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高稳定性液压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55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高稳定性液压泵站,涉及一种液压泵站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冷却结构和输油管路,输油管路包括进油管、输油管和出油管,输油管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和第四输油管,冷却结构包括冷风机和冷风管,冷风管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冷风管、第二冷风管、第三冷风管和第四冷风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风冷结构对输油管路进行初步降温,然后通过两端的冷却水箱对输油管路进行换热,使得出油管路的温度达到要求。

A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stability hydraulic pump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高稳定性液压泵站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泵站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高稳定性液压泵站。
技术介绍
液压泵站采用符合液压系统要求的液压油作煤质,由电机经泵送出符合要求的流量的液压油供系统使用,液压油一般为循环使用,并且当系统持续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油温会迅速升高,油温一旦升高到一定的温度,液压泵站需要停止工作,为了保证液压泵站的工作效率,需要一种冷却速度快的液压泵站,保证油液的正常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高稳定性液压泵站,使其结构简单,通过风冷结构对输油管路进行初步降温,然后通过两端的冷却水箱对输油管路进行换热,使得出油管路的温度达到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高稳定性液压泵站,其中,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冷却结构和输油管路,所述输油管路包括进油管、输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输油管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和第四输油管,所述进油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三输油管和所述第四输油管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三输油管和所述第四输油管的出口均与所述出油管连通,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风机和与所述冷风机连通的冷风管,所述冷风管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冷风管、第二冷风管、第三冷风管和第四冷风管,所述第一冷风管、所述第二冷风管、所述第三冷风管和所述第四冷风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三输油管和所述第四输油管一一对应设置。优选的,还包括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包括左右并列设置的第一冷却水箱和第二冷却水箱,所述输油管和所述冷风管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冷却水箱内,所述出油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水箱内。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水箱内设置有包覆管道,所述冷风管和所述输油管均设置在所述包覆管道内。优选的,所述输油管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油管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油管上,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三输油管上,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四输油管上。优选的,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油管出口处的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油管出口处的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三输油管出口处的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第四输油管出口处的第四阀门和设置在所述出油管上的主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风冷结构对输油管路进行初步降温,然后通过两端的冷却水箱对输油管路进行换热,使得出油管路的温度达到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冷却结构和输油管路,所述输油管路包括进油管1、输油管2和出油管3,所述输油管2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和第四输油管,所述进油管1分别与所述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三输油管和所述第四输油管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三输油管和所述第四输油管的出口均与所述出油管3连通,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风机4和与所述冷风机4连通的冷风管5,所述冷风管5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冷风管、第二冷风管、第三冷风管和第四冷风管,所述第一冷风管、所述第二冷风管、所述第三冷风管和所述第四冷风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三输油管和所述第四输油管一一对应设置。还包括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包括左右并列设置的第一冷却水箱6和第二冷却水箱7,所述输油管2和所述冷风管5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冷却水箱6内,所述出油管3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水箱7内。所述第一冷却水箱6内设置有包覆管道8,所述冷风管5和所述输油管2均设置在所述包覆管道8内。所述输油管2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所述温度传感器9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油管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油管上,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三输油管上,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四输油管上。还包括阀门10,所述阀门1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输油管出口处的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油管出口处的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三输油管出口处的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第四输油管出口处的第四阀门和设置在所述出油管3上的主阀门1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高稳定性液压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冷却结构和输油管路,所述输油管路包括进油管、输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输油管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和第四输油管,所述进油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三输油管和所述第四输油管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三输油管和所述第四输油管的出口均与所述出油管连通,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风机和与所述冷风机连通的冷风管,所述冷风管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冷风管、第二冷风管、第三冷风管和第四冷风管,所述第一冷风管、所述第二冷风管、所述第三冷风管和所述第四冷风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三输油管和所述第四输油管一一对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高稳定性液压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冷却结构和输油管路,所述输油管路包括进油管、输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输油管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和第四输油管,所述进油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三输油管和所述第四输油管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三输油管和所述第四输油管的出口均与所述出油管连通,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风机和与所述冷风机连通的冷风管,所述冷风管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冷风管、第二冷风管、第三冷风管和第四冷风管,所述第一冷风管、所述第二冷风管、所述第三冷风管和所述第四冷风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三输油管和所述第四输油管一一对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高稳定性液压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包括左右并列设置的第一冷却水箱和第二冷却水箱,所述输油管和所述冷风管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冷却水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延良刘天威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良杰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