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58373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包括主套管、连杆和固定部,主套管一端活动插接有螺纹杆,主套管和螺纹杆之间安装有调节旋钮,主套管和螺纹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杆,主套管和对应端的连杆之间填充有弯动关节,螺纹杆和对应端的连杆之间填充有旋转关节,两根连杆末端均固定设有固定部;通过多个组件调节长度、偏转角度和弯折角度,能够根据情况适配后梁一侧和对应侧送经托架之间的位置关系并测定出相对距离和自重,再调节另一侧的位置关系,进而达到了对后梁两端进行校正的目的,只需单人操作,校正速度快,效率高,且精度较高。

A correction device for the back beam of l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
,具体为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
技术介绍
织机,即纺织机械,是以直角交织两组或多组纱线形成织物用的机器,分类包括有织布机和织锦机。一般织机包括开口机构、引纬机构、打纬机构、卷曲机构和送经机构五个组成部分。此外,织机上还有各种辅助装置,用来提高织机的产量和织物质量,减轻织工的劳动强度,防止零件的损坏以及保护操作者的安全等。其中后梁组件是织机最重要的组件之一。织机后梁高度是指后梁最高点相对于胸梁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它重要的织机工艺参数之一。后梁的高低决定了经停架中导棒的高低,进而决定梭口开启时上下层经纱张力间差异,形成等张力或不等张力梭口。后梁越高,形成不等张力梭口的经纱张力差异越大,差异大小对织物形成及其外观风格有较大影响。另外,后梁的水平左右自重一致也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着纺织设备织物的产品质量。但目前公知的织机设备在安装中,后梁校正一般是通过电控校正调整的,但采用电控校正调整方式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1、调节时必须双人同时操作;2、调节张力值时以电控数显调节,调节时间比较长,浪费工时;3、设备的装配误差与电控误差造成涨力校零后送经参数不稳定,造成产品质量下降,产品瑕疵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具备能够单人操作,校正速度快,效率高,且精度较高,同时不受设备装配误差与电控误差影响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电控校正方式需要双人操作,调节效率低,且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包括主套管、连杆和固定部,主套管一端活动插接有螺纹杆,主套管和螺纹杆之间安装有调节旋钮,主套管和螺纹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杆,主套管和对应端的连杆之间填充有弯动关节,螺纹杆和对应端的连杆之间填充有旋转关节,两根连杆末端均固定设有固定部;其中,一个固定部固定于后梁上;另一个固定部固定于后梁左侧或右侧的送经托架上。本方案通过设置调节旋钮调节螺纹杆的长度,旋转关节调节连杆的偏转角度,弯动关节调节连杆的弯折角度,能够根据情况适配后梁一侧和对应侧送经托架之间的位置关系并测定出相对距离和自重,再调节另一侧的位置关系,进而达到了对后梁两端进行校正的目的,只需单人操作,校正速度快,效率高,且精度较高。本技术的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其中固定部包括滑套,滑套活动套装于连杆上,滑套末端底部和连杆末端底部形成大卡夹,滑套末端顶部和连杆末端顶部形成小卡夹。本技术的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其中连杆侧壁成对开设有内凹的凹槽,滑套侧壁上安装有压紧螺栓,压紧螺栓底部贯穿滑套并契合于凹槽内,连杆紧密夹持于成对的压紧螺栓之间。本方案通过设置压紧螺栓和凹槽,能够有效固定滑套的位置,避免其发生偏移。本技术的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其中旋转关节和弯动关节端面上分别开设有自旋角度刻度标尺和弯折角度刻度标尺。本技术的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其中主套管上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螺纹杆对应端的固定部上均固定安装有长度传感器,长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于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有包括显示屏、开关和归零键。