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循环制冷装置是以氨、水、氢作制冷剂,通过加热制冷剂,使其在包括发生器、精馏管、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制冷剂储罐彼此相连通的管路中进行自循环,在由液态转气态,气态转液态的过程中,带走周围空气中的热量,实现降温制冷,由于采用氨、水、氢作制冷剂,故对大气无污染,而制冷全过程没有机电旋转传动,全部在管内实现液态,气态相互转化,所以既无噪声,效率也高,可广泛用于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装置。现在冰箱、空调的制冷器是以氟利昂作制冷剂,利用压缩泵推动氟利昂循环,实现制冷的,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对大气有污染,而压缩泵工作时有振动,噪音大,对人体有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污染大气,工作无噪音,效率高的的自循环制冷装置。本技术提供的自循环制冷装置是以氨、水、氢作制冷剂,通过加热制冷剂,使其在包括发生器、精馏管、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制冷剂储罐彼此相连通的管路中进行自循环,在由液态转气态,气态转液态的过程中,带走周围空气中的热量,实现降温制冷,整个装置包括以下组成部件1)发生器包括筒状壳体、在壳体内沿轴向有大管套小管形成二个流道的双层套管,在双层套管的周围布置有加热棒和保温层,双层套管的一端伸出壳体,其中的小管与制冷剂储罐相通,大管与平衡管连通,另一端的小管伸出壳体与精馏管进口端连通;2)精馏管是管腔内设有阻尼层的管道;3)冷凝器是由管道和设置在管道外壁的散热片构成,其一端与精馏管出口端连通;4)蒸发器它包括具有进口、出口和盲端的T形管,一双层套管从T形管进口朝着盲端直入管内,与盲端端壁留有空隙形成含三个流道的三层管,该双层管的内管与冷凝器管道相通,外管与吸收器盘管相通;5)吸收器是螺旋状盘管;6)制冷剂储罐,用于储存水、氢、氨制冷剂,储罐上有与盘管出口连通的口,与T型管出口连通的口,与发生器的小管连通的口;7)气压平衡管包括将盘管一端与发生器大管连通的管道和将盘管另一端与冷凝管出口连通的管道。工作时,一方面储罐内的氨、水进入发生器小管,经加热棒加热后变为气体再进入精馏管,其中水气在精馏管遇冷变液体回流,而氨气进入冷凝气通过散热片散热,由气体变成液氨,并降低温度,液氨进入蒸发器三层管的内管,另一方面储罐内的氢气经盘管进入蒸发器中层管道,液氨与氢气在T型管盲端的空隙处会合,扩散为雾状,这时会在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量,而实现降温制冷,混合后的雾气又从外层管道进入储罐内。上述制冷剂的自循环是在压力平衡管平衡压力的作用下进行的。本技术的自循环制冷装置以氨、水、氢作制冷剂,对大气无污染,制冷全过程没有机电旋转传动,全部在管内实现液态,气态相互转化,所以既无噪声,效率也高。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新型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剖视图;图3是蒸发器结构示意图。附图所示是本技术用于空调的实例,内装氨、水、氢的制冷剂储罐6固定在空调箱体10的下方,发生器1包括筒状壳体1.1、在壳体内沿轴向有大管1.2套小管1.3形成二个流道的双层套管,在双层套管的周围布置有加热棒1.4和保温层1.5,双层套管的下端伸出壳体,其中的小管与制冷剂储罐6的出口6.3连通,大管与平衡管7连通,另一端的小管伸出壳体与精馏管2连通,精馏管2是管腔内设有阻尼层2.1的管道,阻尼层可采用弹簧,或为管的内壁螺纹,精馏管的另一端与冷凝器3管道相连,冷凝器3是由管道3.1和设置在管道外壁的散热片3.2构成,图示具体实例中,采用了二个蒸发器4和吸收器5,其中吸收器5是螺旋状盘管,蒸发器4包括具有进口4.1、出口4.2和盲端4.3的T形管,一双层套管从T形管进口朝着盲端直入管内,与盲端端壁留有空隙形成含三个流道的三层管,该双层管的内管4.4的进口与冷凝器管道3.1的出口相通,外管4.5的进口与吸收器盘管一端相连,一般使内管伸出外管端为好,T型管的出口4.2与储罐口6.2连通,盘管另一端与储罐口6.1连通。