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震仪组装式底座模块及海底地震观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7848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海底地震仪领域。为解决现有海底地震仪阵列结构安全性不足、投放过程操作复杂可靠性低、容易造成设备损坏、耐久性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海底地震仪组装式底座模块及海底地震观测系统。底座模块包括:井字形结构布置的至少两根横梁和至少两根纵梁每根梁在一端具有开设有连接孔的连接舌,另一端开设有释放孔;安放在井字形结构的中央的表面设置了钩爪的释放器底座;及紧固螺丝。海底地震观测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海底地震仪、两个或两个以上组装式底座模块,其中一个组装式底座模块和另一个组装式底座模块通过前者的连接孔和后者相应的释放孔对齐后由紧固螺丝穿过对齐的连接孔和释放孔进行固定连接而组装在一起。

Assembly base module of undersea seismograph and undersea seismic observ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底地震仪组装式底座模块及海底地震观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海底地震仪,尤其涉及用于组装多个海底地震仪的海底地震仪组装式底座模块以及相应的海底地震观测系统。
技术介绍
海底地震仪(OBS)是为在海底观测地震及其他地壳构造事件引起的微振动而设计的地震仪。通过架设海底地震仪可观测到陆上不易观测到的前震和微震活动,便于弄清地球构造的区域性差异,这是测定海沟、洋中脊附近地震动态和特征的有力手段。海底地震仪还可应用于海底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找出海底不稳定地区,从而预防灾害发生。现有海底地震仪基本上是在陆上地震仪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特殊元件改制而成。具体而言,将地震观测设备放置在集成式水密耐压电子舱(例如,可以是玻璃浮球)内,连同支架一起从海上直接投放至海底自由着陆。在探测结束之后,通过声学释放信号抛弃支架,从而产生正浮力上浮,实现海底地震仪的回收。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单个海底地震仪的侧视图。集成式水密耐压电子舱101被上盖102a和下盖102b封装包围后搁置于可抛弃式支架104上,电子舱101内的空间用于放置地震观测使用的主控模块、电源模块、传感器、释放控制器、存储器、指示灯等各种电子器件,可抛弃式支架104(亦称底座,含配重)由释放钢缆103牵引进行施放。在地质探测活动中,由于单个海底地震仪所提供的监测数据无法排除背景噪声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获取精细化的调查结果,通常需要两个甚至更多个海底地震仪组成海底地震仪阵列(亦称为,海底地震观测系统)来进行探测。由于传统的对于单个海底地震仪的组装的过程通常通过不锈钢卡箍连接或者U型螺丝紧贴无榫连接,结构安全性不足,投放过程中可靠性低,容易造成设备损坏;同时,不锈钢卡箍或者U型螺丝有使用寿命,耐久性差,长时间处在海底高盐高腐蚀环境容易断裂,这样就会造成海底地震仪的整体位移,影响监测数据和结果。此外,多个不锈钢卡箍或者U型螺丝的使用使得设备投放过程操作较复杂,容易造成船时浪费。因此,本领域需要快速组装多个海底地震仪,包括可以方便组装的一组可抛弃的底座模块,它们可通过连接件直接连接并紧固。连接过程操作简单,同时解决了布放过程中的可靠性、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本
技术实现思路
以便以简化形式介绍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
技术实现思路
并不旨在标识出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确定或限制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为解决现有海底地震仪阵列结构安全性不足、投放过程操作复杂可靠性低、容易造成设备损坏、耐久性差等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组装海底地震仪的组装式底座模块和一种由多个海底地震仪组装在一起的海底地震观测系统。本技术的用于组装海底地震仪的组装式底座模块包括:井字形结构布置的至少两根横梁和至少两根纵梁,横梁和纵梁的每一根在一端具有突出的连接舌,在连接舌上开设有连接孔,在横梁和纵梁的每一根的另一端开设有释放孔;固定安放在井字形结构的中央的释放器底座;以及紧固螺丝,其中,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组装式底座模块两两组装时,一个组装式底座模块的连接孔和另一个组装式底座模块相应的释放孔对齐,由紧固螺丝穿过对齐的连接孔和释放孔进行固定连接。其中,释放器底座上表面设置有钩爪,用于在使用时固定海底地震仪,并在海底地震仪被回收时使得组装式底座模块脱离海底地震仪。其中,横梁或纵梁的连接舌的上表面与横梁或纵梁的主体部分的下表面齐平,纵梁固定置于横梁之上,横梁进一步具有高度高于连接舌的支脚。本技术的由多个海底地震仪组装在一起的海底地震观测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海底地震仪,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前述组装式底座模块,其中每一个组装式底座模块包括:井字形结构布置的至少两根横梁和至少两根纵梁,横梁和纵梁的每一根在一端具有突出的连接舌,在连接舌上开设有连接孔,在横梁和纵梁的每一根的另一端开设有释放孔;固定安放在井字形结构的中央的释放器底座;以及紧固螺丝。