本方案通过设置长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出后梁和送经托架固定位的相对距离。本技术的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其中主套管对应端的固定部上固定安装有重量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电性连接于控制面板。本方案通过设置重量传感器,能够检测出后梁一端的自重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通过设置调节旋钮调节螺纹杆的长度,旋转关节调节连杆的偏转角度,弯动关节调节连杆的弯折角度,能够根据情况适配后梁一侧和对应侧送经托架之间的位置关系并测定出相对距离和自重,再调节另一侧的位置关系,进而达到了对后梁两端进行校正的目的,只需单人操作,校正速度快,效率高,且精度较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校正装置正视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套管;11、螺纹杆;12、调节旋钮;2、连杆;21、旋转关节;22、弯动关节;3、固定部;31、大卡夹;32、小卡夹;4、滑套;41、凹槽;42、压紧螺栓;5、控制面板;51、显示屏;52、开关;53、归零键;6、长度传感器;61、重量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包括主套管1、连杆2和固定部3,主套管1一端活动插接有螺纹杆11,主套管1和螺纹杆11之间安装有调节旋钮12,主套管1和螺纹杆11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杆2,主套管1和对应端的连杆2之间填充有弯动关节22,螺纹杆11和对应端的连杆2之间填充有旋转关节21,两根连杆2末端均固定设有固定部3;其中,一个固定部3固定于后梁上;另一个固定部3固定于后梁左侧或右侧的送经托架上。本方案通过设置调节旋钮12调节螺纹杆11的长度,旋转关节21调节连杆2的偏转角度,弯动关节22调节连杆2的弯折角度,能够根据情况适配后梁一侧和对应侧送经托架之间的位置关系并测定出相对距离和自重,再调节另一侧的位置关系,进而达到了对后梁两端进行校正的目的,只需单人操作,校正速度快,效率高,且精度较高。进一步的,固定部3包括滑套4,滑套4活动套装于连杆2上,滑套4末端底部和连杆2末端底部形成大卡夹31,滑套4末端顶部和连杆2末端顶部形成小卡夹32。进一步的,连杆2侧壁成对开设有内凹的凹槽41,滑套4侧壁上安装有压紧螺栓42,压紧螺栓42底部贯穿滑套4并契合于凹槽41内,连杆2紧密夹持于成对的压紧螺栓42之间。本方案通过设置压紧螺栓42和凹槽41,能够有效固定滑套4的位置,避免其发生偏移。进一步的,旋转关节21和弯动关节22端面上分别开设有自旋角度刻度标尺和弯折角度刻度标尺。进一步的,主套管1上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5,螺纹杆11对应端的固定部3上均固定安装有长度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套管(1)、连杆(2)和固定部(3),所述主套管(1)一端活动插接有螺纹杆(11),所述主套管(1)和螺纹杆(11)之间安装有调节旋钮(12),所述主套管(1)和螺纹杆(11)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杆(2),所述主套管(1)和对应端的连杆(2)之间填充有弯动关节(22),所述螺纹杆(11)和对应端的连杆(2)之间填充有旋转关节(21),两根所述连杆(2)末端均固定设有固定部(3);/n其中,/n一个所述固定部(3)固定于后梁上;/n另一个所述固定部(3)固定于后梁左侧或右侧的送经托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套管(1)、连杆(2)和固定部(3),所述主套管(1)一端活动插接有螺纹杆(11),所述主套管(1)和螺纹杆(11)之间安装有调节旋钮(12),所述主套管(1)和螺纹杆(11)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杆(2),所述主套管(1)和对应端的连杆(2)之间填充有弯动关节(22),所述螺纹杆(11)和对应端的连杆(2)之间填充有旋转关节(21),两根所述连杆(2)末端均固定设有固定部(3);
其中,
一个所述固定部(3)固定于后梁上;
另一个所述固定部(3)固定于后梁左侧或右侧的送经托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3)包括滑套(4),所述滑套(4)活动套装于连杆(2)上,所述滑套(4)末端底部和连杆(2)末端底部形成大卡夹(31),所述滑套(4)末端顶部和连杆(2)末端顶部形成小卡夹(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保利化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