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拦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761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拦截器,其包括电机、风扇、滤网;其中:所述电机和风扇固定连接;所述风扇和滤网固定连接;所述风扇包括扇叶,扇叶外框;所述滤网包括滤网内框架、滤网外框架、线丝,所述线丝连接所述滤网内框架、滤网外框架,靠近滤网内框架的部分若干线丝缠绕成一股,一股缠绕至靠近滤网外框架时绕成一个缠绕节,若干所述缠绕节在所述滤网外框架内部按圆周等间距阵列,形成所述缠绕节后缠绕的线丝分开,在连接所述滤网外框架时交错连接;滤网靠近滤网内框架的部分多股线丝缠绕,增大了靠近滤网内框架附近的拦截面积;连接所述滤网外框架时交错连接,解决了因为滤网是车辐状造成的靠近边缘间隔增加的问题。

An intercep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拦截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净化领域,涉及一种拦截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发展,环境污染液越来越严重,为保护环境,政府下达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陈旧的环保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要求,急需研发新一代的环保设备。常见的空气净化设备的多通过磁力,静电,化学,机械等方面的原理或方法制造,其中机械式空气净化设备主要是依靠机械力例如重力、惯性力、离心力等将污染物从气流中去除的设备。设备造价和运行费用比较低,维护管理较简便,结构装置简单可耐高温。旋转滤网技术主要是依靠滤网拦截污染物,随后通过离心力收集的原理制造。常见的旋转滤网因为考虑到通过性,多采用轮辐状滤网,轮辐状滤网的特性是靠近圆心处滤网间隔密集,越靠近外轮廓越来越稀疏,拦截效率降低。由于缺少清理装置,污染物长久堆积,影响设备运行。同时,常见滤网多是和扇叶一体的结构,不便清理,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拦截器,能够提升滤网的工作效率,能够及时清理堆积的污染物,同时能够方便维修和更换滤网。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拦截器,包括电机、支撑结构、滤网;其中:所述电机和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和滤网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辐条,支撑结构外框;所述滤网包括滤网内框架、滤网外框架、若干线丝,所述线丝连接所述滤网内框架、滤网外框架,靠近滤网内框架的部分若干线丝缠绕成一股,一股缠绕至靠近滤网外框架时绕成一个缠绕节,若干所述缠绕节在所述滤网外框架内部按圆周等间距阵列,形成所述缠绕节后缠绕的线丝分开,在连接所述滤网外框架时交错连接。所述滤网内框架、滤网外框架的分别设置有卡扣,用于固定线丝。所述滤网为斗笠状。所述拦截器还包含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体、集污槽,所述集污槽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拦截器还包括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清洁部件框架、清洁部件、底座,所述清洁部件框架和清洁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清洁部件框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清洁部件为软性材料。所述支撑结构外框与所述滤网外框架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滤网靠近滤网内框架的部分多股线丝缠绕,增大了靠近滤网内框架附近的拦截面积。连接所述滤网外框架时交错连接,解决了因为滤网是车辐状造成的靠近边缘间隔增加的问题。滤网和风扇之间可拆卸,当线丝断裂时方便更换,当滤网上粘了较多污染物时,方便拆下清洗。设置清洗装置,及时清除了在污染物收集处堆积的污染物,避免了因为污染物堆积造成的难以清洗,损坏装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拦截器的斜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拦截器的正视图;图3为图2所示拦截器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拦截器的清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拦截器的滤网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拦截器的滤网绕线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拦截器的滤网内外框架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拦截器的风扇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9所示的风扇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拦截器的外壳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拦截器的外壳结构俯视图;图12为图11所示外壳剖图;附图标记列表1-外壳,2-清洁装置,3-滤网,4-支撑结构,5-电机,201-清洁部件框架,202-清洁部件,203-底座,301-滤网外框架,302-滤网内框架,303-线丝,304-卡扣,401-辐条,402-支撑结构外框,501-壳体,502-集污槽,503-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如图3所示:一种拦截器,包括电机5、支撑结构4、滤网3;其中:所述电机5和支撑结构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结构4和滤网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结构4包括辐条401,支撑结构外框402;所述滤网3包括滤网内框架302、滤网外框架301、若干线丝303,所述线丝303连接所述滤网内框架302、滤网外框架301,靠近滤网内框架302的部分若干线丝缠绕成一股,一股缠绕至靠近滤网外框架301时绕成一个缠绕节,若干所述缠绕节在所述滤网外框架301内部按圆周等间距阵列,形成所述缠绕节后缠绕的线丝分开,在连接所述滤网外框架301时交错连接。