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眼部术后康复的床,包括床体,床体靠头的一端上通过上下调整机构上下可调地设置有面板,上下调整机构包括竖直穿设在床体上的调整杆和用于带动调整杆上下运动的驱动件,调整杆的底部沿调整杆的轴向设置有齿条,驱动件包括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柱和水平穿设在齿轮柱内的摇把,摇把转动安装在床体的腿柱上。转动摇把,带动调整杆上顶,使得面板上升,眼部患者将眼部对准T形通孔即可在保持脸部朝下的体态时,手术眼不会受压,还可以自由呼吸,提高患者在康复期间的舒适性,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且,在患者眼部不需要保持俯卧姿态进行恢复时,又可以反向转动摇把,使调整杆带动面板直到面板的底面与床体相贴合。
A bed for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ey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眼部术后康复的床
本专利涉及一种眼部护理与康复设备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眼部术后康复的床。
技术介绍
部分眼底手术患者术后,需要保持脸部朝下的俯卧,即趴在病床上。住院期间,没有专门的眼部术后康复的病床,患者俯卧位于普通病床,无法根据眼科手术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使得患者在眼底术后长时间平趴于病床并保持面朝下俯卧位时非常难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在普通病床两侧的扶手上安装一个有通孔的桌板,患者将脸部放在桌板上以后将眼部对准通孔。这种情况需要额外增加桌板设备,在临床使用中并不方便和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眼部术后康复的床,适用于眼底手术后需要俯卧位的患者,既满足眼部患者脸部朝下的卧床姿势,又保证手术眼不会受压,可以自由呼吸,使得患者在康复期间更加舒适。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用于眼部术后康复的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靠头的一端上通过上下调整机构上下可调地设置有面板,所述面板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脸部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向下贯穿开设有用于容纳患者眼部和鼻子的T形通孔;所述上下调整机构包括竖直穿设在所述床体上的调整杆和用于带动所述调整杆上下运动的驱动件,所述调整杆的底部沿所述调整杆的轴向设置有齿条,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齿轮柱和水平穿设在所述齿轮柱内的摇把,所述摇把转动安装在所述床体的腿柱上,所述摇把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摇把固定的固定件,所述面板设置在所述调整杆上。进一步,所述固定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摇把上的固定板和垂直穿设在所述固定板板面上的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的自由端端面贴合在所述床体的腿柱侧壁上。进一步,所述床体的腿柱靠近所述固定板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限位孔,多个所述限位孔位于所述摇把外侧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固定螺杆的自由端插设在所述限位孔内。进一步,所述面板包括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海绵垫,所述海绵垫外包覆有外包皮革,所述基板设置在所述调整杆顶端。进一步,所述基板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导柱和导套,所述导套垂直设置在所述床体上,所述导柱穿设在所述导套内。进一步,所述调整杆的底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垂直于所述调整杆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眼部术后康复的床,尤其适用于眼底手术后需要俯卧位的患者,转动摇把,带动调整杆上顶,使得面板上升,眼部患者将眼部对准T形通孔即可在保持脸部朝下的体态时,手术眼不会受压,还可以自由呼吸,提高患者在康复期间的舒适性,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且,在患者眼部不需要保持俯卧姿态进行恢复时,又可以反向转动摇把,使调整杆带动面板直到面板的底面与床体相贴合,当作普通床使用,有效拓展了床的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眼部术后康复的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用于眼部术后康复的床的上下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用于眼部术后康复的床的上下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本技术用于眼部术后康复的床的限位孔