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大汽车内部空间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104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大汽车内部空间的结构,包括:车门内钣金,上部开设有车门玻璃开口,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玻璃升降导轨,下方设置有一容置槽;车门玻璃,装设于车门玻璃开口且滑动嵌设于玻璃升降导轨;车门玻璃升降器,装设于容置槽内并与车门玻璃传动连接;车门内护板,盖设于容置槽开口,内表面上部开设有一容置凹槽;车门内扣手,装设于容置凹槽底面;玻璃升降器开关,装设于容置凹槽内壁并与车门玻璃升降器通信连接;车门外板,盖设于车门内钣金外表面;车门外把手,装设于车门外板外表面,所述车门外把手的握把厚度为2~3cm。所述结构在1500mm整车宽度限制条件下,合理的增大内部空间,保证驾乘舒适性,使汽车的驾乘体验更加舒适。

A structure to increase the interior space of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大汽车内部空间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增大汽车内部空间的结构。
技术介绍
现在汽车逐步走向大众化和家庭化,并且已经从传统的交通工具逐步变成一个移动的生活空间,汽车内部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即以人为中心,在满足新能源汽车宽度应不大于1500mm标准时,增大内部空间,以满足驾乘舒适性的设计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大汽车内部空间的结构,所述结构在1500mm整车宽度限制条件下,合理的增大内部空间,保证驾乘舒适性,使汽车的驾乘体验更加舒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大汽车内部空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竖直放置的车门内钣金,其形状为一板体,所述车门内钣金上部开设有一车门玻璃开口,车门内钣金两端分别沿车门内钣金高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一玻璃升降导轨,位于车门玻璃开口下方的车门内钣金内表面设置有一容置槽;车门玻璃,装设于所述车门玻璃开口且所述车门玻璃两端滑动嵌设于玻璃升降导轨;车门玻璃升降器,装设于所述车门内钣金容置槽内并与所述车门玻璃传动连接,驱动车门玻璃沿玻璃升降导轨上下滑动;车门内护板,盖设于所述车门内钣金的容置槽上,车门内护板内表面上部开设有一容置凹槽;车门内扣手,装设于所述容置凹槽底面;玻璃升降器开关,装设于所述容置凹槽内壁并与所述车门玻璃升降器通信连接,形成对车门玻璃升降器开闭的控制;车门外板,盖设于所述车门内钣金外表面;车门外把手,装设于所述车门外板外表面,所述车门外把手的握把厚度为2~3cm。优选的,所述容置槽内壁开设有与所述玻璃升降导轨相配合的升降槽,形成对位于容置槽内的玻璃升降导轨下段的容置。优选的,所述容置凹槽底面开设有一用于与装设所述车门内扣手的内扣手开口。优选的,所述容置凹槽内壁开设有供玻璃升降器开关装设的开关开口。优选的,所述车门玻璃下端中部凸设有一连接部,对应地,所述车门玻璃升降器的升降杆与该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玻璃升降导轨上段位于车门玻璃开口内。优选的,所述车门玻璃开口内侧上部设置有与所述车门玻璃上沿相配合的密封条。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之处在于:所述结构在1500mm整车宽度限制条件下,合理的增大内部空间,保证驾乘舒适性,使汽车的驾乘体验更加舒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增大汽车内部空间的结构车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增大汽车内部空间的结构中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增大汽车内部空间的结构中车门内钣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增大汽车内部空间的结构中车门内护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增大汽车内部空间的结构中车门内护板的表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增大汽车内部空间的结构中车门内扣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增大汽车内部空间的结构中玻璃升降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图7,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增大汽车内部空间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车门内钣金1,竖直放置,形状为一板体,车门内钣金1上部开设有车门玻璃开口11,车门内钣金1两端分别沿车门内钣金1高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一玻璃升降导轨12,位于车门玻璃开口11下方的车门内钣金1内表面设置有一容置槽13;车门玻璃2,装设于所述车门玻璃开口11且所述车门玻璃2两端滑动嵌设于玻璃升降导轨12;车门玻璃升降器3,装设于所述车门内钣金1容置槽13内并与所述车门玻璃2传动连接,驱动车门玻璃2沿玻璃升降导轨12上下滑动;车门内护板4,盖设于所述车门内钣金1的容置槽13开口,车门内护板4内表面上部开设有一容置凹槽41;车门内扣手5,装设于所述车门内护板4的容置凹槽41底面;玻璃升降器开关6,装设于所述车门内护板4的容置凹槽41内壁并与所述车门玻璃升降3器通信连接,形成对车门玻璃升降器3开闭的控制;车门外板7,盖设于所述车门内钣金1外表面;车门外把手8,装设于所述车门外板7外表面,所述车门外把手8的握把81厚度为2~3cm。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槽13内壁开设有与所述玻璃升降导轨12相配合的升降槽(未图示),形成对位于容置槽13内的玻璃升降导轨12下段的容置。进一步地,所述容置凹槽41底面开设有与供所述车门内扣手5装设的内扣手开口(未图示)。进一步地,所述容置凹槽41内壁开设有供玻璃升降器开关6装设的开关开口。进一步地,所述车门玻璃2下端中部凸设有一连接部21,对应地,所述车门玻璃升降器3的升降杆31与该连接部21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玻璃升降导轨12上段位于车门玻璃开口11内。进一步地,所述车门玻璃开口11内侧上部设置有与所述车门玻璃2上沿相配合的密封条(未图示)。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大汽车内部空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n竖直放置的车门内钣金,其形状为一板体,所述车门内钣金上部开设有一车门玻璃开口,车门内钣金两端分别沿车门内钣金高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一玻璃升降导轨,位于车门玻璃开口下方的车门内钣金内表面设置有一容置槽;/n车门玻璃,装设于所述车门玻璃开口且所述车门玻璃两端滑动嵌设于玻璃升降导轨;/n车门玻璃升降器,装设于所述车门内钣金容置槽内并与所述车门玻璃传动连接,驱动车门玻璃沿玻璃升降导轨上下滑动;/n车门内护板,盖设于所述车门内钣金的容置槽上,车门内护板内表面上部开设有一容置凹槽;/n车门内扣手,装设于所述容置凹槽底面;/n玻璃升降器开关,装设于所述容置凹槽内壁并与所述车门玻璃升降器通信连接,形成对车门玻璃升降器开闭的控制;/n车门外板,盖设于所述车门内钣金外表面;/n车门外把手,装设于所述车门外板外表面,所述车门外把手的握把厚度为2~3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大汽车内部空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
竖直放置的车门内钣金,其形状为一板体,所述车门内钣金上部开设有一车门玻璃开口,车门内钣金两端分别沿车门内钣金高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一玻璃升降导轨,位于车门玻璃开口下方的车门内钣金内表面设置有一容置槽;
车门玻璃,装设于所述车门玻璃开口且所述车门玻璃两端滑动嵌设于玻璃升降导轨;
车门玻璃升降器,装设于所述车门内钣金容置槽内并与所述车门玻璃传动连接,驱动车门玻璃沿玻璃升降导轨上下滑动;
车门内护板,盖设于所述车门内钣金的容置槽上,车门内护板内表面上部开设有一容置凹槽;
车门内扣手,装设于所述容置凹槽底面;
玻璃升降器开关,装设于所述容置凹槽内壁并与所述车门玻璃升降器通信连接,形成对车门玻璃升降器开闭的控制;
车门外板,盖设于所述车门内钣金外表面;
车门外把手,装设于所述车门外板外表面,所述车门外把手的握把厚度为2~3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军杨娟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鸿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