为提高制冷效果及加快空气流通,通常,在T型管的外壁设置由金属或箔片组成的散冷器9(见图2),并在箱体内布置出风电扇7和进风电扇8。本例中采用了四根气压平衡管7,其中二根气压平衡管的一端与盘管的上端相通,另一端与发生器1的大管相通,另二根气压平衡管的一端与盘管下端连通,另一端与冷凝器管道3.1的出口连通。本技术的自循环制冷装置可广泛用于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权利要求1.一种自循环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成部件1)发生器包括筒状壳体、在壳体内沿轴向有大管套小管形成二个流道的双层套管,在双层套管的周围布置有加热棒和保温层,双层套管的一端伸出壳体,其中的小管与制冷剂储罐相通,大管与平衡管连通,另一端的小管伸出壳体与精馏管进口端连通;2)精馏管是管腔内设有阻尼层的管道;3)冷凝器是由管道和设置在管道外壁的散热片构成,其一端与精馏管出口端连通;4)蒸发器它包括具有进口、出口和盲端的T形管,一双层套管从T形管进口朝着盲端直入管内,与盲端端壁留有空隙形成含三个流道的三层管,该双层管的内管与冷凝器管道相通,外管与吸收器盘管相通;5)吸收器是螺旋状盘管;6)制冷剂储罐,用于储存水、氢、氨制冷剂,储罐上有与盘管出口连通的口,与T型管出口连通的口,与发生器的小管连通的口;7)气压平衡管包括将盘管一端与发生器大管连通的管道和将盘管另一端与冷凝管出口连通的管道。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制冷装置,其特征是设在精馏管的阻尼层是弹簧,或是管内壁螺纹。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制冷装置,其特征是在蒸发器T型管的外壁设有由金属或箔片组成的散冷器。专利摘要本技术的自循环制冷装置是以氨、水、氢作制冷剂,通过加热制冷剂,使其在包括发生器、精馏管、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制冷剂储罐彼此相连通的管路中进行自循环,在由液态转气态,气态转液态的过程中,带走周围空气中的热量,实现降温制冷,由于采用氨、水、氢作制冷剂,故对大气无污染,而制冷全过程没有机电旋转传动,全部在管内实现液态,气态相互转化,所以既无噪声,效率也高,可广泛用于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文档编号F25B15/02GK2399682SQ9925486公开日2000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1日专利技术者吴雅春, 张新秋, 吴开宇 申请人:吴雅春, 张新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循环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成部件:1)发生器[1]:包括筒状壳体[1.1]、在壳体内沿轴向有大管[1.2]套小管[1.3]形成二个流道的双层套管,在双层套管的周围布置有加热棒[1.4]和保温层[1.5],双层套管的一端伸出 壳体,其中的小管与制冷剂储罐[6]相通,大管与平衡管[7]连通,另一端的小管伸出壳体与精馏管[2]进口端连通;2)精馏管[2]:是管腔内设有阻尼层[2.1]的管道;3)冷凝器[3]:是由管道[3.1]和设置在管道外壁的散热片[3.2 ]构成,其一端与精馏管出口端连通;4)蒸发器[4]:它包括具有进口[4.1]、出口[4.2]和盲端[4.3]的T形管,一双层套管从T形管进口朝着盲端直入管内,与盲端端壁留有空隙形成含三个流道的三层管,该双层管的内管[4.4]与冷凝器管道 [3.1]相通,外管[4.5]与吸收器盘管相通;5)吸收器[5]:是螺旋状盘管;6)制冷剂储罐[6],用于储存水、氢、氨制冷剂,储罐上有与盘管出口连通的口[6.1],与T型管出口连通的口[6.2],与发生器的小管连通的口[6.3]; 7)气压平衡管[7]:包括将盘管一端与发生器大管[1.2]连通的管道和将盘管另一端与冷凝管[3.1]出口连通的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雅春,张新秋,吴开宇,
申请(专利权)人:吴雅春,张新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