮环(61)与高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世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新兴气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