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14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试管,属于试管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试管的试管盖会因内部气压过大被弹出等技术问题。本试管包括试管本体和试管盖,试管盖包括盖体和固定在盖体内的瓶塞,瓶塞的周壁为圆柱面且瓶塞的周壁能与位于试管本体管口处的内壁贴靠密封,瓶塞的周壁上沿轴向开设有排气槽,排气槽的一端贯穿瓶塞的前端为贯通端,排气槽的另一端延伸至瓶塞的中部为封闭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避免试管盖弹出的优点。

A test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管
本技术属于试管
,涉及一种试管。
技术介绍
医疗单位或实验室为了保存液体化验物常常需要使用试管,为了便于试管内液体的储存,一般该类试管带有密封试管口的试管盖,在储存时试管会放置在试管架上,试管和试管架的大小均具有国际标准。现有的试管盖为了保证密封,一般包括盖体和固定在盖体内的瓶塞,瓶塞采用橡胶制成,瓶塞塞入试管口内实现对试管口的密封,瓶塞塞入试管口后会压缩试管内残留的空气,当试管内的液体装的比较满时,留给空气压缩的空间较小,导致气压较大,较大的气压会反作用在瓶塞上,存在将试管盖弹出的情况;同时,现有的试管由于长度确定,当对储存有少量液体的试管抽液时,需要将针管的针头伸至试管的底部才能实现,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试管,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避免试管盖弹出。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试管,包括试管本体和试管盖,所述试管盖包括盖体和固定在盖体内的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的周壁为圆柱面且瓶塞的周壁能与位于试管本体管口处的内壁贴靠密封,所述瓶塞的周壁上沿轴向开设有排气槽,所述排气槽的一端贯穿瓶塞的前端为贯通端,所述排气槽的另一端延伸至瓶塞的中部为封闭端。在将试管盖盖在试管本体上时,瓶塞的底部先塞入试管本体的管口,此时瓶塞的周壁与试管本体的内壁密封贴靠,随着瓶塞的继续塞入,试管本体内的空气会被挤压,多余的空气会通过排气槽的贯通端经过排气槽排出,当瓶塞移动至排气槽的封闭端进入试管本体的管口时,此时排气槽被封闭,也就是瓶塞完全将试管本体的管口封闭,最终瓶塞的后端也塞入试管本体的管口,完成试管盖盖在试管本体上的操作;通过排气槽能在瓶塞塞入试管本体时一部分气体排出试管本体,从而减小盖上试管盖后试管本体内的气压,避免出现因气压过大大致试管盖被弹出的情况,排出的空气的体积相当于瓶塞上与排气槽长度匹配的体积。在上述的试管中,所述排气槽的长度不大于瓶塞长度的一半,且排气槽的长度不小于瓶塞长度的三分之一。该结构即保证了排气槽能排出足够的空气,同时也保证瓶塞具有足够的长度来密封管口。在上述的试管中,所述盖体内的中部具有凸起的圆柱凸块,所述瓶塞套在圆柱凸块上并与圆柱凸块一体成型。盖体采用塑料制成,瓶塞采用橡胶制成,瓶塞在加工时直接成型在盖体的圆柱凸块上;瓶塞和盖体为一体结构,在开盖时避免出现盖体取下后瓶塞还塞在试管本体中的情况。在上述的试管中,所述瓶塞的后端的外边沿具有凸出的抵靠凸环,所述抵靠凸环抵在盖体的内底面上。在瓶塞完全塞入试管本体后抵靠凸环抵靠在试管本体的管口边沿,加强密封性。在上述的试管中,所述试管本体的中部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试管本体分隔成储液段和支撑段,所述试管盖盖在储液段的管口。用于放置试管的试管架具有标准,试管的长度均是与试管架匹配,以使得试管本体能稳定的放置在试管架上,现有标准试管在储存有少量液体需要抽取时,针管需要插入试管底部,针管插入的距离较大,导致操作不变;本申请中试管本体的长度为标准长度,在试管本体的中部设置分隔部,能减小储液段的深度,针对少量液体的抽取,本储液段相对现有的试管深度较小,也就是针管插入较浅的距离即可实现抽液,操作更方便,提高了效率;支撑段保证试管能正常放置在标准的试管架上。在上述的试管中,所述分隔部呈漏斗形,所述分隔部的开口朝向储液段。该结构的分隔部便于聚集液体,方便液体的抽取。在上述的试管中,所述分隔部的底部还延伸有位于支撑段内的配重条,所述配重条与试管本体同轴线。配重条使得试管的重心降低,便于试管的稳定放置。在上述的试管中,所述支撑段的端部为敞开的管口,所述支撑段的管口所在的端面与试管本体的轴线垂直。在不放置在试管架上时,通过上述结构可将试管本体竖直直接放置在桌面上。在上述的试管中,所述支撑段的管口可拆连接有管底盖帽,所述管底盖帽的帽头为圆顶。