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和提高鲜竹沥抑菌效力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748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测定和提高鲜竹沥抑菌效力的方法。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提高中药鲜竹沥抑菌效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禾本科植物粉绿竹、净竹及同属数种植物的鲜杆径加热后自然沥出并经煮沸后的液体中加入抑菌剂制得鲜竹沥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中药鲜竹沥,其中包含禾本科植物粉绿竹、净竹及同属数种植物的鲜杆径加热后自然沥出的液体以及抑菌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测定鲜竹沥抑菌效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法宝抑菌效力检查法测定供试品鲜竹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抑菌效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呈现如说明书所述优异技术效果。

Methods of determining and improving bacteriostatic effect of fresh bamboo ju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定和提高鲜竹沥抑菌效力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涉及一种中药的抑菌效果研究,尤其是涉及鲜竹沥抑菌效力研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提高中药鲜竹沥中抑菌剂的抑菌效力的方法。已经发现,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中药鲜竹沥中抑菌剂的抑菌效力。
技术介绍
鲜竹沥为江西省特色中药制剂,现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卷[S].1991:99],为禾本科植物粉绿竹(PhyllostachysglaucaMccluve)、净竹(PhyllostachysnudaMccluve)及同属数种植物的鲜杆径加热后自然沥出的液体,煮沸后加适量抑菌剂即得。是用于镇咳、祛痰、清肺热的传统中药,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中风舌强,痰涎壅盛,小儿痰热惊风。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发现,鲜竹沥富含多种黄酮、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药食两用的鲜竹沥既是传统的中药,又是当今制作天然绿色功能性饮料的最好原料之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中药鲜竹沥合剂达24个生产批文之多,作为一种典型的中药合剂(口服液),市售鲜竹沥有单剂量和多剂量包装,每瓶装量从10ml到150ml不等。即使是单剂量鲜竹沥合剂,由于在制备工艺过程中未经严格的灭菌处理,并且包装也通常难以实现避免药物染菌,因此鲜竹沥中通常需要添加抑菌剂以保证药品在长期贮藏、运输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和变化。药物制剂在正常的储存及使用期间,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使之变质从而对使用者造成危害。相对于化学药来说,中药液体制剂受污染的可能性更大,原因在于中药中含有微生物生长必须的水分、氮源、糖分及蛋白质,是促使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除了物料及原材料接触微生物的概率较大,在生产、使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也极易发生微生物污染危害导致药物变性变质,为避免微生物危害,应确定中药液体制剂本身有无抗菌能力,如制剂本身不具备抑菌效力或者抑菌能力不足,那么因根据制剂的特性添加适宜的抑菌剂,以防止药物制剂在使用期间发生微生物污染[MeyerBK,ShiL.Antimicrobialpreservativeuseinparenteralproducts:anoverview.[J]EurJParentPharmSci.2009;14:115–7;CherylL,Moser1andBrianK,Meyer.Comparisonofcompendialantimicrobialeffectivenesstests:aReview.[J].AAPSPharmSciTech.2011;12(1):222-226]。但是,抑菌剂为化学物质,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朱荣,奉艳花.复方桔梗麻黄碱糖浆(Ⅱ)中防腐剂的检测[J].药物分析杂志,2018,38(1):143-150]。在药物制剂中,抑菌剂的浓度直接影响药物的产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添加量不足,防止微生物污染的能力不足,起不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添加量过大,抑菌剂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不能避免[任剑豪,易灵,吴卫国.山梨酸及其盐类防腐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产品加工,2017(9):48-55]。因此,为确保药物在使用中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抑菌剂的使用浓度应为最低有效量,且应低于对人体有害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181合剂项中要求,在制剂确定处方时,该处方的抑菌效力应符合抑菌效力检查法(通则1121)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S].2015:151-153]。本专利技术人尝试对多家生产企业的多批次鲜竹沥进行抑菌效力考察,并使用自建的方法对样品中添加的抑菌剂的种类及含量进行检测,以评价其防腐体系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能力,并分析鲜竹沥中抑菌剂添加种类和用量的合理性。然而在此研究过程中发现,研究方法或者抑菌方法仍然有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究鲜竹沥抑菌效力的方法,或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中药鲜竹沥中抑菌剂的抑菌效力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获得一个或者多个方面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基于此类发现而得以完成。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中药鲜竹沥抑菌效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禾本科植物粉绿竹PhyllostachysglaucaMccluve、净竹PhyllostachysnudaMccluve及同属数种植物的鲜杆径加热后自然沥出并经煮沸后的液体中加入抑菌剂制得鲜竹沥的步骤。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抑菌剂是苯甲酸。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抑菌剂是苯甲酸,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1~0.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抑菌剂是苯甲酸,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15~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抑菌剂是苯甲酸,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2%。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随所述抑菌剂一起还添加海藻糖,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5~1%。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随所述抑菌剂一起还添加海藻糖,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7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随所述抑菌剂一起还添加甘氨酸,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15~0.3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随所述抑菌剂一起还添加甘氨酸,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鲜竹沥的pH值为4.5~5.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鲜竹沥的pH值为4.75~5.2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鲜竹沥的pH值是使用酸溶液和/或碱溶液调节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鲜竹沥的pH值是使用盐酸溶液和/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鲜竹沥的pH值是使用0.1M盐酸溶液和/或0.1M氢氧化钠溶液调节的。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中药鲜竹沥,其中包含禾本科植物粉绿竹PhyllostachysglaucaMccluve、净竹PhyllostachysnudaMccluve及同属数种植物的鲜杆径加热后自然沥出的液体以及抑菌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鲜竹沥,其中所述的抑菌剂是苯甲酸。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鲜竹沥,其中所述的抑菌剂是苯甲酸,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1~0.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鲜竹沥,其中所述的抑菌剂是苯甲酸,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15~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鲜竹沥,其中所述的抑菌剂是苯甲酸,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2%。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鲜竹沥,其中还包含海藻糖,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5~1%。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鲜竹沥,其中还包含海藻糖,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7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鲜竹沥,其中还包含甘氨酸,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15~0.3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鲜竹沥,其中还包含甘氨酸,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提高中药鲜竹沥抑菌效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禾本科植物粉绿竹Phyllostachysglauca Mccluve、净竹Phyllostachys nuda Mccluve及同属数种植物的鲜杆径加热后自然沥出并经煮沸后的液体中加入抑菌剂制得鲜竹沥的步骤。/n

