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关玉荣专利>正文

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684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扦插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包括安置架,定段分芽机构,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扦插苗预埋机构,山茶树顶枝和控制开关;安置架内左后部设置有定段分芽机构;安置架顶端左后部与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进行焊接,并且底端右前部通过皮带与定段分芽机构相连接;安置架顶端右部与扦插苗预埋机构进行焊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降低了人工扦插对选苗过程中使用时间,有效的筛选剔除暗病的叶芽,提高了扦插苗的育苗成活率,并在剪枝后及时提供湿润的土壤环境进行保湿的。

A device for making cuttings with moisture preserv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扦插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杆插培育方法一般是将杆插穗直接移栽到土里进行培育,受地方以及季节的限制,并且土壤中的微生物容易危害植物插穗,透水透气性不好,插穗经常会因水分过多或过少而枯死,尤其是空气湿度的不可调性而使插穗叶片枯死导至杆插的失败。现有实际扦插作业中,枝叶扦插无法及时从裁切大棚转移至,所要栽种的田间,而导致大量的扦插苗在制作完成后水分蒸发,导致扦插苗坏死。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降低了人工扦插对选苗过程中使用时间,有效的筛选剔除暗病的叶芽,提高了扦插苗的育苗成活率,并在剪枝后及时提供湿润的土壤环境进行保湿的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实际扦插作业中,枝叶扦插无法及时从裁切大棚转移至,所要栽种的田间,而导致大量的扦插苗在制作完成后水分蒸发,导致扦插苗坏死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实际扦插作业中,枝叶扦插无法及时从裁切大棚转移至,所要栽种的田间,而导致大量的扦插苗在制作完成后水分蒸发,导致扦插苗坏死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本专利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包括安置架,定段分芽机构,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扦插苗预埋机构,山茶树顶枝和控制开关;安置架内左后部设置有定段分芽机构;安置架顶端左后部与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进行焊接,并且底端右前部通过皮带与定段分芽机构相连接;安置架顶端右部与扦插苗预埋机构进行焊接,并且左端前部通过定段分芽机构皮带与相连接;安置架前端左中部与控制开关进行螺栓连接;定段分芽机构左端中顶部设置有山茶树顶枝。优选地,定段分芽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直齿轮,第一固定板,第二直齿轮,第三传动轮,第三直齿轮,第一光杆,第二光杆,第四传动轮,第一变位套杆,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三光杆,第四光杆,第二变位套杆,第三滑轨,第一滑杆,第一滑动角架,第一磁性转快,第一限位齿,第二滑杆,第二滑动角架,第二磁性转块,第二限位齿,停位齿组,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第一伺服电机顶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一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顶端中部与第一直齿轮进行插接;第一直齿轮顶端中部与第一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直齿轮,第一固定板前端与第二直齿轮进行啮合;第二直齿轮底端中部与第三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一直齿轮后端设置有第三直齿轮;第一固定板顶端前部与第一光杆进行焊接;第一固定板顶端后部与第二光杆进行插接;第三直齿轮底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一光杆外表面左部与第一变位套杆进行插接;第二光杆顶端与第二变位套杆进行焊接;第一变位套杆后端与第一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变位套杆前端与第二滑轨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二滑轨后端左部与第二变位套杆相连接;第一变位套杆内中部与第一限位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底端左部与第三光杆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三光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二滑轨相连接;第一滑轨底端右部与第四光杆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四光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二滑轨相连接,并且第二滑轨后端与相连接;第二滑轨顶端等距设置有停位齿组;第三光杆右端后后部与第一滑杆进行焊接,并且第一滑杆右端与第四光杆相连接;第四光杆右端前部与第二滑杆进行焊接,并且第二滑杆右端与第四光杆相连接;第二变位套杆前端与第三滑轨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三滑轨底端左部与第三光杆相连接,而且第三滑轨底端右部与第四光杆相连接;第二变位套杆内中部与第二限位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一滑动角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动角架前端顶部与第一磁性转快进行焊接;第一磁性转快内左顶部与第一限位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二滑动角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动角架后端顶部与第二磁性转块进行焊接;第二磁性转块内左顶部与第二限位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轨顶端等距设置有停位齿组;第二变位套杆内中部与第二限位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伺服电机左端与安置架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底端中部与安置架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右端前部通过皮带与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后端左部通过皮带与扦插苗预埋机构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底端中部与安置架相连接;第三光杆底端前部和底端后部均与安置架相连接;第四光杆底端前部和底端后部均与安置架相连接。