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拉线的抱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070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拉线的抱箍,其包括两个抱箍片,两个抱箍片通过两个紧固件相互连接,所述抱箍片的外侧均设有安装筋,所述安装筋的两端分别与抱箍片的两块翼板连接,所述安装筋与抱箍片的外侧之间形成能容拉线穿过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抱箍片的外侧设置安装筋,使拉线可以穿过安装筋与抱箍片之间的空间并固定在安装筋上,实现了在一个抱箍上安装多组不同角度的拉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减少了拉线抱箍的使用,降低了成本,且便于调整拉线的拉力方向,整体抗拉强度及结构稳定性得到提高。

A hoop for easy installation of stay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拉线的抱箍
本技术涉及架空输电领域中的一种抱箍,特别是一种便于安装拉线的抱箍。
技术介绍
拉线是保证架空配电线路稳定运行的关键,合理地安装拉线是保证架空配电线路顺利施工以及日后安全运行的基础。在使用砼杆安装耐张段,尤其是60°~90°转角时,通常需要使用多组拉线防止倒杆。然而,现有的拉线安装方法通常是,在抱箍的安装螺栓上设置延长环,再将拉线安装在延长环上,因此一个抱箍只能安装最多2组拉线。当需要安装多组拉线时,往往需要在砼杆上增设抱箍,成本增加的同时,砼杆上的拉线安装亦显得很凌乱。另外,按照传统的拉线安装方法,一个抱箍上的2组拉线会受力不均匀,且很难将拉线调节到与导线在同一方向上,增加了抱箍的额外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拉线的抱箍,其能同时安装多组拉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便于安装拉线的抱箍,其包括两个抱箍片,两个抱箍片通过两个紧固件相互连接,所述抱箍片的外侧均设有安装筋,所述安装筋的两端分别与抱箍片的两块翼板连接,所述安装筋与抱箍片的外侧之间形成能容拉线穿过的空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抱箍片的箍板外侧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连接安装筋与抱箍片的箍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筋为圆弧型,各所述抱箍片上的连接构件的数量分别为三个,所述抱箍片上相邻的两个连接构件与安装筋的圆心之间的连线夹角为6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抱箍片的两块翼板上均设有螺孔,所述螺栓贯穿两个抱箍片位于同一侧的翼板的螺孔后与螺母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抱箍片的翼板上均垂直连接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与抱箍片的箍板外侧固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劲板的顶端面与抱箍片的顶端面齐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抱箍片的外侧设置安装筋,使拉线可以穿过安装筋与抱箍片之间的空间并固定在安装筋上,实现了在一个抱箍上安装多组不同角度的拉线。本技术结构简单,减少了拉线抱箍的使用,降低了成本,且便于调整拉线的拉力方向,整体抗拉强度及结构稳定性得到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一个抱箍片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1~图2,一种便于安装拉线的抱箍,其包括两个抱箍片1,两个抱箍片1通过两个紧固件相互连接,抱箍片1的外侧均设有安装筋2,安装筋2的两端分别与抱箍片1的两块翼板连接,安装筋2与抱箍片1的外侧之间形成能容拉线穿过的空间6。将多组拉线分别穿过安装筋2与抱箍片1之间的空间6,并根据所需的拉线角度,将拉线固定在安装筋2上,从而在一个抱箍上即可实现多组拉线的安装,减少抱箍的用量,使拉线与砼杆的连接更有序。同时,安装筋2的设置利于拉线调整其固定角度,使拉线的拉力可与导线的反作用力在同一方向上,抱箍受力更均匀。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保证安装筋2与抱箍片1的连接强度,从而在抱箍片1的箍板外侧设置至少一个连接构件3,连接构件3连接安装筋2与抱箍片1的箍板。优选地,连接构件3可以为圆柱体,连接构件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安装筋2的内侧以及箍板的外侧。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安装筋2为圆弧型,各抱箍片1上的连接构件3的数量分别为三个,抱箍片1上相邻的两个连接构件3与安装筋2的圆心之间的连线夹角为60°。连接构件3的位置设置使抱箍片1受力均匀,提高抱箍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紧固件包括螺栓4和螺母,抱箍片1的两块翼板上均设有螺孔,螺栓4贯穿两个抱箍片1位于同一侧的翼板的螺孔后与螺母连接。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抱箍片1的翼板上均垂直连接有加劲板5,加劲板5与抱箍片1的箍板外侧固接。加劲板5的顶端面与抱箍片1的顶端面齐平。加劲板5焊接在抱箍片1的翼板及箍板上,以提高抱箍片1的结构稳定性,加强其抗拉强度。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拉线的抱箍,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抱箍片(1),两个抱箍片(1)通过两个紧固件相互连接,所述抱箍片(1)的外侧均设有安装筋(2),所述安装筋(2)的两端分别与抱箍片(1)的两块翼板连接,所述安装筋(2)与抱箍片(1)的外侧之间形成能容拉线穿过的空间(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拉线的抱箍,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抱箍片(1),两个抱箍片(1)通过两个紧固件相互连接,所述抱箍片(1)的外侧均设有安装筋(2),所述安装筋(2)的两端分别与抱箍片(1)的两块翼板连接,所述安装筋(2)与抱箍片(1)的外侧之间形成能容拉线穿过的空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装拉线的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片(1)的箍板外侧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构件(3),所述连接构件(3)连接安装筋(2)与抱箍片(1)的箍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安装拉线的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筋(2)为圆弧型,各所述抱箍片(1)上的连接构件(3)的数量分别为三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敬全崔小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艾博电力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