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吊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68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叉吊一体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程机械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的问题。该叉吊一体机包括车体,车体的一端设有叉装部,另一端设有吊装部,叉装部与吊装部之间独立工作。叉装部包括竖直的门架和设置于门架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套管,套管上往复直线滑动有两个叉齿,套管的两端设有用于分别限位两个叉齿的限位部,叉齿还能够以套管为中心在垂直面上旋转;门架的两侧设有支撑部,两个叉齿移动至与支撑部位置相对应时,叉齿能够旋转至担靠在支撑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叉吊一体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一机两用,利用叉装部实现货物的叉装功能,利用吊装部实现货物的吊装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该机器的利用率,减小了施工成本。

Fork crane integrated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叉吊一体机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是指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叉吊一体机。
技术介绍
工程机械是中国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凡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设与养护、流动式起重装卸作业和各种建筑工程所需的综合性机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需的机械装备,称为工程机械。它主要用于国防建设工程、交通运输建设,能源工业建设和生产、矿山等原材料工业建设和生产、农林水利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现有技术的工程机械种类多种多样,但基本上一种工程机械只具有一种功能,其功能性较为单一,这就极大限制了工程机械的发展,同时为了实现不同的工程作业,需要配备多种不同的工程机械,无疑增加了施工的成本,所有的工程机械也无法得到充分的使用,其利用率较低,寿命也将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叉吊一体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程机械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叉吊一体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一端设有叉装部,另一端设有吊装部,所述叉装部与吊装部之间独立工作。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叉装部包括竖直的门架和设置于门架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套管,所述套管上往复直线滑动有两个叉齿,所述套管的两端设有用于分别限位两个叉齿的限位部,所述叉齿还能够以所述套管为中心在垂直面上旋转;所述门架的两侧设有支撑部,两个叉齿移动至与所述支撑部位置相对应时,叉齿能够旋转至担靠在支撑部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吊装部包括由液压马达驱动在水平面内360°旋转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与其同步旋转的主臂,所述主臂的端部铰接有二臂,所述二臂的端部铰接有三臂,所述主臂与二臂之间,以及二臂与三臂之间均设有吊装油缸,通过吊装油缸的动作,可实现二臂与三臂的展开或收缩;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处还设有回转接头,所述回转接头与所述吊装油缸的油路相连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三臂为长度可调的伸缩式结构,所述三臂上还设有卷扬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体上设有前轮和后轮,所述车体的末端还设有高度可调节的升降轮,所述升降轮与后轮之间择一离地。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升降轮安装在一个可在垂直面上摆动的支座上,所述支座铰接在车体的末端,所述支座上连接有驱动其摆动的第一油缸;所述支座与车体的连接处还设有回转接头,所述支座与升降轮的连接处还设有驱动升降轮的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通过液压管与所述回转接头连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升降轮安装在一个可沿垂直方向直线运动的支座上,所述支座连接在第二油缸上并由第二油缸驱动升降,所述第二油缸安装于所述车体的末端;所述支座与第二油缸的连接处还设有回转接头,所述支座与升降轮的连接处还设有驱动升降轮的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通过液压管与所述回转接头连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叉装部与吊装部之间还设有安装于车体上的驾驶室,所述驾驶室的底部一端与车体之间铰接连接,所述驾驶室的底部还设有将其以铰接点为中心顶起的第三油缸。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体包括铰接连接的前车体和后车体,所述叉装部安装于所述前车体上,吊装部安装于后车体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体上还对称设有多个可向外探出的支撑腿。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一个车体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安装叉装部、吊装部,能够实现一机两用,利用叉装部实现货物的叉装功能,利用吊装部实现货物的吊装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该机器的利用率,减小了施工成本。叉装部通过套管和叉齿的配合,在进行叉装作业时,将叉齿放至朝前状态即可进行正常的叉装作业,待作业完成后,操作人员可将叉齿沿套管滑移至与支撑部相对应,然后将叉齿以套管为中心旋转,将叉齿旋转至朝后状态并担靠在支撑部上,从而减小了整车的长度,消除了存在的安全隐患,方便了整车的转移。而且在水平移动叉齿时,套管两端的限位部能够防止叉齿从套管上脱落下来。吊装部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底座可以实现吊臂(包括主臂、二臂和三臂)在水平面内360°的旋转,从而扩大了整车的作业范围,底座中心位置处设置的回转接头能够确保油路的连通,而且在作业完成后,可以将折叠后的吊臂旋转至与车体的宽度方向一致,进一步减小了整车的占用空间,方便其转场。在车体的末端设置高度可调节的升降轮,而且升降轮与后轮之间择一离地,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将升降轮落地,利用升降轮将后轮顶起离地,这样,在单个升降轮的支撑下,整车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移动,而且可以实现原地转向的功能。将驾驶室的底部与车体之间铰接连接起来,并在驾驶室的底部设置第三油缸,可以在维修车辆时利用第三油缸将驾驶室顶起,方便对驾驶室下方的部件进行维修更换。本技术的车体采用铰接连接的前车体和后车体,能够有效地减小其转弯半径,适合在狭窄的作业场合进行移动。在车体上对称设置多个向外探出的支撑腿,可以在作业时利用这些支撑腿将整车支撑住,大大提高其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后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升降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油路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升降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车体的俯视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吊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二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二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中:1-车体;2-叉装部;3-吊装部;4-门架;5-套管;6-叉齿;7-限位部;8-支撑部;9-第一液压马达;10-底座;11-主臂;12-二臂;13-三臂;14-吊装油缸;15-回转接头;16-卷扬机;17-前轮;18-后轮;19-升降轮;20-支座;21-第一油缸;22-第二液压马达;23-液压管;24-第二油缸;25-驾驶室;26-第三油缸;27-前车体;28-后车体;29-支撑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首先包括车体1,车体1为前车体27和后车体28铰接连接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叉吊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一端设有叉装部,另一端设有吊装部,所述叉装部与吊装部之间独立工作;/n所述叉装部包括竖直的门架和设置于门架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套管,所述套管上往复直线滑动有两个叉齿,所述套管的两端设有用于分别限位两个叉齿的限位部,所述叉齿还能够以所述套管为中心在垂直面上旋转;/n所述门架的两侧设有支撑部,两个叉齿移动至与所述支撑部位置相对应时,叉齿能够旋转至担靠在支撑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吊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一端设有叉装部,另一端设有吊装部,所述叉装部与吊装部之间独立工作;
所述叉装部包括竖直的门架和设置于门架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套管,所述套管上往复直线滑动有两个叉齿,所述套管的两端设有用于分别限位两个叉齿的限位部,所述叉齿还能够以所述套管为中心在垂直面上旋转;
所述门架的两侧设有支撑部,两个叉齿移动至与所述支撑部位置相对应时,叉齿能够旋转至担靠在支撑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吊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部包括由液压马达驱动在水平面内360°旋转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与其同步旋转的主臂,所述主臂的端部铰接有二臂,所述二臂的端部铰接有三臂,所述主臂与二臂之间,以及二臂与三臂之间均设有吊装油缸,通过吊装油缸的动作,可实现二臂与三臂的展开或收缩;
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处还设有回转接头,所述回转接头与所述吊装油缸的油路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吊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臂为长度可调的伸缩式结构,所述三臂上还设有卷扬机。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叉吊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前轮和后轮,所述车体的末端还设有高度可调节的升降轮,所述升降轮与后轮之间择一离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硕徐振军
申请(专利权)人:莱州巨浪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