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差别导湿功能的织物及服饰,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至少包括天纱和地纱两支纱线,天纱编织形成面料主体的表面,地纱编织形成面料主体的全部或者部分底面,天纱覆盖着地纱且与地纱重叠组成线圈,天纱内的毛细管的数量大于等于地纱内的毛细管的数量,天纱内的毛细管当量半径小于地纱内的毛细管当量半径,使得面料主体底面的疏水性小于表面的疏水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不同输水性能的面料底面和表面,提高穿着时的舒适性。
A kind of fabric and clothing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duct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差别导湿功能的织物及服饰
本技术属于纺织
,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差别导湿功能的织物及采用该面料制成的内衣等服饰。
技术介绍
差别导湿能力织物是一种织物正面与底面具有不同的导湿能力从而使该织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液态水(汗液)能更方便地从织物导湿能力弱的一侧传递到导湿能力强的一侧。在正常的穿着过程中,特别在运动出汗时能将汗液排离皮肤从而感受到更好的干爽舒适的感觉。如果布底的导湿能力强于布面时,对于某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冬季皮肤干燥,则可以达到锁水保湿的功效。织物差别导湿能力的检测已经有标准AATCC195“LiquidMoistureManagementPropertiesofTextileFabrics”和GB/T21655.2“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进行性能测量。单向传递指数被用于对差别导湿能力用进行描述,通常单向传递指数(O)高于3级或大于100被认为有显著的差别导水能力(GB/T21655.2)。现有的差别导湿面料,其技术实现方案可以归入二大类,第一大类是通过不同的后整理工艺在现有的面料表面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织物的二面的差别导水。但是此类方法普遍存在助剂的水洗牢度不高,通常在一定次数水洗后功能就会下降甚至消失,同时被处理织物的材料特性与组织结构也会影响处理的效果。第二大类是利用疏水纱和亲水纱通过对织物的组织结构上将亲疏水纱在织物二面的不同位置的设计达到此功能,但是现有的技术都没有讨论到纱线自身的结构也会显著地影响了纱线的亲疏水性及其导水能力,从而影响了织物的差别导湿能力。随着无缝针织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重视在无缝织造的设备与工艺上去实现某一些功能提高人们在穿着无缝织物时不但能感受到天衣无缝的光滑与合体,同时也能感受到作为第二层皮肤的织物对热湿传递的功能效益。专利申请CN201620481134.4,“一种单向导湿功能性无缝内衣”公开了内衣的贴肤面采用罗纹组织与集圈组织复合,形成蜂巢状网眼,呈凹凸状结构,具有凹陷的单向导湿通道和凸起,所述内衣的外侧面为平纹面。该内衣具有单向导湿、吸湿速干、轻质、环保、合体舒适等功能特性,能快速吸汗,迅速将汗水虹吸到外侧,并且汗水不会回渗,保证人体始终处于干爽状态。专利申请CN201711064664.4,“一种吸湿快干的消防员内衣”公开了一种吸湿快干的消防员内衣,该内衣为无缝内衣,其采用一体成型技术,袖子处做插肩袖处理。内衣的前胸、腹部、腋下和后背位置采用芯吸条面料,芯吸条面料由康纶纤维和尼龙交织而成。其有益效果为:内衣吸湿效果佳,挥发迅速,阻燃、抑菌和除臭效果好,亲肤性好,可有效的控制运动出汗引起的粘附感。专利申请CN201721162209.3,“一种3D蜂巢内裤”由聚丙烯纱线和COOLMAX纱线构成,从而既有COOLMAX纱线的强吸湿,透气、排汗性及抗趋性能好,又有聚丙烯纱线的柔软、强度高和独特的芯吸效应,穿着舒适,透气、导湿效果好,从而使得贴身穿着可以保持皮肤干燥,同时两者编制而成形成独特的3D蜂巢结构,从而使得内裤表面分布有3000个小型蜂巢,从而大大增加了皮肤与空气之间的流通,促进汗液排出,保持肌肤清爽清晰,提高了舒适性。专利申请CN201310206462.4,“一种高导湿功能PTT纤维无缝针织内衣的生产工艺”报道了以十字型横截面PTT纤维和竹碳涤纶纤维为原料,采用两道粗纱和双粗纱喂入工艺制得混纺纱线,混纺纱线再经无缝针织机织造得到无缝针织内衣坯布,无缝针织内衣坯布经练漂前处理后进行染色处理,再经脱水、烘干、后整理和定型处理得到高导湿功能PTT纤维无缝针织内衣产品,具有显著的吸湿排汗、易护理、抑菌等特点。上述检索得到的有关无逢编织高导湿、单向导湿技术相关的专利都表明了此项功能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但是受到了织物结构的限止。