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侦测救援一体化深井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57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消防救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侦测救援一体化深井救援装置,包括井上支架系统、人员提升系统、计算机终端、信息侦测系统、人员临时抬举系统以及通风供氧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人员提升系统以及人员临时抬举系统两种救援方式相结合,能够实现对不同伤势坠井人员的顺利提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井上便携式计算机监控系统、信息侦测系统可实现井上下通信,进而科学指导深井救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通风供氧系统可实现对被困人员精准送风供氧,延长被困人员在有害环境的存活时间,提高深井救援成功率。

An integrated deep well rescue device for detection and resc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侦测救援一体化深井救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防救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侦测救援一体化深井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深井救援过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井口较小,井下狭窄,作业空间受限;二是垂直距离较长,潜在缺氧、有毒气体等危险;三是竖井阴暗潮湿,光线照明差;四是井壁易坍塌,挖掘救援时易坍塌。目前深井救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救援人员不下井、指导被困者自行佩戴装备后提升;二是利用绳索,直立或倒立下井提升救人;三是利用救援提升装置等器材救援;四是挖掘救援。对于不同坠井状况以及周围地质条件可采用不同的救援方法。深井救援是所有消防救援共同面临的难题,面对坠井事故,采取挖取机井周围土石或者消防员用倒挂金钩的方式下井救人,救援时间都很长,容易对被困人员和施救人员造成生命危险,使用救援提升装置救援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深井救援提升装置大多功能较为单一,无法实现对井内环境侦测的同时顺利完成井下救援;还有一些救援提升装置采用机械手提升坠井人员,虽设置了压力传感器确保抓紧程度,但对于丧失正常行为的坠井人员的长距离提升,仍然易造成二次伤害;大多数深井提升装置缺少语音交互功能,为该装置增加语音传输功能,可实现坠井人员与井上救援队的双向通信,为提升深井救援成功率有显著作用;城市排污井及废弃矿井等深井极有可能存在严重威胁坠井人员生命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为坠井人员实现精准送风供氧可以保证深井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侦测救援一体化深井救援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侦测救援一体化深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上支架系统、人员提升系统、计算机终端、信息侦测系统、人员临时抬举系统以及通风供氧系统;所述井上支架系统包括两根平行的架体横梁、一根固定在两根平行架体横梁之间的架体纵梁及用于支撑架体横梁与架体纵梁的四根支撑架,所述架体横梁上设置有上纵向移动式钢梁,所述上纵向移动式钢梁下表面设置有滑轨;所述人员提升系统包括下纵向固定式钢梁、下纵向移动式钢梁、卷扬机及软质密目钢丝网,所述下纵向固定式钢梁及下纵向移动式钢梁设置于两条架体横梁下,所述下纵向固定式钢梁及下纵向移动式钢梁的两端下部分别设置有定滑轮,所述卷扬机固定于井口四角,所述卷扬机的链条穿过所述下纵向固定式钢梁及下纵向移动式钢梁下设置的四个定滑轮并与软质密目钢丝网的四角连接;所述计算机终端包括计算机及线轮盘,所述计算机通过数据传输线与线轮盘连接,所述线轮盘包括无线网络传输模块、数据转换器,所述无线网络传输模块及数据转换器固定设于线轮盘内部;所述信息侦测系统包括上部、中部及下部,所述上部设置有电源,所述中部设置有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模组及温度传感器,所述下部壳体内设置有音视频采集模块,所述下部的壳体侧部设置有拾音器,所述下部的底面中心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外圈设置有LED照明灯;所述人员临时抬举系统包括设置在可控液压伸缩杆下的钢轨,所述钢轨下部连接有第一仿生钳夹与第二仿生钳夹,所述第一仿生钳夹与第二仿生钳夹的内侧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仿生钳夹与第二仿生钳夹可通过计算机控制进行抓取以及锁定;所述通风供氧系统包括井上压入式风机及风管,所述井上压入式风机置于井口上风侧,所述风管通入井内。