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践之专利>正文

一种止鼾枕及止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644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止鼾枕及止鼾系统,属于床上用品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止鼾枕,通过将枕头主体分为多个部分并配合气囊的使用,通过气囊的充放气可使其在不同的部位进行调节高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止鼾系统,在前述止鼾枕的设计前提下,通过拾音器、负压气泵、增压气泵和PLC控制系统等进行配合,可使枕头的各部分进行有效的单独控制或组合化自动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按设定的方案改变枕头的形状,帮助用户睡眠中的头部姿势,以改善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打鼾者改善血氧量状况。

An Anti Snoring pillow and Anti Snor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鼾枕及止鼾系统
本技术涉及床上用品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止鼾枕及止鼾系统。
技术介绍
打鼾,俗称“打呼噜”,打呼噜并不是睡得好的表现,而是因为在睡眠的过程中呼吸不顺畅导致的,如果呼吸不顺畅,氧气就会供应不足,身体的器官在整个睡眠的时间里,变得比较疲倦。造成白天疲惫无力,记忆力下降等情况。学者研究打鼾者的睡眠情况,研究发现:长期打鼾者或是打鼾严重的人往往都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睡眠的全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血中氧气减少。打呼噜的时候我们人体处于一个间断性的缺氧状态,夜间阵发性的缺氧会导致整个呼吸道的痉挛,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会造成或加重哮喘。长此以往会让肺部发生变化,造成肺源性心脏病。而打呼的原因,是由于在上呼吸道狭窄的情况下,比如身体出现肥胖、扁桃体肥大、舌根后坠、舌根肥大等情况下,都会出现打鼾的症状,睡眠的过程中,咽喉舌头和口腔根部肌肉群就会变得松弛。人们在睡觉呼吸的时候,下垂组织会将我们的气道变得狭窄,发生一些震动,也就出现了打鼾的声音。打鼾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的打鼾者常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本申请人经过数百人的实验,其中有不同性别,不同高矮,不同胖瘦,本申请人找到了非常有效的线索。实验经过如下:如图1所示,当人站立时,脸部的平面向前倾斜并和身体脊椎呈一定角度。实验者的感觉是:头部的气管鼻囊呼吸道附近等,呈挤压状态;实验过程和结果:当实验者站立并清醒时,要求实验者刻意发出鼾声,结果很容易就能发出鼾声。如图2所示,当人站立时,面部的平面正立并和身体脊椎呈一定角度。实验者的感觉是:头部的气管鼻囊呼吸道附近等,正常通畅;实验过程和结果:当实验者站立并清醒时,要求实验者刻意发出鼾声,结果也能发出鼾声。如图3所示,当人站立时,面部的平面略向后倾斜并和身体脊椎呈一定角度。实验者的感觉是:头部的气管鼻囊呼吸道附近等,呈扩开状态;实验过程和结果:当实验者站立并清醒时,要求实验者刻意发出鼾声,结果虽然还能发出鼾声,但要发出鼾声明显变得不太容易,要比较用力方能打出鼾声。如图4所示,当人站立时,面部的平面向后仰并和身体脊椎呈一定角度。实验者的感觉是:头部的气管鼻囊呼吸道附近等,呈最大扩开状态。实验过程和结果:当实验者站立并清醒时,要求实验者刻意发出鼾声,虽然实验者很用力,但结果却几乎完全无法做到发出鼾声。通过上述实验,获得以下重要发现结论:当实验者站立并清醒时,要求实验者刻意发出鼾声,由于实验者均处于清醒状态,不会自然的发出打鼾的呼噜声,但刻意用力的情况下,仍然能发出鼾声,这种刻意用力,如果保持力度不变的情况下,在图3和图4的状态下,将很难打出鼾声来。基于本申请人的上述实验效果及发现,本申请人将这种发现应用到睡眠用的枕头。应用到睡眠时,如图5-7所示,分别为人体舒适入睡头部姿势状态、人体正常呼吸的头部姿势状态和人体止鼾的头部姿势状态,本技术旨在让睡眠时打呼噜的用户尽量保持在图7所示的止鼾头部姿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鼾枕、止鼾系统及止鼾方法,解决在打鼾者熟睡时进行有效止鼾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止鼾枕,包括枕头主体,还包括可充气和放气的气囊,所述枕头主体按上下方向分为上枕部和下枕部,所述上枕部按左右方向分为左端部、中部和右端部,所述上枕部按前后方向分为枕颈部和枕头部;在所述上枕部和下枕部之间设有一号气囊区,该一号气囊区的气囊用于控制上枕部整体的升降;在所述上枕部的中部设有二号气囊区,该二号气囊区内的气囊用于控制中部的升降;在所述上枕部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的内部均设有气囊区域,分别为三号气囊区和四号气囊区,该三号气囊区和四号气囊区内的气囊分别用于控制左端部和右端部的升降;所述枕颈部的顶面高于所述枕头部的顶面。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枕头主体分为多个部分组成,并配合气囊的使用,枕头主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形状的变形;上枕部可以通过一号气囊区的气囊调节枕头的高低,使用户处于一个舒适的高度;中部可以通过二号气囊区的气囊调节高低,使用户的前额部升高或降低,下颌部抬升;左端部和右端部可以分别通过三号气囊区和四号气囊区的气囊调节高低,使用户的头部位于枕头中心位置;通过上述部位的组合使用来调节枕头的形状,最终使睡眠中的用户的前额下降,下颌部抬升,其脸部呈站立时的仰面看天的上扬状态,解决用户打呼噜的问题。