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及待测空速设备,所述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包括磁吸式外壳和空速管;所述空速管固定在所述磁吸式外壳中,所述空速管的测量端穿过所述磁吸式外壳向外延伸;所述磁吸式外壳上设置有磁吸组件,所述磁吸式外壳通过所述磁吸组件与待测空速设备磁性连接。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包括磁吸式外壳和空速管,所述磁吸式外壳能很好地对所述空速管进行固定和保护,且能通过磁吸组件与待测空速设备磁性连接,在遭遇外力时会与待测空速设备脱离,避免对待测空速设备的整体结构造成损坏。
A magnetic suction quick release airspeed tube device and airspeed equipment to be tes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及待测空速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速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及待测空速设备。
技术介绍
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获取准确的空速值直接影响飞行品质和飞行安全,近年来,随着无人机产业的迅猛发展,对空速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传统的空速管一般是固定并突出地安装在机头前端,往往在地面运输、维护、测试及运行阶段,机头前端突出的空速管很容易造成碰撞损坏,影响了飞行器的正常运行;而且,由于空速管与飞行器是一体制成的,当空速管出现碰撞损坏后,整个结构都会遭到破坏,造成较大的维修成本和周期,影响了飞机的出勤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及待测空速设备,该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包括磁吸式外壳和空速管,所述磁吸式外壳能很好地对所述空速管进行固定和保护,且能通过磁吸组件与待测空速设备磁性连接,通过这种设计,所述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在遭遇外力时会与待测空速设备脱离,避免对待测空速设备的整体结构造成损坏;另外,在该待测空速设备中,所述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与待测空速设备具有两种磁吸式安装状态,分别为可快速切换的工作形态和存储形态:在工作形态下,所述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中的空速管能对空速值进行测量;在存储形态下,所述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中的空速管朝下,有效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空速管撞击包装箱体,从而导致空速管堵塞的问题。相应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所述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包括磁吸式外壳和空速管;所述空速管固定在所述磁吸式外壳中,所述空速管的测量端穿过所述磁吸式外壳向外延伸;所述磁吸式外壳上设置有磁吸组件,所述磁吸式外壳通过所述磁吸组件与待测空速设备磁性连接。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磁吸式外壳包括顶面以及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空速管的测量端穿过所述前端面向外延伸,且所述空速管的测量端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空速管的测量端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磁吸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顶面上的第一磁吸组件和设置在所述后端面上的第二磁吸组件,所述磁吸式外壳通过所述第一磁吸组件与待测空速设备磁性连接,或所述磁吸式外壳通过所述第二磁吸组件与待测空速设备磁性连接。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空速管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管段、锥形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径,所述第一管段通过所述锥形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连接;所述第一管段固定在所述磁吸式外壳中,所述锥形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穿过所述前端面向外延伸,所述第二管段为所述空速管的测量端,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的管段端面上,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周壁上。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面上设置有固定孔位;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壁设置有空速管固定件,所述空速管固定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位相对应的空速管固定孔;所述空速管固定件基于紧固件与所述空速管固定孔和所述固定孔位的配合固定在所述磁吸式外壳中。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端面上设置有外壳贯穿孔,所述外壳贯穿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一管段卡嵌在所述外壳贯穿孔中,所述锥形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穿过所述外壳贯穿孔向外延伸。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磁吸组件包括凸起设置的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对称设置在所述顶面的中心线两侧,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包括凹陷设置的第三磁吸件和第四磁吸件,所述第三磁吸件和所述第四磁吸件对称设置在所述后端面的中心线两侧,所述第三磁吸件和所述第四磁吸件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的大小相同。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待测空速设备,所述待测空速设备包括压差传感器、外壳连接部以及上述的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所述磁吸式外壳通过所述磁吸组件与所述外壳连接部磁性连接,且所述磁吸式外壳与所述待测空速设备的内部软性连接;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的气压差。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连接部包括连接底面和连接侧面,所述连接底面与所述顶面相适配,所述连接侧面与所述后端面相适配,所述连接底面上设置有第三磁吸组件,所述连接侧面上设置有第四磁吸组件;所述顶面基于所述第一磁吸组件与所述第三磁吸组件的配合与所述连接底面磁性连接,所述后端面基于所述第二磁吸组件与所述第四磁吸组件的配合与所述连接侧面磁性连接;或所述顶面基于所述第一磁吸组件与所述第四磁吸组件的配合与所述连接侧面磁性连接,所述后端面朝向所述连接底面。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磁吸组件包括凹陷设置的第五磁吸件和第六磁吸件,所述第五磁吸件和所述第六磁吸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底面的中心线两侧,所述第五磁吸件和所述第六磁吸件之间具有第三间距;所述第四磁吸组件包括凸起设置的第七磁吸件和第八磁吸件,所述第七磁吸件和所述第八磁吸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侧面的中心线两侧,所述第七磁吸件和所述第八磁吸件之间具有第四间距;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和所述第四间距的大小相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及待测空速设备,所述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包括磁吸式外壳和空速管,通过所述磁吸式外壳对所述空速管进行固定和保护,且所述磁吸式外壳能通过磁吸组件与待测空速设备磁性连接,通过这种设计,所述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在遭遇外力时会与待测空速设备脱离,避免对待测空速设备的整体结构造成损坏,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另外,在该待测空速设备中,所述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与待测空速设备具有两种磁吸式安装状态,分别为可快速切换的工作形态和存储形态:在工作形态下,所述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中的空速管能对空速值进行测量;在存储形态下,所述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中的空速管朝下,有效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空速管撞击包装箱体,从而导致空速管堵塞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的三维结构爆炸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与待测空速设备的连接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待测空速设备处于工作形态下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待测空速设备处于存储形态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磁吸式快卸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包括磁吸式外壳和空速管;/n所述空速管固定在所述磁吸式外壳中,所述空速管的测量端穿过所述磁吸式外壳向外延伸;/n所述磁吸式外壳上设置有磁吸组件,所述磁吸式外壳通过所述磁吸组件与待测空速设备磁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包括磁吸式外壳和空速管;
所述空速管固定在所述磁吸式外壳中,所述空速管的测量端穿过所述磁吸式外壳向外延伸;
所述磁吸式外壳上设置有磁吸组件,所述磁吸式外壳通过所述磁吸组件与待测空速设备磁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式外壳包括顶面以及相对设置的前端面和后端面;
所述空速管的测量端穿过所述前端面向外延伸,且所述空速管的测量端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空速管的测量端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
所述磁吸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顶面上的第一磁吸组件和设置在所述后端面上的第二磁吸组件,所述磁吸式外壳通过所述第一磁吸组件与待测空速设备磁性连接,或所述磁吸式外壳通过所述第二磁吸组件与待测空速设备磁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速管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管段、锥形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径,所述第一管段通过所述锥形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连接;
所述第一管段固定在所述磁吸式外壳中,所述锥形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穿过所述前端面向外延伸,所述第二管段为所述空速管的测量端,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的管段端面上,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的外周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上设置有固定孔位;
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壁设置有空速管固定件,所述空速管固定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位相对应的空速管固定孔;
所述空速管固定件基于紧固件与所述空速管固定孔和所述固定孔位的配合固定在所述磁吸式外壳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吸式快卸空速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面上设置有外壳贯穿孔,所述外壳贯穿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一管段卡嵌在所述外壳贯穿孔中,所述锥形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穿过所述外壳贯穿孔向外延伸。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十一,谢陵,操响,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