所述井上支架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架体横梁上的上纵向移动式钢梁,所述架体横梁上表面设置有上轨道凹槽,所述上轨道凹槽两端设置有挡块,所述上纵向移动式钢梁通过两个定向轮可在上轨道凹槽内滑动,所述上纵向移动式钢梁下部设置有上轨道凹槽,所述定向轮两侧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架体横梁下方平行设置有下轨道凹槽。所述下纵向固定式钢梁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条下轨道凹槽下的同一端,所述下纵向移动式钢梁可通过定向轮在下轨道凹槽内移动。所述人员提升系统还包括提升平台围挡,所述提升平台围挡设置在软质密目钢丝网的四周。所述线轮盘通过数据传输线与分别信息侦测系统及人员提升系统连接。所述滑轨内设置有滑块式螺纹套筒,所述滑块式螺纹套筒上部为在滑轨中移动的滑块,下部为螺纹孔套筒,所述螺纹孔套筒的侧壁上还预留有固线孔,所述可控液压伸缩杆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与螺纹孔套筒相匹配的螺纹。所述可控液压伸缩杆的下端与钢轨之间设置电机,所述钢轨可在同一水平面内进行转动,所述第一仿生钳夹固定在钢轨的一端,所述第二仿生钳夹可在钢轨中移动,所述第二仿生钳夹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钢轨上的第二仿生钳夹侧。所述风管沿可控液压伸缩杆及钢轨布置,所述风管的下部到达第一仿生钳夹或所述第二仿生钳夹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通过人员提升系统以及人员临时抬举系统两种救援方式相结合,能够实现对不同伤势坠井人员的顺利提升;(2)本专利技术通过井上便携式计算机监控系统、信息侦测系统可实现井上下通信,进而科学指导深井救援;(3)本专利技术的通风供氧系统可实现对被困人员精准送风供氧,延长被困人员在有害环境的存活时间,提高深井救援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井上支架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人员提升系统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计算机终端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信息侦测系统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人员临时抬举系统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通风供氧系统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深井救援工作的流程图;图中,1-井上支架系统,2-人员提升系统,3-计算机终端,4-信息侦测系统,5-人员临时抬举系统,6-通风供氧系统,7-压力传感器,8-上纵向移动式钢梁,9-下轨道凹槽,10-软质密目式钢丝网,11-提升平台围挡,12-卷扬机,13-线轮盘,14-上轨道凹槽,15-挡块,16-压入式风机,17-架体横梁,18-下纵向固定式钢梁,19-定滑轮,20-下纵向移动式钢梁,21-定向轮,22-计算机,23-第一仿生夹钳,24-第二仿生夹钳,25-风管,26-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模组,27-温度传感器,28-LED照明灯,29-拾音器,30-摄像头,31-音视频采集模块,32-电源,33-电机,34-可控液压伸缩杆,35-滑块式螺纹套筒;36-滑轨,37-钢轨。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的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一如图1-7所示,一种侦测救援一体化深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上支架系统(1)、人员提升系统(2)、计算机终端(3)、信息侦测系统(4)、人员临时抬举系统(5)以及通风供氧系统(6);所述井上支架系统(1)包括两根平行的架体横梁(17)、一根固定在两根平行架体横梁(17)之间的架体纵梁及用于支撑架体横梁(17)与架体纵梁的四根支撑架,所述架体横梁(17)上设置有上纵向移动式钢梁(8),所述上纵向移动式钢梁(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