特别是没有办法在针织单层平纹结构上织物的差别化导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差别导湿功能的织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差别导湿功能的织物,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至少包括天纱和地纱两支纱线,天纱编织形成面料主体的表面,地纱编织形成面料主体的全部或者部分底面,天纱覆盖着地纱且与地纱重叠组成线圈,天纱内的毛细管的数量大于等于地纱内的毛细管的数量,天纱内的毛细管当量半径小于地纱内的毛细管当量半径,使得面料主体底面的疏水性小于表面的疏水性。所述天纱覆盖地纱形成全部添纱组织结构或者部分添纱组织结构设在面料主体内。所述添纱组织包含的线圈数量大于等于面料主体中的总线圈数量的50%。所述天纱的接触角θ1<=80°。所述地纱的接触角θ2>=40°。所述天纱的线径大于等于地纱的线径,天纱内含有的纤维数量大于地纱内含有的纤维数量。所述天纱与地纱均为单一组分纱线,或者天纱与地纱均为多组分纱线。所述天纱与地纱分别是由若干支纱线合并成的并纱。所述面料主体包括花灰效果面料。一种以上所述的具有差别导湿功能的织物制成的服饰。本技术通过设置面料底面和表面不同的输水能力,实现差别化导水,与人体肌肤接触的表面的导水性较弱,不容易润湿,尽量小的扩散,保持穿着时的干爽感觉,表面的导水性较强,容易被润湿,扩散快,挥发快,从而使得面料能够保持肌肤清爽清晰,提高了舒适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中天纱与地纱的组织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天纱与地纱的另一组织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例一的表面水含量差异测量曲线;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表面水含量差异测量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附图1-3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具有差别导湿功能的织物,包括采用无缝针织工艺编织而成的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至少包括天纱1和地纱2两支纱线,天纱编织形成面料主体的表面,地纱编织形成面料主体的全部或者部分底面,天纱覆盖着地纱且与地纱重叠组成线圈,天纱内的毛细管的数量大于等于地纱内的毛细管的数量,天纱内的毛细管当量半径小于地纱内的毛细管当量半径,因此使得天纱也具有了液态水在纱线上的更长的扩散距离,使得面料主体底面的疏水性小于表面的疏水性。天纱Y1对比地纱Y2要求具有更好的表面润湿特性及毛细管输水能力。由此面料的底面毛细输水能力弱于布面的毛细输水能力从而形成该面料二面的差别导湿能力。在穿着过程中,地纱Y2与皮肤相接触,为该面料主体的底面;天纱Y1为表面。由于该两支纱线的毛细管导湿能力的差异,天纱Y1具有更好的导湿能力,因此天纱Y1相对地纱Y2来说会处于一个液态水单位含量较低的状态。这也创造了地纱Y2对天纱Y1有较高的水含量的势能,达到液态水由地纱Y2向天纱Y1通过毛细管进行传递与扩散。所述天纱覆盖地纱形成全部添纱组织结构或者部分添纱组织结构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差别导湿功能的织物,包括面料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主体至少包括天纱和地纱两支纱线,天纱编织形成面料主体的表面,地纱编织形成面料主体的全部或者部分底面,天纱覆盖着地纱且与地纱重叠组成线圈,天纱内的毛细管的数量大于等于地纱内的毛细管的数量,天纱内的毛细管当量半径小于地纱内的毛细管当量半径,使得面料主体底面的疏水性小于表面的疏水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差别导湿功能的织物,包括面料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主体至少包括天纱和地纱两支纱线,天纱编织形成面料主体的表面,地纱编织形成面料主体的全部或者部分底面,天纱覆盖着地纱且与地纱重叠组成线圈,天纱内的毛细管的数量大于等于地纱内的毛细管的数量,天纱内的毛细管当量半径小于地纱内的毛细管当量半径,使得面料主体底面的疏水性小于表面的疏水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差别导湿功能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纱覆盖地纱形成全部添纱组织结构或者部分添纱组织结构设在面料主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差别导湿功能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添纱组织包含的线圈数量大于等于面料主体中的总线圈数量的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差别导湿功能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纱的接触角θ1<=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从旭,王勇,胡军岩,吴会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