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转换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5543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转换传送装置,包括护框,滚轮,第一轴,第二轴,链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电机,电机支撑板,第一支腿,第二支腿,气缸,气缸支撑板,气缸支撑杆,料道支撑板,支腿固定架;通过各部件组成了可进行双层转换的传送装置,实现了水平直线输送、提升爬坡输送的双向切换,使用方便。

A double layer transf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转换传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物品传输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转换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传送带是流水线、自动化设备、物流设备传送物品的必要设备;根据客户需求不同,该设备有水平直线输送、提升爬坡输送、转弯输送等多种形式;传送带涉及到食品、铸造等各种生产行业的流水作业,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未来可实现工厂内只有数人进行管理作业,甚至打造出无人工厂。现有的传送装置结构固定,只适用于固定产品的输送,在传送位置进行变更,或再进行不同产品的传送时,无法加以调整。只能进行重新整改,符合另一种产品的传送位置或结构才能重新进行传送;由于传送装置规模较大,改动时间较长,不仅增加开支,还会耽误生产时间。根据需求时间的不同,会在特定季度对特定商品需求增大,反复更换传送装置,增加成本,同时搭建占用空间,这是大部分工厂都会遇到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转换传送装置。该装置通过双层料道对不同商品进行分类传送,通过带旋转的传送机构可以与双层传输装置进行对接,完成提升爬坡输送,水平直线输送的不同形式输送;解决了反复更换传送装置带来的人工成本,以及耽误生产,以及同时搭建占用空间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层转换传送装置,包括护框,滚轮,第一轴,第二轴,链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电机,电机支撑板,第一支腿,第二支腿,气缸,气缸支撑板,气缸支撑杆,料道支撑板,支腿固定架;所述护框为中空框架;所述滚轮等距排列在护框内侧;所述第一轴固定于滚轮中部且穿过护框侧壁;所述第一轴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外侧设有链条;所述第二齿轮设在靠近端头处的其中一个第一齿轮之外,且与电机外固定的第三齿轮通过链条进行传动;所述电机的下方设有电机支撑板,该结构构成了基础的滚轮式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滚轮式传送结构设有三段,一段二段为上下叠放结构且一段在上二段在下,三段部分与一段接近的一端为可旋转结构,可与一段、二段的一端进行对接;所述支腿固定架固定在一段、二段、三段的护框两侧;所述支腿固定架的内部根据这三段的位置不同对应的固定有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且第二支腿为空心结构在下层,一段的支腿固定架内为第一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可插入第二支腿内;所述料道支撑板固定于三段部分第一支腿内侧且靠近二段的一端;所述第二轴固定于三段部分非靠近二段部分一端的支腿固定内,形成以第二轴为原点的可旋转结构;所述料道支撑板的下方第二支腿上设有气缸支撑杆;所述气缸的底部与气缸支撑杆连接;所述气缸的顶部与气缸支撑板固定;所述气缸支撑板设在三段部分的护框底部。优选地,所述支腿固定架为三面折弯构成,且带有斜角边的C字型结构。优选地,所述气缸的底部与气缸支撑杆铰接固定。优选地,所述电机支撑板的三段部分处应与护框底部通过连接件螺纹固定,其他两段与其对应的支腿螺纹固定。优选地,所述护框的边缘设有倒角。优选地,所述护框的一段部分长度,大于二段部分。优选地,所述第二轴与护框固定方式选用轴承式固定。本技术有益效果有以下几点:1.三段部分可通过气缸的升降进行轻松切换,适应水平直线输送以及爬坡输送;2.无需因产线的位置需求不同进行传送装置的更换,避免了不必要的成本开支;3.该气缸可通过电磁阀进行控制,电磁阀通过电气柜的总控制端完成一系列的自动化操作,实用性强,符合现在机械设备的发展方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护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段部分底部气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滚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机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升起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三段电机支撑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护框1,滚轮2,第一轴3,第二轴4,链条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第三齿轮8,电机9,电机支撑板10,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气缸13,气缸支撑板14,气缸支撑杆15,料道支撑板16,支腿固定架1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展示本技术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4所示,一种双层转换传送装置,包括护框1