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传军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57468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药物技术领域。该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组分:川黄连20~40份、川黄柏20~40份、大黄20~40份、木鳖子20~40份、生半夏20~40份、香附20~40份、麝香2~8份、梅片10~3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添加川黄连、川黄柏、大黄、木鳖子、生半夏、香附、麝香、梅片等组分,可以制得具有疗效快、治疗效果好、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等特点的外敷药物。该外敷药物对上火牙疼、牙龈肿痛、走马牙疳、满口糜烂、口腔溃疡、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结膜炎以及头部腺体肿痛等病症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An external application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welling and pai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
,具体是一种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肿痛,指炎症的一般症状。即损伤或炎症导致的身体某部位组织的肿胀及疼痛。牙龈肿痛和头部腺体肿痛是常见的肿痛病症。其中,现有用于治疗牙龈肿痛和头部腺体肿痛的药物有内服和外敷两种,虽然通过内服抗炎药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副作用大;另外,使用传统的外敷药物来治疗肿痛病症虽然毒副作用小,但是其存在疗效慢、治疗效果偏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外敷药物疗效慢、治疗效果偏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其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组分:川黄连20~40份、川黄柏20~40份、大黄20~40份、木鳖子20~40份、生半夏20~40份、香附20~40份、麝香2~8份、梅片10~30份。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外敷药物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组分:川黄连25~35份、川黄柏25~35份、大黄25~35份、木鳖子25~35份、生半夏25~35份、香附25~35份、麝香4~6份、梅片15~25份。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外敷药物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组分:川黄连30份、川黄柏30份、大黄30份、木鳖子30份、生半夏30份、香附30份、麝香5份、梅片20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外敷药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按照上述重量称取川黄连、川黄柏、大黄、木鳖子、生半夏、香附、麝香、梅片,备用;将上述川黄连、川黄柏、大黄、木鳖子、生半夏、香附、麝香、梅片进行混合和粉磨后,得到原料粉末;将上述原料粉末与水或鸡蛋清进行混合,得到所述的外敷药物。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中,水或鸡蛋清与原料粉末的质量比为(0.5~1.5):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外敷药物。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外敷药物在用于制备治疗腺体肿痛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外敷药物在用于制备治疗牙龈肿痛药物中的应用。其中,上述各组分的药理如下:川黄连,即黄连。性味:寒、苦。归经:胆经,胃经,脾经,大肠经,肝经,心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川黄柏,即黄柏。性味:苦寒。归经:入肾,膀胱经。药理作用:抗菌,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链球菌也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抗真菌,作用类似黄连,但效力较弱;收敛消炎,可减轻局部充血。功能:泻肾火,清湿热,解疮毒。主治:骨蒸劳热,盗汗,遗精,黄疸,尿闭,淋浊,带下。足膝肿痛,痈肿疮疡等症。大黄,功效与作用:泻下;抗菌;收敛;健胃;利胆;抗肿瘤。性味:苦寒。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泻下通肠,行瘀破积、外敷清火消肿。主治:肠胃实热积滞,血分实热证,黄疸,水肿,瘀血积聚。外服痈肿疮毒,水火烫伤。木鳖子,药理作用:解毒、消肿、止痛、有降血压作用。性味:苦、微甘,温。有毒。归经:入肝、大肠经。功能:消肿,追毒。主治:痈肿,瘰疬,疮毒,丹瘤,外用醋磨消肿毒。生半夏,药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香附,功效与作用:理气解郁、调经止痛、镇痛作用。性味:辛、微苦、平。归经:入肝、三焦经。功能: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主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胀满,月经不调,痛经等症。麝香,性味:辛、温。归经:入心、脾、肝经。功能:开窍辟秽、活血、散结。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惊痫、心腹暴痛,跌打疮疡。梅片,即梅花冰片。性味:味辛、苦,性凉。归经:入心、肺经。功效:开窍醒神,散热止痛,明目去翳。主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目赤翳膜,喉痹,口疮,痈肿,痔疮,蛲虫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添加川黄连、川黄柏、大黄、木鳖子、生半夏、香附、麝香、梅片等组分,可以制得具有疗效快、治疗效果好、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等特点的外敷药物。该外敷药物对上火牙疼、牙龈肿痛、走马牙疳、满口糜烂、口腔溃疡、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结膜炎(红眼病)以及头部腺体肿痛等病症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该外敷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川黄连20g、川黄柏20g、大黄20g、木鳖子20g、生半夏20g、香附20g、麝香2g、梅片10g,备用。(2)将上述川黄连、川黄柏、大黄、木鳖子、生半夏、香附、麝香、梅片进行混合和粉磨后,得到原料粉末。(3)在常温下,将上述原料粉末与水或鸡蛋清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可得到所述的外敷药物。其中,添加的水或鸡蛋清与原料粉末的质量比为0.5:1。另外,该外敷药物可以涂覆在纤维布等贴片上,制作成外敷贴药进行使用。实施例2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该外敷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川黄连40g、川黄柏40g、大黄40g、木鳖子40g、生半夏40g、香附40g、麝香8g、梅片30g,备用。(2)将上述川黄连、川黄柏、大黄、木鳖子、生半夏、香附、麝香、梅片进行混合和粉磨后,得到原料粉末。(3)在常温下,将上述原料粉末与水或鸡蛋清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可得到所述的外敷药物。其中,添加的水或鸡蛋清与原料粉末的质量比为1.5:1。另外,该外敷药物可以涂覆在纤维布等贴片上,制作成外敷贴药进行使用。实施例3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该外敷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川黄连25g、川黄柏25g、大黄25g、木鳖子25g、生半夏25g、香附25g、麝香4g、梅片15g,备用。(2)将上述川黄连、川黄柏、大黄、木鳖子、生半夏、香附、麝香、梅片进行混合和粉磨后,得到原料粉末。(3)在常温下,将上述原料粉末与水或鸡蛋清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可得到所述的外敷药物。其中,添加的水或鸡蛋清与原料粉末的质量比为1:1。另外,该外敷药物可以涂覆在纤维布等贴片上,制作成外敷贴药进行使用。实施例4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组分:川黄连20~40份、川黄柏20~40份、大黄20~40份、木鳖子20~40份、生半夏20~40份、香附20~40份、麝香2~8份、梅片10~3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组分:川黄连20~40份、川黄柏20~40份、大黄20~40份、木鳖子20~40份、生半夏20~40份、香附20~40份、麝香2~8份、梅片1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敷药物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组分:川黄连25~35份、川黄柏25~35份、大黄25~35份、木鳖子25~35份、生半夏25~35份、香附25~35份、麝香4~6份、梅片15~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敷药物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组分:川黄连30份、川黄柏30份、大黄30份、木鳖子30份、生半夏30份、香附30份、麝香5份、梅片20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军
申请(专利权)人:刘传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