优选地,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包括第五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丝杆,第一限位滑销,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一切刀柄,第三传动杆,第二限位滑销,第四传动杆,第五传动杆,第二切刀柄,第六传动杆,第四滑轨,第二固定板,第一切刀环,限位滑槽,第三固定板,第二切刀环,椭圆切刀和复位弹簧,第五传动轮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一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五传动轮顶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后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三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三锥齿轮后端左部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左端中部与丝杆进行插接;丝杆外表面左部与第一限位滑销进行转动连接;丝杆外表面右部与第二限位滑销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限位滑销底端与第一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限位滑销外表面底部与第四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限位滑销外表面中部与第四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右端与第二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一切刀柄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右端与第三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切刀柄底端与第一切刀环进行焊接;第三传动杆内右部与第二限位滑销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限位滑销底部与第四滑轨相连接;第二限位滑销外表面底部与第六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杆右部与第五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右端与第六传动杆相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二切刀柄进行传动连接;第四滑轨底端与第二固定板进行焊接;第二切刀柄底端与限位滑槽进行焊接;限位滑槽右端与第三固定板进行焊接;第三固定板底端与第二切刀环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切刀环后端中部与椭圆切刀进行焊接;第三固定板左端与复位弹簧进行焊接,并且左端与第二切刀环相连接;第五传动轮左端后部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相连接;第二固定板底端中部与安置架相连接。优选地,扦插苗预埋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蛟龙,进料舱,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风扇切刀,球型出料板,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一限位环,莲花球,四分之一齿环,锁环,锁杆,第四直齿轮,升降管,转动杆,电动推杆,升降销,第九锥齿轮,第十锥齿轮,第十一传动轮和第二限位环;第二伺服电机后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六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八传动轮前端中部与蛟龙进行插接;蛟龙外表面后部和外表面前部与进料舱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七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十传动轮后端中部与风扇切刀进行插接;风扇切刀后端中部与球型出料板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球型出料板内表面与进料舱相连接;莲花球顶端右部设置有四分之一齿环;莲花球外表面底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环;四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包括安置架(1),山茶树顶枝(5)和控制开关(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段分芽机构(2),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3)和扦插苗预埋机构(4);安置架(1)内左后部设置有定段分芽机构(2);安置架(1)顶端左后部与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3)进行焊接,并且底端右前部通过皮带与定段分芽机构(2)相连接;安置架(1)顶端右部与扦插苗预埋机构(4)进行焊接,并且左端前部通过定段分芽机构(2)皮带与相连接;安置架(1)前端左中部与控制开关(6)进行螺栓连接;定段分芽机构(2)左端中顶部设置有山茶树顶枝(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包括安置架(1),山茶树顶枝(5)和控制开关(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段分芽机构(2),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3)和扦插苗预埋机构(4);安置架(1)内左后部设置有定段分芽机构(2);安置架(1)顶端左后部与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3)进行焊接,并且底端右前部通过皮带与定段分芽机构(2)相连接;安置架(1)顶端右部与扦插苗预埋机构(4)进行焊接,并且左端前部通过定段分芽机构(2)皮带与相连接;安置架(1)前端左中部与控制开关(6)进行螺栓连接;定段分芽机