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靠背及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139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座椅靠背及座椅,座椅靠背包括软包靠垫、内埋件、靠背骨架和后封板;所述软包靠垫内侧与内埋件固定连接;所述靠背骨架与内埋件的另一侧可拆卸固接;所述内埋件贴靠靠背骨架的一面设有至少一挂槽;所述靠背骨架设有供挂槽钩设的朝上的挂钩;所述后封板的内侧与靠背骨架的另一侧螺接固接,并以使所述后封板的顶端和两侧对应软背靠垫的外周边且相配贴合,从而形成一开口朝下并以将靠背骨架夹于其内的腔体结构。座椅采用上述座椅靠背实现快捷安装、拆卸及维修。

A seat back and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靠背及座椅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特别是涉及一种座椅靠背及座椅。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软靠背座椅,其软靠背垫的组成方式为铁件跟海绵一起发泡成型,而后再套上面料。但这样的座椅靠背结构对于座椅的多元化、后期维修及生产时间具有局限性影响。例如生产时,先制作铁件,之后再与海绵一起发泡形成一体,待凝固后,再进行与其他部件装配,从这可以看出生产环节有前后顺序生产之分,导致生产效率低。本技术针对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座椅靠背,其结构简单,实现安装、拆卸、维修快捷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座椅靠背及座椅,其通过将各部件分为独立结构生产,再进行总装,提高生产效率;且当座椅多元化需求时,只需更改其中某个部件,就能替换原本部件,达到了通用性。该座椅靠背结构简单,安装、拆卸、维修快捷方便。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座椅靠背,其包括软包靠垫、内埋件和靠背骨架;所述软包靠垫内侧与内埋件固定连接;所述靠背骨架与内埋件的另一侧可拆卸固接。进一步地,所述软包靠垫包括发泡件和椅套;所述发泡件的内侧与内埋件胶贴固定;所述椅套包覆发泡件的外侧以及发泡件和内埋件的外周边。进一步地,所述内埋件贴靠靠背骨架的一面设有至少一挂槽;所述靠背骨架设有供挂槽钩设的朝上的挂钩。进一步地,所述软包靠垫外侧符合人体工程学;所述靠背骨架由两根纵梁及分布于两根所述纵梁之间的若干横梁构成,且各所述纵梁为对应软包靠垫外侧的曲线形结构,其上段为趋近的竖直段,中段沿铅垂方向倾斜向上,下段为竖直段;所述中段装设有所述挂钩;所述挂钩的进入端设有导入斜面。进一步地,位于纵梁上最上端的所述横梁设有越过纵梁顶端的定位柱,且所述定位柱的延伸方向与纵梁向上延伸的方向相同;所述内埋件顶端沿垂直于靠背骨架方向延伸形成一凸台;所述凸台开设有与定位柱插接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柱向上穿入定位槽,以使内埋件与靠背骨架上部紧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埋件底端沿垂直于靠背骨架方向设有第一螺接部;所述靠背骨架设有与第一螺接部对应的第二螺接部;所述第一螺接部和第二螺接部通过螺丝螺接固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后封板;所述后封板的内侧与靠背骨架的另一侧螺接固接,并以使后封板的顶端和两侧对应软包靠垫的外周边且相配贴合,从而形成一开口朝下并以将靠背骨架夹于其内的腔体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座椅,其包括座垫骨架和如上述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所述靠背骨架与座垫骨架装接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后封板下方的后盖板;所述座垫骨架包括底架、一端分别铰接于底架的二组气弹簧和分别垂直于底架左、右两侧的扶手架;所述扶手架开设有滑槽;所述靠背骨架的下段伸出所述腔体底部端面并以使纵梁的底端与气弹簧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纵梁的伸出端设有滑设于所述滑槽的滑块;所述纵梁螺接后封板的一面沿垂直于扶手架的方向设有柱状的安装座;所述扶手架通过旋转螺钉与安装座旋转螺接;所述后盖板设于两组扶手架靠后端的位置之间并顶抵,其通过倒扣结构卡接连接,所述后盖板的底端与底架的后端相配贴合并通过倒扣结构卡接连接,所述后盖板的上端与后封板的下端相配贴合且分别开设有下半圆孔和上半圆孔;所述下半圆孔和上半圆孔分别套设于安装座且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后封板底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插片;所述后盖板顶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插片;所述第一插片与第二插片错位分布;其中,所述第一插片插入后盖板内侧,并顶抵后盖板内侧壁,所述第二插片为PP塑料材质的第二插片,其插入后封板内侧,并顶抵后封板内侧壁,以使后封板与后盖板彼此插接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相比与传统靠背骨架与海绵一起发泡成型,其有前后生产顺序之分,且在维修时需将整块靠背从座椅拆卸下来,从而造成修维工程量大。