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和建筑物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599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和建筑物结构,所述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包括横梁(6)、托柱(7)和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其中,横梁(6)的第一端用于与在基础(10)的侧面内设有的预埋件(9)连接固定,托柱(7)的第一端与横梁(6)的第二端连接固定,托柱(7)的第二端与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连接固定,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内设有观测点(4),通过测量该观测点(4)的沉降量能够获取建筑物的沉降量。该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隐藏式效果好,也便于观测建筑的沉降情况,还保持了建筑的完整性。

A hidde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device and build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和建筑物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的是一种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还是一种含有该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的建筑物结构。
技术介绍
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一些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需要进行沉降观测,从而保障建筑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沉降观测点是指对被观测建筑物的高程变化所进行的测量中所使用的观测点,应根据地基变形特征、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进行设置。沉降观测点的位置一般为:1、建筑物的四角以及沿外墙间隔一定距离;2建筑物高度变化的部位;3新建建筑和原有建筑交接处;4建筑物下地基变形特征差异处;5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四角以及周边每一根结构柱上。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方式有:1、柱上或墙上的简易式;2、墙上的隐藏式或分离式。简易式一般是在柱上或墙上伸出钢筋和角钢;墙上隐藏式是在墙上留一个洞设置观测点或分离式有一根埋在墙上的有内螺纹的套筒,在螺杆上焊一个球作为观测点,使用时将螺杆拧在套筒上进行观测。第一种简易式不美观,第二种墙上的隐藏式总会在墙上留有痕迹。如果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在墙上留洞会削弱墙的强度,如果是玻璃幕墙时则无法设置,因此有必要寻求其他的设置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现有的沉降观测点不利于建筑装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和建筑物结构,该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隐藏式效果好,也便于观测建筑的沉降情况,还保持了建筑的完整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包括横梁、托柱和沉降观测点保护盒,其中,横梁的第一端用于与在基础的侧面内设有的预埋件连接固定,托柱的第一端与横梁的第二端连接固定,托柱的第二端与沉降观测点保护盒连接固定,沉降观测点保护盒内设有观测点,通过测量该观测点的沉降量能够获取建筑物的沉降量。横梁由工字钢制成,或横梁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托柱由工字钢制成,或托柱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托柱和沉降观测点保护盒之间设有钢顶板。沉降观测点保护盒为直立的圆筒状结构或方筒状结构。沉降观测点保护盒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盖板、侧壁和底板。盖板的中央设有观察孔洞,盖板与侧壁可拆卸连接,半圆球形的观测点位于底板的中央,侧壁的内表面设有钢托环。一种建筑物结构,包括基础和上述的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基础的侧面内设有预埋件,横梁的第一端与预埋件连接固定。横梁和托柱外均包裹有聚苯板,基础的侧面外设有散水或地坪,沉降观测点保护盒的上表面与散水或地坪的上表面平齐,沉降观测点保护盒与散水或地坪之间存在预设间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隐藏式效果好,也便于观测建筑的沉降情况,还保持了建筑的完整性,方便对建筑的外侧进行装修施工。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所述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B方向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沉降观测点保护盒的放大示意图。1、盖板;2、侧壁;3、底板;4、观测点;5、观察孔洞;6、横梁;7、托柱;8、钢顶板;9、预埋件;10、基础;11、聚苯板;12、散水或地坪;13、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4、钢托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横梁6、托柱7和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托柱7的下端与横梁6连接固定,托柱7的上端与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连接固定,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内设有用于观测建筑沉降的观测点4,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横梁6和托柱7均由工字钢制成,即横梁6和托柱7均为一段工字钢,横梁6为横放状态,托柱7为直立状态。托柱7和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之间设有平放的钢顶板8,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为直立的圆筒状结构,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内设有内空腔。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盖板1、侧壁2和底板3。或者,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为直立的方筒状结构,即图3中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为正方形,相应的盖板1和底板3均为正方形板。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的中央设有观察孔洞5,通过观察孔洞5能够观测到观测点4,也可以通过观察孔洞5用钢钩子把盖板抬起,盖板1与侧壁2可拆卸连接,半圆球形的观测点4位于底板3的中央,观察孔洞5与半圆球形的观测点4上下对应,侧壁2的内表面设有钢托环14,如图4所示。具体的,该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用不绣钢在工厂制作,盖板1的尺寸为直径196mm、厚度6mm;侧壁2的尺寸为直径200mm、厚度6mm,底板3的尺寸为直径225mm、厚度6mm,观测点4的直径为20mm。观察孔洞5的直径为20mm,中间焊接的钢托环14的宽度为5mm,用于支撑盖板。为了防止盖子的丢失,可以用钢链把盖板1和侧壁2连接起来。横梁6用200mm╳100mm╳6mm╳8mm的工字钢制作,在横梁上焊托柱7,托柱7上有钢顶板8,横梁6、托柱7和钢顶板8的钢材均采用Q235级,应除锈,涮防锈底漆,再涂沥青防腐层。或者,横梁6和托柱7也可以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横梁6的截面尺寸为300mm╳210mm,横梁6中纵向钢筋为6D12,上排钢筋为3D12,下排钢筋为3D12,箍筋为D8@100;托柱7的截面尺寸210mm╳210mm,托柱7中竖向钢筋为4D12,箍筋为3D8,均采用3级钢筋;钢材采用Q235级,应除锈。下面介绍一种建筑物结构,所述建筑物结构包括基础10和上述的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基础10的侧面上设有预埋件9,横梁6的左端与预埋件9连接固定,托柱7的下端与横梁6的右端连接固定,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横梁6和托柱7外均包裹有聚苯板11,基础10的侧面外设有散水或地坪12,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的上表面与散水或地坪12的上表面平齐,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与散水或地坪12之间存在水平方向的预设间隙。具体的,预埋件9的钢材采用Q235级,预埋件9的尺寸300mm╳200mm╳10mm,锚筋的直径为16mm。聚苯板11的尺寸见图1和图2,聚苯板11作用是保证横梁不受地面荷载的影响,在地坪/散水受力沉降的情况下,聚苯板可以变形。在建筑物沉降时,横梁下的聚苯板可使横梁自由下沉,从而保证测量的准确度。散水或地坪12和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之间留大于5mm的预设间隙,以保证沉降观测点保护盒不受外力的作用。本技术将沉降点保护盒设置在从基础伸出的横梁上的托柱顶板上,通过测量沉降点保护盒内观测点的数据,获得建筑物在该处的沉降,避免沉降点设置在墙上对外墙装修,幕墙安装造成不便。下面介绍上述建筑物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基础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包括横梁(6)、托柱(7)和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其中,横梁(6)的第一端用于与在基础(10)的侧面内设有的预埋件(9)连接固定,托柱(7)的第一端与横梁(6)的第二端连接固定,托柱(7)的第二端与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连接固定,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内设有观测点(4),通过测量该观测点(4)的沉降量能够获取建筑物的沉降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包括横梁(6)、托柱(7)和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其中,横梁(6)的第一端用于与在基础(10)的侧面内设有的预埋件(9)连接固定,托柱(7)的第一端与横梁(6)的第二端连接固定,托柱(7)的第二端与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连接固定,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内设有观测点(4),通过测量该观测点(4)的沉降量能够获取建筑物的沉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横梁(6)由工字钢制成,或横梁(6)由钢筋混凝土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托柱(7)由工字钢制成,或托柱(7)由钢筋混凝土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托柱(7)和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之间设有钢顶板(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沉降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沉降观测点保护盒(13)为直立的圆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志海李家富闫思凤徐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华宇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