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止鼾枕在所述枕颈部内部设有五号气囊区,该五号气囊区内的气囊用于控制用户颈部的升降。通过颈部的高低调节,配合二号气囊区的气囊,可以让用户的颈部与头部形成一定的倾斜状态,从而调节用户的下颌部抬高,脸部呈现站立时的仰面看天的上扬状态,解决用户打呼噜的问题。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止鼾枕在所述二号气囊区的气囊内部填充有海绵,其它气囊区的气囊的上或下一半填充海绵,另一半为空气囊。通过在气囊内填充海绵,可以让枕头主体在不充气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立体状态,从而完全和枕头主体保持同一外形曲线,同一外形特征。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止鼾枕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与枕头主体为一体式或分体式。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止鼾枕的所述一号气囊区、三号气囊区、四号气囊区和五号气囊区内的气囊均为折叠结构,在气囊的四周设有折边,在不充气时为层叠状平面。采用该种结构设计,可使得枕头在正常情况下为平整机构,也便于在放气后回到正常的平整状态。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止鼾系统,包括上述止鼾枕,还包括拾音器、负压气泵、增压气泵和PLC控制系统;所述拾音器设于枕头主体或枕头主体外附近区域;各气囊均分别通过充气管路与增压气泵连接,在各充气管路上均设有正压开关和单向截止阀,用于控制打开或关闭增压气泵的气体仅向气囊充气;各气囊均分别通过抽气管路与负压气泵连接,在各抽气管路上均设有负压开关和单向截止阀,用于控制打开或关闭负压气泵的气体仅向气囊抽气;在各气囊内均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各气囊内的压力情况;所述PLC控制系统分别与拾音器、各压力传感器、各单向截止阀、增压气泵、负压气泵以及各负压开关和正压开关电连接。本技术的止鼾系统,采用拾音器进行监测鼾声,通过单向截止阀和正、负压开关的配合控制,且每个气囊均连接有抽气管路和充气管路,使得气囊的充气和放气可单独控制,由PLC控制系统整理控制,使枕头主体各个部分的高低均可以单独或组合式调节,最终实现用户睡眠时头部位置状态的控制,进而解决用户打呼噜的问题。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的止鼾枕,把申请人找到的最有效止鼾的身体姿势,将枕头主体分为多个部分并配合气囊的使用,通过气囊的充放气可使其在不同的部位进行调节高低,能有效改变睡眠人头部姿势;本技术的止鼾系统,在前述止鼾枕的设计前提下,通过拾音器、负压气泵、增压气泵和PLC控制系统等进行配合,可使枕头的各部分进行有效的单独控制或组合化自动控制;本技术的止鼾方法,在前述止鼾枕和止鼾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控制方法,进行有效的鼾声判断,并按设定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鼾枕,包括枕头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充气和放气的气囊,所述枕头主体按上下方向分为上枕部和下枕部,所述上枕部按左右方向分为左端部、中部和右端部,所述上枕部按前后方向分为枕颈部和枕头部;在所述上枕部和下枕部之间设有一号气囊区,该一号气囊区的气囊用于控制上枕部整体的升降;在所述上枕部的中部设有二号气囊区,该二号气囊区内的气囊用于控制中部的升降;在所述上枕部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的内部均设有气囊区域,分别为三号气囊区和四号气囊区,该三号气囊区和四号气囊区内的气囊分别用于控制左端部和右端部的升降;所述枕颈部的顶面高于所述枕头部的顶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鼾枕,包括枕头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充气和放气的气囊,所述枕头主体按上下方向分为上枕部和下枕部,所述上枕部按左右方向分为左端部、中部和右端部,所述上枕部按前后方向分为枕颈部和枕头部;在所述上枕部和下枕部之间设有一号气囊区,该一号气囊区的气囊用于控制上枕部整体的升降;在所述上枕部的中部设有二号气囊区,该二号气囊区内的气囊用于控制中部的升降;在所述上枕部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的内部均设有气囊区域,分别为三号气囊区和四号气囊区,该三号气囊区和四号气囊区内的气囊分别用于控制左端部和右端部的升降;所述枕颈部的顶面高于所述枕头部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鼾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枕颈部内部设有五号气囊区,该五号气囊区内的气囊用于控制用户颈部的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鼾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号气囊区的气囊内部填充有海绵,其它气囊区的气囊的上或下一半填充海绵,另一半为空气囊。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践之金卓国毛云
申请(专利权)人:王践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