【技术特征摘要】
1.提高中药鲜竹沥抑菌效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禾本科植物粉绿竹PhyllostachysglaucaMccluve、净竹PhyllostachysnudaMccluve及同属数种植物的鲜杆径加热后自然沥出并经煮沸后的液体中加入抑菌剂制得鲜竹沥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抑菌剂是苯甲酸。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抑菌剂是苯甲酸,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1~0.3%。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抑菌剂是苯甲酸,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15~0.25%。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抑菌剂是苯甲酸,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2%;和/或,其中随所述抑菌剂一起还添加海藻糖,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5~1%;和/或,其中随所述抑菌剂一起还添加海藻糖,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75%;和/或,其中随所述抑菌剂一起还添加甘氨酸,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15~0.35%;和/或,其中随所述抑菌剂一起还添加甘氨酸,其在鲜竹沥中的浓度为0.25%。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鲜竹沥的pH值为4.5~5.5;和/或,所述鲜竹沥的pH值为4.75~5.25;和/或,其中所述鲜竹沥的pH值是使用酸溶液和/或碱溶液调节的;和/或,其中所述鲜竹沥的pH值是使用盐酸溶液和/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的;和/或,其中所述鲜竹沥的pH值是使用0.1M盐酸溶液和/或0.1M氢氧化钠溶液调节的。


7.一种中药鲜竹沥,其中包含禾本科植物粉绿竹PhyllostachysglaucaMccluve、净竹PhyllostachysnudaMccluve及同属数种植物的鲜杆径加热后自然沥出的液体以及抑菌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绪平罗跃华张静易路遥张文婷陈希王杰洪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