其中,每个海底地震仪放置在一个组装式底座模块上,一个组装式底座模块的连接孔和另一个组装式底座模块相应的释放孔对齐,由紧固螺丝穿过对齐的连接孔和释放孔进行固定连接。本技术的组装式底座模块,相互之间可方便地连接并紧固,组装简单快速,同时结构稳定,提高了布放过程中可靠性,使得海底地震仪系统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更强。附图说明以下将通过参考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更具体描述。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是单个现有海底地震仪连同其底座的侧视图;图2是使用了本技术的组装了四个海底地震仪的整体海底地震观测系统的顶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单个组装式底座模块的顶视图;图4A是根据本技术的单个组装式底座模块中的单根横梁从横向视角观看的侧视图;图4B是根据本技术的单个组装式底座模块中的单根纵梁从横向视角观看的侧视图;图5A是根据本技术的单个组装式底座模块中的单根横梁从端部视角观看的侧视图;图5B是根据本技术的单个组装式底座模块中的单根纵梁从端部视角观看的侧视图;图6是用于穿接一个组装式底座模块的连接舌的连接孔和另一个组装式底座模块的释放孔的紧固螺丝的平面图;图7是一个组装式底座模块的横梁的连接舌的连接孔和另一个组装式底座模块的横梁的释放孔对齐并插入紧固螺丝紧固后的横梁的从端部视角观看的侧视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单个组装式底座模块中的释放器底座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通过参考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更具体描述。通过阅读下文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图2是组装了四个海底地震仪1号OBS、2号OBS、3号OBS、4号OBS的整体海底地震观测系统的顶视图,其为四联体海底地震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中示出四个海底地震仪仅仅是一个示意,根据需要可以扩展组装任意数量的海底地震仪,构成合适的地震仪阵列。该四联体海底地震观测系统使用了本技术的组装式底座模块来进行快速连接。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快速组装系统的单个组装式底座模块的顶视图。该组装式底座模块包括井字形结构相交布置的四根梁,包括两根横梁303a和两根纵梁303b,以及安放在井字形中央的释放器底座301,通常为球形的集成式水密耐压电子舱就放置在该释放器底座上,由释放器底座上表面设置的四个钩爪302固定,释放器底座301的侧视图见图8。每根横梁和纵梁的一端具有突出部分——连接舌304a、304b,连接舌上近端部开设有连接孔305a、305b。每根横梁和纵梁上远离连接舌的那一端开设有释放孔306a、306b。图4A是图3中的组装式底座模块单根横梁的从横向视角观看的侧视图,其中401是横梁的支脚,支脚高度大于连接舌厚度,在工作状态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组装海底地震仪的组装式底座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井字形结构布置的至少两根横梁和至少两根纵梁,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的每一根在一端具有突出的连接舌,在所述连接舌上开设有连接孔,在所述横梁和纵梁的每一根的另一端开设有释放孔;/n固定安放在所述井字形结构的中央的释放器底座;以及/n紧固螺丝,/n其中,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组装式底座模块两两组装时,一个组装式底座模块的所述连接孔和另一个组装式底座模块相应的所述释放孔对齐,由所述紧固螺丝穿过对齐的连接孔和释放孔进行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组装海底地震仪的组装式底座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井字形结构布置的至少两根横梁和至少两根纵梁,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的每一根在一端具有突出的连接舌,在所述连接舌上开设有连接孔,在所述横梁和纵梁的每一根的另一端开设有释放孔;
固定安放在所述井字形结构的中央的释放器底座;以及
紧固螺丝,
其中,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组装式底座模块两两组装时,一个组装式底座模块的所述连接孔和另一个组装式底座模块相应的所述释放孔对齐,由所述紧固螺丝穿过对齐的连接孔和释放孔进行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底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器底座上表面设置有钩爪,用于在使用时固定所述海底地震仪,并在所述海底地震仪被回收时使得所述组装式底座模块脱离所述海底地震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底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或所述纵梁的所述连接舌的上表面与所述横梁或所述纵梁的主体部分的下表面齐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底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固定置于所述横梁之上,所述横梁进一步具有高度高于所述连接舌的支脚。


5.一种海底地震观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晖林凌刘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