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枕间距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177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枕间距检测装置,特别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其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所述接收机的底端设置有标准杆,标准杆底端设置有底座,发射机上设置有适配枕木棱角的抵接板,底座上设置有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长距离的情况下较为精确对轨枕件间距进行测量的效果。

A detection device for sleeper spac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枕间距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轨枕间距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轨枕是铁路配件的一种。轨枕既要支承钢轨,又要保持钢轨的位置,还要把钢轨传递来的巨大压力再传递给道床。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柔韧性和弹性。列车经过时,它可以适当变形以缓冲压力,但列车过后还得尽可能恢复原状。现有技术中轨枕测量工具一般有游标卡尺和标准块两种。游标卡尺和标准块都难以检测轨枕间距,并且读数也并不方便,标准块更是不够精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枕轨间距检测装置,其具有长距离的情况下较为精确测量枕木间距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轨枕间距检测装置,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所述接收机的底端设置有标准杆,标准杆底端竖直设置有底座,发射机上设置有适配枕木棱角的抵接板,底座上设置有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接收机的底座固定于轨枕上,再将发射机抵接于轨枕上,使得发射机和底座以及接收机位于平行于钢轨的平面上,先开启发射机发射雷达测得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再沿着铁轨的方向平移发射机,使其固定于另一轨枕上,从而测的现在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通过勾股定理可以测得两次发射机距离底座距离,再数出两次发射机所在在位置之间共有多少枕木,从而可以计算出该段距离的平均轨枕间距,从而降低测试次数,而每次测试只需要移动发射机即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板弯折成直角,抵接板的一条边垂直于该弯折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弯折成直角,抵接板的一条边垂直于该弯折线,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抵接发射机时能够更加快速准确进行对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标准杆包括若干根套管,相邻套管之间设置有凸起,接收机固定于最上方的套管顶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准杆包括若干根套管,相邻套管之间设置有凸起,接收机固定于最上方的套管顶端,这样设置是为了使得接收机的高度可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根所述套管表面均设置有刻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根套管的表面均设置有刻度,这样设置是为了使得能够更加精确调节套管的高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转动轴和扭簧以及两块夹持片,转动轴固定于底座上,扭簧套于转动轴上,夹持片转动连接于转动轴上,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夹持片同侧两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包括转动轴和扭簧以及两块加持片,转动轴固定于底座上,扭簧套于转动轴上,夹持片转动连接于转动轴上,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夹持片同侧两端,这样设置是为了使得夹持片能够将底座固定于轨枕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座与套管之间设置有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座与套管之间设置有加强筋,这样设置是为了使得套管不容易被风吹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的顶端连接有三根拉绳,拉绳的长度大于套管的高度,拉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地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管的顶端连接有三根拉绳,拉绳的长度大于套管的高度,将拉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地面上,这样设置能够使得套管更加稳定,不容易将套管弯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收机与标准杆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收机和标准杆之间可拆卸连接可以使得接收机可更换。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接收机的底端设置有标准杆,标准杆底端竖直设置有底座,发射机上设置有适配枕木棱角的抵接板,底座上设置有固定件可以在长距离的情况下较为精确测量枕木间距的效果;2.抵接板弯折成直角,抵接板的一条边垂直于该弯折线,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抵接发射机时能够更加快速准确进行对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爆炸图。图3是图2中A-A面剖视图。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发射机;2、接收机;3、标准杆;31、套管;32、凸起;4、底座;5、抵接板;6、固定件;61、转动轴;62、夹持片;63、扭簧;7、加强筋;8、拉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轨枕间距检测装置,包括发射机1和接收机2,接收机2的底端竖直设置有标准杆3,标准杆3底端竖直设置有底座4,发射机1上设置有适配枕木棱角的抵接板5,底座4上设置有固定件6。这样设置可以使得通过移动发射机1来快速测试一段距离中的平均轨枕间距。参照图3,抵接板5弯折成直角,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得能够快速将抵接板5抵接于轨枕上,标准杆3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根套管31,相邻套管31之间设置有凸起32,接收机2固定于最上方的套管31顶端,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容易将标准杆3进行收纳。套管31表面设置有刻度,这样设置是为了使得套管31更加精确进行调节。参照图4,固定件6包括转动轴61和扭簧63以及两块夹持片62,转动轴61固定于底座4上,扭簧63套于转动轴61上,夹持片62转动连接于转动轴61上,扭簧6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夹持片62同侧两端,这样设置是为了使得夹持片62能够将夹持片62进行固定。固定座与套管3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7,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套管31难以被风吹倒。套管31的顶端连接有三根拉绳8,拉绳8的长度大于套管31的高度,拉绳8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件6,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得通过拉绳8将套管31进行加固,避免因为风将拉绳8吹斜。接收机2与标准杆3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这样设置使得接收机2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先将接收机2的底座4固定于轨枕上,再将发射机1抵接于轨枕上,使得发射机1和底座4以及接收机2位于平行于钢轨的平面上。先开启发射机1发射雷达测得发射机1和接收机2之间的距离,再沿着铁轨的方向平移发射机1,使其固定于另一轨枕上,从而测的现在发射机1与接收机2之间的距离,通过勾股定理可以测得两次发射机1距离底座4的距离,再数出两次发射机1所在在位置之间共有多少枕木,从而可以计算出该段距离的平均轨枕间距,从而降低测试次数,而每次测试只需要移动发射机1即可。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枕间距检测装置,包括发射机(1)和接收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2)的底端设置有标准杆(3),标准杆(3)底端设置有底座(4),底座(4)的底面垂直于标准杆(3),发射机(1)上设置有适配枕木(10)棱角的抵接板(5),底座(4)上设置有固定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枕间距检测装置,包括发射机(1)和接收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2)的底端设置有标准杆(3),标准杆(3)底端设置有底座(4),底座(4)的底面垂直于标准杆(3),发射机(1)上设置有适配枕木(10)棱角的抵接板(5),底座(4)上设置有固定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枕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5)为L型板,L型板的截面夹角角度为直角,接收机(2)固定于抵接板(5)背离L型板的角内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枕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杆(3)包括若干根套管(31),相邻套管(31)之间设置有凸起(32),接收机(2)固定于最上方的套管(31)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枕间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套管(31)表面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发元曾朝东赵春晖陈苏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育才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