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316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设置有造口连通端和开闭调节端;所述造口连通端与患者的肠造口连通;所述开闭调节端设置有开闭调节机构,所述开闭调节机构用于对所述开闭调节端的开闭进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通过设置开闭调节机构对开闭调节端的开关进行调节,在开闭调节端闭合时可以模拟肠道造口关闭术后的肠道情况,让粪便正常进入造口远端肠道,以验证远端肠道病变的恢复情况,可以用于便于医师监控造口相关并发症及把控造口关瘘的时机,准确评估关瘘后造口远端肠道对粪便的耐受情况,对于造口远端肠道的恢复起到更准确的评估作用,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

Controllable enterostomy connec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造口护理
,尤其涉及一种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
技术介绍
肠造口是指从自然肛门以外部位排便的总称,通常是指将结肠或小肠经腹壁造口,使粪便改道排出,也称人工肛门。外科医师通常为了治疗某些肠道疾病(如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肠梗阻、肠穿孔、放射性肠炎或肠吻合口瘘等)而选择给患者行肠造口手术。具体地,外科医师在病变肠段近端或手术肠段选择合适的小肠或结肠,将其拉出到腹部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了肠造口。肠造口可分为单腔和双腔、永久性和临时性、小肠和结肠、预防性和治疗性造口。肠造口是代替原来的会阴部肛门行使排便功能,即粪便出口的改道,其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1.肠梗阻病变近端造口可缓解肠道梗阻;2.肠穿孔或肠吻合口瘘的近端肠道造口可阻断粪便的持续污染,有利于控制局部感染情况;3.粪便转流后可减轻病变肠道炎症、出血等症状;4.对于不适合即时吻合的肠道切口行原位肠造口可避免吻合口相关并发症。肠造口术后会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可能出现造口相关并发症,包括:造口周围皮炎、造口周围脓肿、造口脱垂、造口旁疝、造口缺血坏死、造口回缩、造口高流量、造口远端肠道废用性肠炎或菌群紊乱等等。严重的造口高流量会导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无法通过正常饮食维持自身营养;造口远端肠段的废用性肠炎及菌群紊乱又影响关闭造口后的肠道功能。各种情况行肠造口手术后,行肠造口关闭术的时机目前也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在术后3-6个月,远端肠道梗阻解除、炎性或出血病变缓解、穿孔或吻合口愈合、肛门控便功能良好的情况下,可行肠造口关闭术。是否可以更早关瘘,提早关瘘的安全性如何,是否会使远端病变复发或加重,目前尚有待研究。即使目前临床技术评估可行肠造口关瘘的患者,术后仍有可能出现病情的反复或复发导致需要再次行肠造口的情况,反复的肠造口开关手术给患者带来身心创伤和经济损失。现有技术在进行肠造口手术后一般采用造口袋或肠梗阻导管进行相应的后续治疗和护理,但大部分肠造口导管的使用并没有考虑到如何对肠造口进行管控、远端肠液回输和模拟关瘘,以便医师对造口流量进行调控、控制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早期实施造口远端肠管肠内营养和准确评估关瘘后造口远端肠道对粪便的耐受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可以构成肠造口的开关并模拟关瘘的情况,让肠道内容物正常进入术后的结直肠进行消化,以验证结直肠手术部位的恢复情况,本装置可以用于便于医师把控关瘘的时机以及监控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肠道手术的术后恢复起到良好的辅助评估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施:一种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设置有造口连通端和开闭调节端;所述造口连通端与患者的肠造口连通;所述开闭调节端设置有开闭调节机构,所述开闭调节机构用于对所述开闭调节端的开闭进行控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本体设置有两个造口连通端,所述两个造口连通端分别连接至患者的双腔肠造口的两个开口;所述开闭调节端闭合时,两个所述造口连通端之间通过所述管道本体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闭调节端还可拆卸地连接有容纳装置,所述开闭调节端开启时,所述造口连通端与所述容纳装置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装置可以为造口袋、引流袋或引流瓶等容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球囊和球囊充盈管;所述球囊设置在所述造口连通端的外围,并与所述球囊充盈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球囊充盈管贯穿所述管道本体并将其另一端与患者体外的充盈装置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充盈开孔和第二充盈开孔;所述球囊充盈管设置在所述管道本体内,所述球囊充盈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充盈开孔与所述球囊连接,所述球囊充盈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充盈开孔延伸至患者体外以与充盈装置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液体输入管;所述管道本体上设置有输液开孔;所述液体输入管设置在所述管道本体内,所述液体输入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造口连通端,所述液体输入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输液开孔延伸至患者的体外以与输液装置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闭调节端和其中一个所述造口连通端间的管道本体内设置有通阻调节机构,所述通阻调节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开闭调节端和其中一个所述造口连通端间的肠道内容物流通或阻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闭调节机构为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包括阀门本体和转动设置在所述阀门本体内的开关;所述开关上设置有通液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闭调节机构和所述通阻调节机构均为电磁控制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本体上设置有刻度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通过设置开闭调节机构对开闭调节端的开关进行调节,在开闭调节端闭合时可以模拟肠道造口关闭术后的肠道情况,让粪便正常进入造口远端肠道,以验证远端肠道病变的恢复情况,可以用于便于医师监控造口相关并发症及把控造口关瘘的时机,准确评估关瘘后造口远端肠道对粪便的耐受情况,对于造口远端肠道的恢复起到更准确的评估作用,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应理解,在本专利技术范围内中,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的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的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的设置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的造口连通端11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的两个球囊3的结构设置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的开闭调节机构121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的固定盖1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的固定盖1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所述的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所述的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管道本体-1;第一充盈开孔-101;第二充盈开孔-102;输液开孔-103;造口连通端-11;引流孔-110;开闭调节端-12;开闭调节机构-121;阀门本体-1211;开关-1212;通液孔-1213;固定盖-13;盖体-131;紧贴边-132;开孔-133;连接件-134;容纳装置-2;连接口-21;球囊-3;球囊充盈管-31;充盈装置-32;液体输入管-4;输液装置-41;通阻调节机构-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本体;/n所述管道本体设置有造口连通端和开闭调节端;/n所述造口连通端与患者的肠造口连通;/n所述开闭调节端设置有开闭调节机构,所述开闭调节机构用于对所述开闭调节端的开闭进行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本体;
所述管道本体设置有造口连通端和开闭调节端;
所述造口连通端与患者的肠造口连通;
所述开闭调节端设置有开闭调节机构,所述开闭调节机构用于对所述开闭调节端的开闭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设置有两个造口连通端,所述两个造口连通端分别连接至患者的双腔肠造口的两个开口;所述开闭调节端闭合时,两个所述造口连通端之间通过所述管道本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调节端还可拆卸地连接有容纳装置,所述开闭调节端开启时,所述造口连通端与所述容纳装置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球囊和球囊充盈管;
所述球囊设置在所述造口连通端的外围,并与所述球囊充盈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球囊充盈管贯穿所述管道本体并将其另一端与患者体外的充盈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控的肠造口连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充盈开孔和第二充盈开孔;
所述球囊充盈管设置在所述管道本体内,所述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淑云黄美近周家铭黄榕康陈晓琼李嘉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