在操作试管时,将管底盖帽装至试管本体上,管底盖帽的圆顶抵在手心处,提升操作舒适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试管具有通过排气槽排气来避免出现试管盖出现弹出的情况,且还具有能方便抽液操作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试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试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试管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试管本体;11、分隔部;12、储液段;13、支撑段;14、配重条;2、试管盖;21、盖体;211、圆柱凸块;22、瓶塞;221、排气槽;222、贯通端;223、封闭端;224、抵靠凸环;3、管底盖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试管包括试管本体1和试管盖2,试管盖2包括盖体21和瓶塞22,盖体21采用塑料制成,瓶塞22采用橡胶制成,盖体21内的中部具有凸起的圆柱凸块211,瓶塞22套在圆柱凸块211上并与圆柱凸块211一体成型,瓶塞22的周壁为圆柱面且瓶塞22的周壁能与位于试管本体1管口处的内壁贴靠密封,瓶塞22的周壁上沿轴向开设有排气槽221,排气槽221的一端贯穿瓶塞22的前端为贯通端222,排气槽221的另一端延伸至瓶塞22的中部为封闭端223,所述排气槽221的长度不大于瓶塞22长度的一半,且排气槽221的长度不小于瓶塞22长度的三分之一。瓶塞22的后端的外边沿具有凸出的抵靠凸环224,抵靠凸环224抵在盖体21的内底面上。在将试管盖2盖在试管本体1上时,瓶塞22的底部先塞入试管本体1的管口,此时瓶塞22的周壁与试管本体1的内壁密封贴靠,随着瓶塞22的继续塞入,试管本体1内的空气会被挤压,多余的空气会通过排气槽221的贯通端222经过排气槽221排出,当瓶塞22移动至排气槽221的封闭端223进入试管本体1的管口时,此时排气槽221被封闭,也就是瓶塞22完全将试管本体1的管口封闭,最终瓶塞22的后端也塞入试管本体1的管口,完成试管盖2盖在试管本体1上的操作;通过排气槽221能在瓶塞22塞入试管本体1时一部分气体排出试管本体1,避免出现因气压过大大致试管盖2被弹出的情况。试管本体1的中部设有分隔部11,分隔部11将试管本体1分隔成储液段12和支撑段13,分隔部11呈漏斗形,分隔部11的开口朝向储液段12。分隔部11的底部还延伸有位于支撑段13内的配重条14,配重条14与试管本体1同轴线,试管盖2盖在储液段12的管口。支撑段13的端部为敞开的管口,支撑段13的管口所在的端面与试管本体1的轴线垂直。支撑段13的管口可拆连接有管底盖帽3,管底盖帽3的帽头为圆顶。用于放置试管的试管架具有标准,试管的长度均是与试管架匹配,以使得试管本体1能稳定的放置在试管架上,现有标准试管在储存有少量液体需要抽取时,针管需要插入试管底部,针管插入的距离较大,导致操作不变;本申请中试管本体1的长度为标准长度,在试管本体1的中部设置分隔部11,能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管,包括试管本体(1)和试管盖(2),所述试管盖(2)包括盖体(21)和固定在盖体(21)内的瓶塞(22),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22)的周壁为圆柱面且瓶塞(22)的周壁能与位于试管本体(1)管口处的内壁贴靠密封,所述瓶塞(22)的周壁上沿轴向开设有排气槽(221),所述排气槽(221)的一端贯穿瓶塞(22)的前端为贯通端(222),所述排气槽(221)的另一端延伸至瓶塞(22)的中部为封闭端(2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管,包括试管本体(1)和试管盖(2),所述试管盖(2)包括盖体(21)和固定在盖体(21)内的瓶塞(22),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22)的周壁为圆柱面且瓶塞(22)的周壁能与位于试管本体(1)管口处的内壁贴靠密封,所述瓶塞(22)的周壁上沿轴向开设有排气槽(221),所述排气槽(221)的一端贯穿瓶塞(22)的前端为贯通端(222),所述排气槽(221)的另一端延伸至瓶塞(22)的中部为封闭端(2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槽(221)的长度不大于瓶塞(22)长度的一半,且排气槽(221)的长度不小于瓶塞(22)长度的三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1)内的中部具有凸起的圆柱凸块(211),所述瓶塞(22)套在圆柱凸块(211)上并与圆柱凸块(211)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22)的后端的外边沿具有凸出的抵靠凸环(2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旭安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