,滚轮2,第一轴3,第二轴4,链条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第三齿轮8,电机9,电机支撑板10,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气缸13,气缸支撑板14,气缸支撑杆15,料道支撑板16,支腿固定架17;护框1为中空框架;滚轮2等距排列在护框1内侧;第一轴3固定于滚轮2中部且穿过护框1侧壁;第一轴3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6,且第一齿轮6外侧设有链条5;第二齿轮7设在靠近端头处的其中一个第一齿轮6之外,且与电机9外固定的第三齿轮8通过链条5进行传动;电机9下方设有电机支撑板,该结构构成了基础的滚轮式传送结构;该滚轮式传送结构设有三段,一段二段为上下叠放结构,三段部分与一段接近的一端为可旋转结构,可与一段、二段的一端进行对接;支腿固定架17固定在一段、二段、三段的护框1两侧;支腿固定架17为三面折弯构成,且带有斜角边的C字型结构该结构方便与护框1进行焊接,且焊接面较大,稳固的性较高且内部与支腿方便固定直接使用螺杆穿插固定,安装简便;支腿固定架17的内部根据这三段的位置不同分别固定有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且第二支腿12为空心结构在下层,一段的支腿固定架17内为第一支腿11。如图3,5,6所示,料道支撑板16固定于三段部分第二支腿12内侧且靠近二段的一端;第二轴4固定于三段部分非靠近二段部分一端的支腿固定内,形成以第二轴4为原点的可旋转结构,所以靠近二段部分的一端是直接搭在料道支撑板16之上的,非固定死的结构;第二轴4与护框1固定方式建议选用轴承式固定;为了在旋转时,护框1不会造成阻碍,护框1的边缘应设有倒角;由于旋转的因素,三段部分的运动轨迹为圆弧状,所以护框1的一段部分长度,大于二段部分,才能使三段部分与前两端进行完美对接;料道支撑板16的下方第二支腿12上设有气缸支撑杆15;气缸13的底部与气缸支撑杆15铰接固定;气缸13的顶部与气缸支撑板14固定;气缸支撑板14设在三段部分的护框1底部;还考虑到在旋转时电机9会因为料道的旋转也会同步该操作,所述电机支撑板10的三段部分处应与护框1底部通过连接件螺纹固定,其他两段与其对应的支腿螺纹固定即可,如果三段部分也与对应支腿进行固定会造成皮带断裂等问题发生导致机器故障;其他部分由于不需要旋转,可将其电机9与支腿固定,更加方便,上述中如未单独介绍其固定方式,皆使用业内技术人员通用技术手段,焊接或螺纹紧固的方式进行固定;该装置将气缸13的气管与电磁阀进行连接,电磁阀可选择由开关进行控制,或手动调节;该两种方案为简单的断开闭合控制为现有控制技术;通过气缸的升降实现三段部分与其他两段的对接,由于属于现有控制方法,且不在保护范畴之内遂不予以详细介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转换传送装置,包括护框,滚轮,第一轴,第二轴,链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电机,电机支撑板,第一支腿,第二支腿,气缸,气缸支撑板,气缸支撑杆,料道支撑板,支腿固定架;所述护框为中空框架;所述滚轮等距排列在护框内侧;所述第一轴固定于滚轮中部且穿过护框侧壁;所述第一轴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外侧设有链条;所述第二齿轮设在靠近端头处的其中一个第一齿轮之外,且与电机外固定的第三齿轮通过链条进行传动;所述电机的下方设有电机支撑板,该结构构成了基础的滚轮式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滚轮式传送结构设有三段,一段二段为上下叠放结构且一段在上二段在下,三段部分与一段接近的一端为可旋转结构,可与一段、二段的一端进行对接;所述支腿固定架固定在一段、二段、三段的护框两侧;所述支腿固定架的内部根据这三段的位置不同对应的固定有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且第二支腿为空心结构在下层,一段的支腿固定架内为第一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可插入第二支腿内;所述料道支撑板固定于三段部分第一支腿内侧且靠近二段的一端;所述第二轴固定于三段部分非靠近二段部分一端的支腿固定内,形成以第二轴为原点的可旋转结构;所述料道支撑板的下方第二支腿上设有气缸支撑杆;所述气缸的底部与气缸支撑杆连接;所述气缸的顶部与气缸支撑板固定;所述气缸支撑板设在三段部分的护框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转换传送装置,包括护框,滚轮,第一轴,第二轴,链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电机,电机支撑板,第一支腿,第二支腿,气缸,气缸支撑板,气缸支撑杆,料道支撑板,支腿固定架;所述护框为中空框架;所述滚轮等距排列在护框内侧;所述第一轴固定于滚轮中部且穿过护框侧壁;所述第一轴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外侧设有链条;所述第二齿轮设在靠近端头处的其中一个第一齿轮之外,且与电机外固定的第三齿轮通过链条进行传动;所述电机的下方设有电机支撑板,该结构构成了基础的滚轮式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滚轮式传送结构设有三段,一段二段为上下叠放结构且一段在上二段在下,三段部分与一段接近的一端为可旋转结构,可与一段、二段的一端进行对接;所述支腿固定架固定在一段、二段、三段的护框两侧;所述支腿固定架的内部根据这三段的位置不同对应的固定有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且第二支腿为空心结构在下层,一段的支腿固定架内为第一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可插入第二支腿内;所述料道支撑板固定于三段部分第一支腿内侧且靠近二段的一端;所述第二轴固定于三段部分非靠近二段部分一端的支腿固定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子悦耿梦姣王帅刘元超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