构(2)左端中顶部设置有山茶树顶枝(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定段分芽机构(2)包括第一伺服电机(201),第一传动轮(202),第二传动轮(203),第一直齿轮(204),第一固定板(205),第二直齿轮(206),第三传动轮(207),第三直齿轮(208),第一光杆(209),第二光杆(2010),第四传动轮(2011),第一变位套杆(2012),第一滑轨(2013),第二滑轨(2014),第三光杆(2015),第四光杆(2016),第二变位套杆(2017),第三滑轨(2018),第一滑杆(2019),第一滑动角架(2020),第一磁性转快(2021),第一限位齿(2022),第二滑杆(2023),第二滑动角架(2024),第二磁性转块(2025),第二限位齿(2026),停位齿组(2027),第一限位杆(2028)和第二限位杆(2029);第一伺服电机(201)顶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202)进行插接;第一传动轮(202)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2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203)顶端中部与第一直齿轮(204)进行插接;第一直齿轮(204)顶端中部与第一固定板(2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直齿轮(204),第一固定板(205)前端与第二直齿轮(206)进行啮合;第二直齿轮(206)底端中部与第三传动轮(207)进行插接;第一直齿轮(204)后端设置有第三直齿轮(208);第一固定板(205)顶端前部与第一光杆(209)进行焊接;第一固定板(205)顶端后部与第二光杆(2010)进行插接;第三直齿轮(208)底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2011)进行插接;第一光杆(209)外表面左部与第一变位套杆(2012)进行插接;第二光杆(2010)顶端与第二变位套杆(2017)进行焊接;第一变位套杆(2012)后端与第一滑轨(2013)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变位套杆(2012)前端与第二滑轨(2014)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二滑轨(2014)后端左部与第二变位套杆(2017)相连接;第一变位套杆(2012)内中部与第一限位杆(2028)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2013)底端左部与第三光杆(2015)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三光杆(2015)外表面中部与第二滑轨(2014)相连接;第一滑轨(2013)底端右部与第四光杆(2016)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四光杆(2016)外表面中部与第二滑轨(2014)相连接,并且第二滑轨(2014)后端与相连接;第二滑轨(2014)顶端等距设置有停位齿组(2027);第三光杆(2015)右端后后部与第一滑杆(2019)进行焊接,并且第一滑杆(2019)右端与第四光杆(2016)相连接;第四光杆(2016)右端前部与第二滑杆(2023)进行焊接,并且第二滑杆(2023)右端与第四光杆(2016)相连接;第二变位套杆(2017)前端与第三滑轨(2018)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三滑轨(2018)底端左部与第三光杆(2015)相连接,而且第三滑轨(2018)底端右部与第四光杆(2016)相连接;第二变位套杆(2017)内中部与第二限位杆(202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2019)外表面中部与第一滑动角架(2020)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动角架(2020)前端顶部与第一磁性转快(2021)进行焊接;第一磁性转快(2021)内左顶部与第一限位齿(202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杆(2023)外表面中部与第二滑动角架(2024)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动角架(2024)后端顶部与第二磁性转块(2025)进行焊接;第二磁性转块(2025)内左顶部与第二限位齿(202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轨(2014)顶端等距设置有停位齿组(2027);第二变位套杆(2017)内中部与第二限位杆(202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伺服电机(201)左端与安置架(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207)底端中部与安置架(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207)右端前部通过皮带与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3)相连接;第四传动轮(2011)后端左部通过皮带与扦插苗预埋机构(4)相连接;第四传动轮(2011)底端中部与安置架(1)相连接;第三光杆(2015)底端前部和底端后部均与安置架(1)相连接;第四光杆(2016)底端前部和底端后部均与安置架(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湿扦插苗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扦插吸收面扩展机构(3)包括第五传动轮(301),第一锥齿轮(302),第二锥齿轮(303),第三锥齿轮(304),第四锥齿轮(305),丝杆(306),第一限位滑销(307),第一传动杆(308),第二传动杆(309),第一切刀柄(3010),第三传动杆(3011),第二限位滑销(3012),第四传动杆(3013),第五传动杆(3014),第二切刀柄(3015),第六传动杆(3016),第四滑轨(3017),第二固定板(3018),第一切刀环(3019),限位滑槽(3020),第三固定板(3021),第二切刀环(3022),椭圆切刀(3023)和复位弹簧(3024),第五传动轮(301)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一锥齿轮(302)进行插接;第五传动轮(301)顶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303)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303)后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三锥齿轮(304)进行插接;第三锥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玉荣
申请(专利权)人:关玉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