的设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用于眼部术后康复的床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床体1、面板2、凹槽3、T形通孔4、调整杆5、齿条6、齿轮柱7、摇把8、固定板9、固定螺杆10、限位孔11、基板12、海绵垫13、导柱14、导套15、限位板1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的用于眼部术后康复的床,包括床体1,床体1靠头的一端上通过上下调整机构上下可调地设置有面板2,面板2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脸部的凹槽3,凹槽3底部向下贯穿开设有用于容纳患者眼部和鼻子的T形通孔4;上下调整机构包括竖直穿设在床体1上的调整杆5和用于带动调整杆5上下运动的驱动件,调整杆5的底部沿调整杆5的轴向设置有齿条6,驱动件包括与齿条6相啮合的齿轮柱7和水平穿设在齿轮柱7内的摇把8,摇把8转动安装在床体1的腿柱上,摇把8上设置有用于将摇把8固定的固定件,面板2设置在调整杆5上。具体的,固定件包括套设在摇把8上的固定板9和垂直穿设在固定板9板面上的固定螺杆10,固定螺杆10的自由端端面贴合在床体1的腿柱侧壁上。为更好的使固定螺杆10起到限位作用,床体1的腿柱靠近固定板9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限位孔11,多个限位孔11位于摇把8外侧呈圆周阵列分布,固定螺杆10的自由端插设在限位孔11内,从而使得固定螺杆10能够更好的受力,防止摇把8转动。面板2包括基板12和设置在基板12上的海绵垫13,海绵垫13外包覆有外包皮革,基板12设置在调整杆5顶端。海绵垫13通过胶水粘合在基板12上,防止海绵垫13相对于基板12发生滑动。同时,为使得调整杆5更好的带动面板2竖直上下运动,在基板12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导柱14和导套15,导套15垂直设置在床体1上,导柱14滑动穿设在导套15内。调整杆5的底端设置有限位板16,限位板16垂直于调整杆5设置,用于防止齿条6与齿轮柱7之间发生脱离。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眼部术后康复的床,尤其适用于眼底手术后需要俯卧位的患者,转动摇把8,带动调整杆5上顶,使得面板2上升,眼部患者将眼部对准T形通孔4即可在保持脸部朝下的体态时,手术眼不会受压,还可以自由呼吸,提高患者在康复期间的舒适性,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且,在患者眼部不需要保持俯卧姿态进行恢复时,又可以反向转动摇把8,使调整杆5带动面板2直到面板2的底面与床体1相贴合,当作普通床使用,有效拓展了床的使用范围。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眼部术后康复的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靠头的一端上通过上下调整机构上下可调地设置有面板(2),所述面板(2)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脸部的凹槽(3),所述凹槽(3)底部向下贯穿开设有用于容纳患者眼部和鼻子的T形通孔(4);所述上下调整机构包括竖直穿设在所述床体(1)上的调整杆(5)和用于带动所述调整杆(5)上下运动的驱动件,所述调整杆(5)的底部沿所述调整杆(5)的轴向设置有齿条(6),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齿条(6)相啮合的齿轮柱(7)和水平穿设在所述齿轮柱(7)内的摇把(8),所述摇把(8)转动安装在所述床体(1)的腿柱上,所述摇把(8)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摇把(8)固定的固定件,所述面板(2)设置在所述调整杆(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眼部术后康复的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靠头的一端上通过上下调整机构上下可调地设置有面板(2),所述面板(2)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脸部的凹槽(3),所述凹槽(3)底部向下贯穿开设有用于容纳患者眼部和鼻子的T形通孔(4);所述上下调整机构包括竖直穿设在所述床体(1)上的调整杆(5)和用于带动所述调整杆(5)上下运动的驱动件,所述调整杆(5)的底部沿所述调整杆(5)的轴向设置有齿条(6),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齿条(6)相啮合的齿轮柱(7)和水平穿设在所述齿轮柱(7)内的摇把(8),所述摇把(8)转动安装在所述床体(1)的腿柱上,所述摇把(8)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摇把(8)固定的固定件,所述面板(2)设置在所述调整杆(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眼部术后康复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摇把(8)上的固定板(9)和垂直穿设在所述固定板(9)板面上的固定螺杆(10),所述固定螺杆(10)的自由端端面贴合在所述床体(1)的腿柱侧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季晓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