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黄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代谢标记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810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人黄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代谢标记物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标志物集合,所述的集合包括多种代谢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评估待测对象的黄斑新生血管性疾病患病风险或待测对象黄斑新生血管性疾病诊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含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的试剂盒以及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在黄斑新生血管性疾病患病风险评估和诊断中的应用。

Metabolic markers of human macular neovasculariz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黄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代谢标记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地涉及人黄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代谢标记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黄斑新生血管性疾病是以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及病理性高度近视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导致55岁以上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到2040年,其将影响约17亿人口,其中11亿为亚洲人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产生的异常新生血管可引起黄斑下液体及脂质渗漏、纤维疤痕产生,最终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亦多见于亚洲人口,常被认作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一种亚型;其新生血管的产生与异常的分枝血管网有关,血管末端常有息肉样的血管膨大。病理性的高度近视多见于东亚国家,其特征为异常的脉络膜血管及增长的眼球。以上所有这些黄斑新生血管性疾病具有相近的新生血管病理性改变,均可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及不可逆盲,因此这类疾病已成为眼科临床医师诊疗的重点及难点。迄今为止,对于黄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例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血流OCT(OCTA)、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等。OCT及OCTA均为非侵入性检查,能快速有效地提供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甚至巩膜的高晰影像;FA及ICGA检查时需于患者静脉内注射荧光素钠或吲哚菁绿造影剂,常用于检测患者眼底视网膜及脉络膜的血流循环。但由于黄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病理改变非常相近,有时即使运用了以上所有的检测手段,某些疾病仍旧难以精确诊断。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寻找其他针对黄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手段。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与模式识别方法,识别黄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代谢标记物,为此类疾病提供一种新的诊断、分型手段,亦为进一步阐明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打下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与模式识别方法,识别黄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代谢标记物,为此类疾病提供一种新的诊断、分型手段,亦为进一步阐明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打下基础。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标志物集合,所述的集合包括两种或多种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L-山梨糖、D-塔格糖和核糖酸内酯。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用于诊断黄斑新生血管疾病。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AMD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包括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L-山梨糖、D-塔格糖、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AMD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还包括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甘油、L-2-氨基-3-(1-吡唑基)丙酸、5-羟基赖氨酸、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AMD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还包括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核糖酸内酯、岩芹酸、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AMD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还包括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己酸、4-羟基苯基丙酮酸、L-阿拉伯糖、L-谷氨酸、D-麦芽糖、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AMD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还包括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哌啶酸、马来酸、油酸、次黄嘌呤、亚油酸、L-半胱氨酸、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AMD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还包括选自表1的生物标志物;表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PCV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包括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L-山梨糖、核糖酸内酯、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PCV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还包括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岩芹酸、D-塔格糖、肉豆蔻酸、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PCV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还包括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十七烷酸、L-2-氨基-3-(1-吡唑基)丙酸、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PCV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还包括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α-酮异戊酸、甘油、4-羟基苯基丙酮酸、D-麦芽糖、苯丙酮酸、5-羟基赖氨酸、十二烷酸、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PCV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还包括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棕榈酸、次黄嘌呤、亚油酸、硬脂酸、哌啶酸、丙酮酸、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PCV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还包括选自表2的生物标志物;表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PM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包括核糖酸内酯。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PM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还包括L-2-氨基-3-(1-吡唑基)丙酸。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PM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还包括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甘油、D-麦芽糖、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PM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还包括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丙酮酸、次黄嘌呤、亚油酸、棕榈酸、油酸、岩芹酸、硬脂酸、马来酸、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为用于诊断PM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集合,还包括选自表3的生物标志物;表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集合包括两种或多种选自下表的生物标志物: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集合包括生物标志物b1~b2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集合包括生物标志物bm、和一个或多个选自子集X的生物标志物,其中子集X由生物标志物b1~b(m-1)和生物标志物b(m+1)~b20构成,m为整数且1≤m≤20,较佳地1≤m≤7,更佳地1≤m≤5。在另一优选例中,m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其中,当m为1时,所述的生物标志物b1~b(m-1)不存在;当m为2时,所述的生物标志物b1~b(m-1)表示生物标志物b1;当m=3-20中任一整数时,子集X由生物标志物b1~b(m-1)和生物标志物b(m+1)~b20构成;当m为19时,所述的生物标志物b(m+1)~b20表示生物标志物b20;当m为20时,所述的生物标志物b(m+1)~b20不存在。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集合包括生物标志物b1-b3、和一个或多个选自子集Y的生物标志物,其中子集Y由生物标志物b4-b20构成。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集合包括生物标志物b1-b2、b4-b6和一个或多个选自子集Z的生物标志物,其中子集Z由生物标志物b3、b7-b20构成。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集合包括生物标志物b1-b7和一个或多个选自子集Z的生物标志物,其中子集Z由生物标志物b8-b20构成。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集合包括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标志物集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合包括两种或多种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L-山梨糖、D-塔格糖和核糖酸内酯。/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1 CN 20181151179801.一种生物标志物集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合包括两种或多种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L-山梨糖、D-塔格糖和核糖酸内酯。


2.一种用于黄斑新生血管疾病患病风险评估或诊断的试剂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组合包括用于检测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合中生物标志物的试剂。


3.一种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剂盒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合和/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组合。


4.一种生物标志物集合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一试剂盒,所述的试剂盒用于评估待测对象的黄斑新生血管疾病患病风险或待测对象黄斑新生血管疾病诊断,其中,所述生物标志物集合包括一种或多种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L-山梨糖、D-塔格糖和核糖酸内酯。


5.一种评估待测对象的黄斑新生血管疾病患病风险或待测对象黄斑新生血管疾病诊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提供一来源于待测对象的样品,对样品中集合中各个生物标记物的水平进行检测,所述的集合包括一种或多种选自下组的生物标志物:L-山梨糖、D-塔格糖和核糖酸内酯;
(2)将步骤(1)测得的水平与一参考数据集或一参考值(如健康对照者的参考值)进行比较;
较佳地,所述的参考数据集包括来源于黄斑新生血管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如所述集合中各个生物标记物的水平。


6.一种筛选治疗黄斑新生血管疾病的候选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在测试组中,向待测对象施用测试化合物,检测测试组中来源于所述对象的样品中集合中各个生物标记物的水平V1;在对照组中,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迅林树海刘堃房军伟郑颖靳婧沈胤忱朱邵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林树海房军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