本技术方案在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通过在靠背骨架与海绵之间加设内埋件以达到可拆卸连接的装配方式,使得每个独立的部件在不分前后顺序的情形下同时进行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再者,维修时,可只拆卸软包靠垫部分即可,以实现维修便捷。(2)通过挂钩装设于沿铅垂方向倾斜向上的纵梁上,并与挂槽配合钩设,使得内埋件从上往下挂钩于靠背骨架上,实现安装便捷;且该钩挂方式,使得内埋件与靠背骨架止转连接,解决两者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彼此易脱离的问题。(3)挂钩的进入端设有导入斜面,便于钩设装接。(4)通过定位柱与定位槽配合插接,起到快速导向内埋件与靠背骨架配合连接,且实现内埋件与靠背骨架的上部分紧密连接。(5)通过第二螺接部与第一螺接部螺接连接,实现靠背骨架与内埋件的下部分紧密连接。(7)通过设置后封板以提升座椅靠背整体的外部美观度。(8)本技术方案的座椅靠背通过采用软包靠垫、内埋件、靠背骨架和后封板作为独立部件生产,再进行总装,其结构简单,安装、拆卸快捷方便,并且适用于座椅多元化需求。(9)通过设置上半圆孔和下半圆孔与安装座配合装接,以实现后封板、后盖板与靠背骨架卡接连接且还实现后封板与靠背骨架旋转连接,因此通过后盖板与后封板的组合,为实现座椅靠背角度的可调节提供便利。(10)通过设置第一插片与第二插片配合插接,起到座椅靠背在摆动角度时,更加稳定且使得后封板与后盖板在装配后的任何情形下能够无缝配合。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靠背骨架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定位柱与定位槽配合插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部分部件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分解图一;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分解图二;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后封板与后盖板组合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组合图一;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组合图一;主要附图标记说明:软包靠垫1;内埋件2,上端外边缘21;定位槽22;挂槽23;第一螺接部24;靠背骨架3,纵梁31,上段311;中段312;下段313;横梁32;挂钩33;定位柱34;第二螺接部35;第三螺接部36;滑块37;安装座38;后封板4,第四螺接部41;穿槽42;上半圆孔43;第一插片44;座垫骨架5,底架51,第一钩槽511;气弹簧52;扶手架53,滑槽531、第二钩槽532;后盖板6,第一倒扣61;第二倒扣62;下半圆孔63;第二插片64;旋转螺钉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是:包括软包靠垫、内埋件和靠背骨架;/n所述软包靠垫内侧与内埋件固定连接;/n所述靠背骨架与内埋件的另一侧可拆卸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是:包括软包靠垫、内埋件和靠背骨架;
所述软包靠垫内侧与内埋件固定连接;
所述靠背骨架与内埋件的另一侧可拆卸固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是:所述软包靠垫包括发泡件和椅套;所述发泡件的内侧与内埋件胶贴固定;所述椅套包覆发泡件的外侧以及发泡件和内埋件的外周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是:所述内埋件贴靠靠背骨架的一面设有至少一挂槽;所述靠背骨架设有供挂槽钩设的朝上的挂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是:所述软包靠垫外侧符合人体工程学;所述靠背骨架由两根纵梁及分布于两根所述纵梁之间的若干横梁构成,且各所述纵梁为对应软包靠垫外侧的曲线形结构,其上段为趋近的竖直段,中段沿铅垂方向倾斜向上,下段为竖直段;所述中段装设有所述挂钩;所述挂钩的进入端设有导入斜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是:位于纵梁上最上端的所述横梁设有越过纵梁顶端的定位柱,且所述定位柱的延伸方向与纵梁向上延伸的方向相同;所述内埋件顶端沿垂直于靠背骨架方向延伸形成一凸台;所述凸台开设有与定位柱插接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柱向上穿入定位槽,以使内埋件与靠背骨架上部紧密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是:所述内埋件底端沿垂直于靠背骨架方向设有第一螺接部;所述靠背骨架设有与第一螺接部对应的第二螺接部;所述第一螺接部和第二螺接部通过螺丝螺接固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是:还包括后封板;所述后封板的内侧与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跃武叶海鸿黄跃萍叶银接黄鑫颖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佳松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