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身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264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车身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大致呈“几”字型结构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组合而成,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前固定面、第一后固定面、第一顶部平台;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前固定面、第二后固定面、第二顶部平台;所述第一顶部平台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顶部平台的长度,所述第一顶部平台上设有用于连接翼子板的凸焊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同时解决汽车大灯支架和翼子板的安装,以及满足了引擎盖缓冲块的缓冲限位冲击要求。

A new type of body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车身支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具体为一种新型车身支架。
技术介绍
车身前围侧边梁前端,需要设计满足大灯支架、翼子板安装以及承受引擎盖缓冲块冲击力的车身结构件。部分车型由于造型、周边零件布置等原因,导致前围侧边梁前端空间狭小,难以设计用于满足大灯支架、翼子板安装以及引擎盖缓冲块冲击的车身结构零件,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车身零件结构来满足以上零部件安装及缓冲限位的功能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车身支架,使车身前围侧边梁前端结构在狭小空间内满足大灯支架、翼子板安装及引擎盖缓冲块的冲击强度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车身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大致呈“几”字型结构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组合而成,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前固定面、第一后固定面、第一顶部平台以及用于将第一顶部平台前端与所述第一前固定面后端连接第一前斜面、用于将第一顶部平台后端与所述第一后固定面前端连接的第一后斜面;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前固定面、第二后固定面、第二顶部平台以及用于将第二顶部平台前端与所述第二前固定面后端连接第二前斜面、用于将第二顶部平台后端与所述第二后固定面前端连接的第二后斜面,所述第一后固定面和第二后固定面的一侧壁相连形成支架本体的宽固定面,所述第一后斜面和第二后斜面的一侧壁相连形成支架本体的后斜面;所述第一顶部平台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顶部平台的长度,所述第一顶部平台上设有用于连接翼子板的凸焊螺母。所述宽固定面与第一、第二前固定面配合将所述支架本体固定于前围侧边梁上;所述前围侧边梁上设有用于与汽车大灯支架连接的第二凸焊螺母;所述第二凸焊螺母位于所述第二前固定面的前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第一顶部平台上设置凸焊螺母配合螺栓将翼子板进行安装;通过长度较小的第二顶部平台承受引擎盖缓冲块的冲击,抗冲击力能力更强,能够满足其缓冲限位冲击要求;第二前固定面的前端与前围侧边梁的顶部端面之间形成用于连接汽车大灯支架的连接区域,充分的利用空间,实现了同时解决汽车大灯支架和翼子板的安装,以及满足了引擎盖缓冲块的缓冲限位冲击要求;且结构简单、工艺可实现性强、满足CAE性能指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支架本体和前围侧边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图中:1支架本体,11第一支架,111第一前固定面,113第一顶部平台,114第一前斜面,12第二支架,121第二前固定面,123第二顶部平台,124第二前斜面,13宽固定面,14后斜面,2前围侧边梁,3汽车大灯支架,4翼子板,5引擎盖缓冲块,6凸焊螺母,7第二凸焊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新型车身支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车身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由大致呈“几”字型结构的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组合而成,所述第一支架11包括第一前固定面111、第一后固定面、第一顶部平台113以及用于将第一顶部平台113前端与所述第一前固定面111后端连接第一前斜面114、用于将第一顶部平台113后端与所述第一后固定面前端连接的第一后斜面;所述第二支架12包括第二前固定面121、第二后固定面、第二顶部平台123以及用于将第二顶部平台123前端与所述第二前固定面121后端连接第二前斜面124、用于将第二顶部平台123后端与所述第二后固定面前端连接的第二后斜面,所述第一后固定面和第二后固定面的一侧壁相连形成支架本体1的宽固定面13,所述第一后斜面和第二后斜面的一侧壁相连形成支架本体1的后斜面14;所述第一顶部平台11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顶部平台123的长度,所述第一顶部平台113上设有用于连接翼子板4的凸焊螺母6,本案通过在第一顶部平台113上设置凸焊螺母5配合螺栓将翼子板4进行安装;通过长度较小的第二顶部平台123承受引擎盖缓冲块5的冲击,抗冲击力能力更强,能够满足其缓冲限位冲击要求。所述宽固定面13与第一、第二前固定面配合将所述支架本体1固定于前围侧边梁2上;所述前围侧边梁2上设有用于与汽车大灯支架3连接的第二凸焊螺母7;所述第二凸焊螺母7位于所述第二前固定面121的前方,由于第二顶部平台123的长度小于第一顶部平台113,其第二前固定面121的前端与前围侧边梁2的顶部端面之间形成用于连接汽车大灯支架3的连接区域,充分的利用空间,实现了同时解决汽车大灯支架3和翼子板4的安装,以及满足了引擎盖缓冲块5的缓冲限位冲击要求;且结构简单、工艺可实现性强、满足CAE性能指标。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由大致呈“几”字型结构的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组合而成,所述第一支架(11)包括第一前固定面(111)、第一后固定面、第一顶部平台(113)以及用于将第一顶部平台(113)前端与所述第一前固定面(111)后端连接第一前斜面(114)、用于将第一顶部平台(113)后端与所述第一后固定面前端连接的第一后斜面;/n所述第二支架(12)包括第二前固定面(121)、第二后固定面、第二顶部平台(123)以及用于将第二顶部平台(123)前端与所述第二前固定面(121)后端连接第二前斜面(124)、用于将第二顶部平台(123)后端与所述第二后固定面前端连接的第二后斜面,所述第一后固定面和第二后固定面的一侧壁相连形成支架本体(1)的宽固定面(13),所述第一后斜面和第二后斜面的一侧壁相连形成支架本体(1)的后斜面(14);/n所述第一顶部平台(11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顶部平台(123)的长度,所述第一顶部平台(113)上设有用于连接翼子板(4)的凸焊螺母(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车身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由大致呈“几”字型结构的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组合而成,所述第一支架(11)包括第一前固定面(111)、第一后固定面、第一顶部平台(113)以及用于将第一顶部平台(113)前端与所述第一前固定面(111)后端连接第一前斜面(114)、用于将第一顶部平台(113)后端与所述第一后固定面前端连接的第一后斜面;
所述第二支架(12)包括第二前固定面(121)、第二后固定面、第二顶部平台(123)以及用于将第二顶部平台(123)前端与所述第二前固定面(121)后端连接第二前斜面(124)、用于将第二顶部平台(123)后端与所述第二后固定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超丁志勇王娅琴吴凤南黄丝琴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