侦测救援一体化深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上支架系统(1)、人员提升系统(2)、计算机终端(3)、信息侦测系统(4)、人员临时抬举系统(5)以及通风供氧系统(6);/n所述井上支架系统(1)包括两根平行的架体横梁(17)、一根固定在两根平行架体横梁(17)之间的架体纵梁及用于支撑架体横梁(17)与架体纵梁的四根支撑架,所述架体横梁(17)上设置有上纵向移动式钢梁(8),所述上纵向移动式钢梁(8)下表面设置有滑轨(36);/n所述人员提升系统(2)包括下纵向固定式钢梁(18)、下纵向移动式钢梁(20)、卷扬机(12)及软质密目钢丝网(10),所述下纵向固定式钢梁(18)及下纵向移动式钢梁(20)设置于两条架体横梁(17)下,所述下纵向固定式钢梁(18)及下纵向移动式钢梁(20)的两端下部分别设置有定滑轮(19),所述卷扬机(12)固定于井口四角,所述卷扬机(12)的链条穿过所述下纵向固定式钢梁(18)及下纵向移动式钢梁(20)下设置的四个定滑轮(19)并与软质密目钢丝网(10)的四角连接;/n所述计算机终端(3)包括计算机(22)及线轮盘(13),所述计算机(22)通过数据传输线与线轮盘(13)连接,所述线轮盘(13)包括无线网络传输模块、数据转换器,所述无线网络传输模块及数据转换器固定于线轮盘(13)内部;/n所述信息侦测系统(4)包括上部、中部及下部,所述上部设置有电源(32),所述中部设置有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模组(26)及温度传感器(27),所述下部壳体内设置有音视频采集模块(31),所述下部的壳体侧部设置有拾音器(29),所述下部的底面中心设置有摄像头(30),所述摄像头(30)的外圈设置有LED照明灯(28);/n所述人员临时抬举系统(5)包括设置在可控液压伸缩杆(34)下的钢轨(37),所述钢轨(37)下部连接有第一仿生钳夹(23)与第二仿生钳夹(24),所述第一仿生钳夹(23)与第二仿生钳夹(24)的内侧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第一仿生钳夹(23)与第二仿生钳夹(24)可通过计算机(22)控制进行抓取以及锁定;/n所述通风供氧系统(6)包括井上压入式风机(16)及风管(25),所述井上压入式风机(16)置于井口上风侧,所述风管(25)通入井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侦测救援一体化深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上支架系统(1)、人员提升系统(2)、计算机终端(3)、信息侦测系统(4)、人员临时抬举系统(5)以及通风供氧系统(6);
所述井上支架系统(1)包括两根平行的架体横梁(17)、一根固定在两根平行架体横梁(17)之间的架体纵梁及用于支撑架体横梁(17)与架体纵梁的四根支撑架,所述架体横梁(17)上设置有上纵向移动式钢梁(8),所述上纵向移动式钢梁(8)下表面设置有滑轨(36);
所述人员提升系统(2)包括下纵向固定式钢梁(18)、下纵向移动式钢梁(20)、卷扬机(12)及软质密目钢丝网(10),所述下纵向固定式钢梁(18)及下纵向移动式钢梁(20)设置于两条架体横梁(17)下,所述下纵向固定式钢梁(18)及下纵向移动式钢梁(20)的两端下部分别设置有定滑轮(19),所述卷扬机(12)固定于井口四角,所述卷扬机(12)的链条穿过所述下纵向固定式钢梁(18)及下纵向移动式钢梁(20)下设置的四个定滑轮(19)并与软质密目钢丝网(10)的四角连接;
所述计算机终端(3)包括计算机(22)及线轮盘(13),所述计算机(22)通过数据传输线与线轮盘(13)连接,所述线轮盘(13)包括无线网络传输模块、数据转换器,所述无线网络传输模块及数据转换器固定于线轮盘(13)内部;
所述信息侦测系统(4)包括上部、中部及下部,所述上部设置有电源(32),所述中部设置有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模组(26)及温度传感器(27),所述下部壳体内设置有音视频采集模块(31),所述下部的壳体侧部设置有拾音器(29),所述下部的底面中心设置有摄像头(30),所述摄像头(30)的外圈设置有LED照明灯(28);
所述人员临时抬举系统(5)包括设置在可控液压伸缩杆(34)下的钢轨(37),所述钢轨(37)下部连接有第一仿生钳夹(23)与第二仿生钳夹(24),所述第一仿生钳夹(23)与第二仿生钳夹(24)的内侧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第一仿生钳夹(23)与第二仿生钳夹(24)可通过计算机(22)控制进行抓取以及锁定;
所述通风供氧系统(6)包括井上压入式风机(16)及风管(25),所述井上压入式风机(16)置于井口上风侧,所述风管(25)通入井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学召童鑫郭军张铎张嬿妮刘文永费金彪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