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甜叶菊育苗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594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甜叶菊育苗灌溉装置,包括育苗灌溉装置本体,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杆,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的底部设有土壤层,所述土壤层呈楔形结构,所述土壤层的楔形面上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上方水平设置有过滤层。有益效果是: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育苗灌溉装置本体内部的湿度,当湿度低于预设定的值时,通过控制器开启第一水泵,将水箱中水通过第一水泵泵入灌溉水管内,并通过出水管进入到海绵层内;育苗板结构通过板体表面的凹槽种植有甜叶菊幼苗,并通过凹槽底部的滤水孔吸收海绵层内的水分;对于多余的水分可以通过活性炭层和过滤层进入到液体回收腔内,并通过第二水泵将多余过滤的水导入到水箱内。

A kind of irrigation device for Stevia seed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甜叶菊育苗灌溉装置
本技术涉及灌溉
,尤其涉及一种甜叶菊育苗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育苗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目前农业育苗装置功能单一,不便于调节,在灌溉时大都只能覆盖土壤表面,无法深入幼苗根部进行灌溉,当加大灌溉水量,虽然水滴能够深入土壤内部,但是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甜叶菊育苗灌溉装置,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育苗灌溉装置本体内部的湿度,当湿度低于预设定的值时,通过控制器开启第一水泵,将水箱中水通过第一水泵泵入灌溉水管内,并通过出水管进入到海绵层内;育苗板结构通过板体表面的凹槽种植有甜叶菊幼苗,并通过凹槽底部的滤水孔吸收海绵层内的水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甜叶菊育苗灌溉装置,包括育苗灌溉装置本体,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杆,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的底部设有土壤层,所述土壤层呈楔形结构,所述土壤层的楔形面上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上方水平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液体回收腔,所述过滤层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层、海绵层和育苗板结构,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一端通过连接管与灌溉水管相连接,所述灌溉水管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的右侧面,并连接至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的左侧壁,所述灌溉水管的顶端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海绵层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另一端通过抽水管与水箱相连通,所述抽水管设置于所述土壤层内,且两端贯穿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的两侧壁,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液体回收腔的底端通过排水管与所述第二水泵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所述水箱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育苗板结构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板体,所述板体的表面向下均匀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滤水孔。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可混合有有机泥土。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上对称安装有一对照明灯。进一步的,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内侧壁的顶端对称安装有一对湿度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进一步的,所述灌溉水管设置于所述活性炭层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育苗灌溉装置本体内部的湿度,当湿度低于预设定的值时,通过控制器开启第一水泵,将水箱中水通过第一水泵泵入灌溉水管内,并通过出水管进入到海绵层内;育苗板结构通过板体表面的凹槽种植有甜叶菊幼苗,并通过凹槽底部的滤水孔吸收海绵层内的水分;另外,对于多余的水分可以通过活性炭层和过滤层进入到液体回收腔内,并通过第二水泵将多余过滤的水导入到水箱内,实现水分的回收,节约资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甜叶菊育苗灌溉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板体的俯视图;图3为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育苗灌溉装置本体;2、照明灯;3、育苗板结构;4、支撑杆;5、海绵层;6、湿度传感器;7、单向阀;8、第一水泵;9、出水管;10、抽水管;11、土壤层;12、过滤层;13、导流板;14、活性炭层;15、液体回收腔;16、排水管;17、第二水泵;18、水箱;19、灌溉水管;31、板体;32、凹槽;33、有机泥土;34、滤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甜叶菊育苗灌溉装置。参照图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甜叶菊育苗灌溉装置,包括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杆4,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有土壤层11,所述土壤层11呈楔形结构,所述土壤层11的楔形面上设置有导流板13,所述导流板13的上方水平设置有过滤层12,所述过滤层12与所述导流板13之间形成液体回收腔15,所述过滤层12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层14、海绵层5和育苗板结构3,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水泵8,所述第一水泵8的一端通过连接管与灌溉水管19相连接,所述灌溉水管19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右侧面,并连接至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左侧壁,所述灌溉水管19的顶端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出水管9,所述出水管9与所述海绵层5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8的另一端通过抽水管10与水箱18相连通,所述抽水管10设置于所述土壤层11内,且两端贯穿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两侧壁,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水泵17,所述液体回收腔15的底端通过排水管16与所述第二水泵1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水泵17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所述水箱18相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育苗板结构3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板体31,所述板体31的表面向下均匀设置有多个凹槽32,所述凹槽32的底部开设有滤水孔34。通过设置的所述凹槽32,可以将甜叶菊育苗栽种在所述凹槽32内,并通过所述滤水孔34吸收所述海绵层5中的水分,起到灌溉的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32内可混合有有机泥土33。通过在所述凹槽32内混合有有机泥土33,可以提供营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4上对称安装有一对照明灯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内侧壁的顶端对称安装有一对湿度传感器6。通过设置的所述湿度传感器6,可以实时检测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内部的湿度,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对育苗进行灌溉的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9上均设置有单向阀7。通过设置的所述单向阀7,避免液体的回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灌溉水管19设置于所述活性炭层14内。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水泵8、所述第二水泵17和所述湿度传感器6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所述湿度传感器6检测到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内部的湿度低于预设定的值时,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水泵8的开启,通过所述抽水管10将所述水箱18中的水泵入到所述灌溉水管19内,并通过所述出水管9进入到所述海绵层5内,通过所述板体31表面所述凹槽32底部的所述滤水孔34吸收所述海绵层的水分,多余的水分经过所述活性炭层14和所述过滤层12进入到所述液体回收腔15内,并通过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甜叶菊育苗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杆(4),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有土壤层(11),所述土壤层(11)呈楔形结构,所述土壤层(11)的楔形面上设置有导流板(13),所述导流板(13)的上方水平设置有过滤层(12),所述过滤层(12)与所述导流板(13)之间形成液体回收腔(15),所述过滤层(12)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层(14)、海绵层(5)和育苗板结构(3),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水泵(8),所述第一水泵(8)的一端通过连接管与灌溉水管(19)相连接,所述灌溉水管(19)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右侧面,并连接至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左侧壁,所述灌溉水管(19)的顶端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出水管(9),所述出水管(9)与所述海绵层(5)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8)的另一端通过抽水管(10)与水箱(18)相连通,所述抽水管(10)设置于所述土壤层(11)内,且两端贯穿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两侧壁,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水泵(17),所述液体回收腔(15)的底端通过排水管(16)与所述第二水泵(1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水泵(17)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所述水箱(18)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甜叶菊育苗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杆(4),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有土壤层(11),所述土壤层(11)呈楔形结构,所述土壤层(11)的楔形面上设置有导流板(13),所述导流板(13)的上方水平设置有过滤层(12),所述过滤层(12)与所述导流板(13)之间形成液体回收腔(15),所述过滤层(12)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活性炭层(14)、海绵层(5)和育苗板结构(3),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水泵(8),所述第一水泵(8)的一端通过连接管与灌溉水管(19)相连接,所述灌溉水管(19)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右侧面,并连接至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左侧壁,所述灌溉水管(19)的顶端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出水管(9),所述出水管(9)与所述海绵层(5)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8)的另一端通过抽水管(10)与水箱(18)相连通,所述抽水管(10)设置于所述土壤层(11)内,且两端贯穿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两侧壁,所述育苗灌溉装置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水泵(17),所述液体回收腔(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鑫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