所述线丝选用有一定硬度金属线丝,如不锈钢线丝,所述辐条为直条状扇叶。所述滤网内框架302、滤网外框架301分别设置有卡扣304,用于固定线丝。所述滤网3为斗笠状。增大迎风面积。如图6所示:缠绕时,两股不锈钢线丝,每股金属线丝首先对折成两股,在对折处下方1~2厘米处顺时针拧一圈,形成封闭金属环,将所述封闭金属环挂于所述滤网内框架302的卡扣上,然后选取相邻的三股所述不锈钢线丝,逆时针缠绕成螺旋状,剩下的一股所述不锈钢线丝留做下一次缠绕。当缠绕至中段的时候,其中所述三股不锈钢线丝中的两股合在一起,和剩下的一股打结,防止分开的时候缠绕的部分散开。随后将三股所述不锈钢线丝的端头绕所述滤网外框架301的卡扣绷紧,随后打结。以此类推,在所述滤网外框架301内部按圆周等间距阵列布满。如图10所示:所述拦截器还包含外壳1,所述外壳1包括壳体501、集污槽502,所述集污槽底部设置有开口503。所述集污槽由壳体501在滤网3安装处弯折形成凹槽而成。如图4所示:所述拦截器还包括清洁装置2,所述清洁装置2包括清洁部件框架201、清洁部件202、底座203,所述清洁部件框架201和清洁部件20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03和所述清洁部件框架201通过转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洁部件框架201为三片直条状扇叶,通过所述支撑结构4产生的风力吹动所述清洁部件框架201转动,随后带动所述清洁部件202转动。所述清洁部件202和所述清洁部件框架通过螺栓连接,方便当所述清洁部件202损坏后可更换。所述清洁部件202为柔性材料,所述清洁部件202在本实施例中为橡胶片,可贴合所述凹槽底部。所述支撑结构外框402与所述滤网外框架30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时,所述支撑结构外框402的外轮廓和所述滤网外框架301的内轮廓贴合,所述支撑结构外框402的外壁和所述滤网外框架301的外壁设置有螺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外框402和所述滤网外框架301。拆卸时,拧松螺栓,即可拆卸。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拦截器可适用于拦截油烟,滤网随风扇转动,当油烟通过拦截器的时候,所述滤网即可对油烟进行拦截,随后通过离心力,滤网拦截的油烟被甩入集污槽。同时,转动的清洁装置将集污槽内的油烟刮至出口处排出。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是,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显然还可以有许多变化和改变的形式,例如可以将滤网层数增加,或将清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拦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5)、支撑结构(4)、滤网(3);其中:所述电机(5)和支撑结构(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结构(4)和滤网(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结构(4)包括辐条(401),支撑结构外框(402);所述滤网(3)包括滤网内框架(302)、滤网外框架(301)、若干线丝(303),所述线丝(303)连接所述滤网内框架(302)、滤网外框架(301),靠近滤网内框架(302)的部分若干线丝缠绕成一股,缠绕至靠近滤网外框架(301)时绕成一个缠绕节,若干所述缠绕节在所述滤网外框架(301)内部按圆周等间距阵列,形成所述缠绕节后缠绕的线丝分开,在连接所述滤网外框架(301)时交错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拦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5)、支撑结构(4)、滤网(3);其中:所述电机(5)和支撑结构(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结构(4)和滤网(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结构(4)包括辐条(401),支撑结构外框(402);所述滤网(3)包括滤网内框架(302)、滤网外框架(301)、若干线丝(303),所述线丝(303)连接所述滤网内框架(302)、滤网外框架(301),靠近滤网内框架(302)的部分若干线丝缠绕成一股,缠绕至靠近滤网外框架(301)时绕成一个缠绕节,若干所述缠绕节在所述滤网外框架(301)内部按圆周等间距阵列,形成所述缠绕节后缠绕的线丝分开,在连接所述滤网外框架(301)时交错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内框架(302)、滤网外框架(301)分别设置有卡扣(304),用于固定线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德刚李智李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威隆众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