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接触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88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接触孔,包括绝缘橡胶圈、第一连接筒、内螺纹、连接片、伸缩弹簧、绝缘导线、固定螺杆以及压合片,绝缘筒环形侧面右侧啮合有内螺纹,内螺纹环形侧面连接有第一连接筒,第一连接筒内环形侧面右侧连接有绝缘橡胶圈,固定螺杆环形侧面上侧连接有压合片,导电块左端面连接有绝缘导线,绝缘导线左端面连接有连接片,连接片右端面上下两侧对称安装有伸缩弹簧,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电接触孔不方便拆装,插孔不能更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拆装,方便插孔更换。

A new type of electric contact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接触孔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电接触孔,属于电接触

技术介绍
电接触指的是导体相互接触,可以使电流通过的状态。电系统和电器元件中电接触的具体结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电接触一般分为三类:1.固定接触两接触元件在工作时间内固定接触在一起,不做相对运动,也不相互分离。例如本次设计触头和触桥间的钎焊接触就是永久接触。2.滚动和滑动接触两接触元件能作相对滚动和滑动,但不相互分离。例如断路器的滚轮触头,电机的滑环与电刷及电气机车的馈电弓与电源线等。3.可分、合接触两接触元件可随时分离或闭合。这种可分、合接触元件通常称为触头或触点。在电接触连接中是由插孔和插头相连接通电。传统的电接触孔不方便拆装,不能对插孔进行更换,导致电接触孔不能与多种规格插头相连接,现有的电接触孔导电性欠佳,连接性固定不稳定,现在急需一种新型电接触孔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电接触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拆装,方便插孔更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电接触孔,包括绝缘筒以及便于拆装结构,所述绝缘筒内部设置有便于拆装结构,所述便于拆装结构包括绝缘橡胶圈、第一连接筒、内螺纹、外螺纹、第二连接筒、插孔、导电片、连接片、伸缩弹簧、绝缘导线、导电块、固定螺杆、固定头以及压合片,所述绝缘筒环形侧面右侧啮合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环形侧面连接有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内环形侧面右侧连接有绝缘橡胶圈,所述绝缘筒右端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导电块,所述导电块右端面连接有固定头,所述固定头上端面连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环形侧面上侧连接有压合片,所述导电块左端面连接有绝缘导线,所述绝缘导线左端面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右端面上下两侧对称安装有伸缩弹簧,所述连接片左端面贴合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左端面安装有插孔,所述绝缘筒环形侧面左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环形侧面啮合有第二连接筒。进一步地,所述插孔为可拆装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弹簧右端面连接有固定板。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头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为可拆装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筒内环形侧面左侧设置有连接螺纹。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筒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电接触孔,因本技术添加了绝缘橡胶圈、第一连接筒、内螺纹、外螺纹、第二连接筒、插孔、导电片、连接片、伸缩弹簧、绝缘导线、导电块、固定螺杆、固定头以及压合片,该设计提高了绝缘筒便于拆装性,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电接触孔不方便拆装,插孔不能更换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便于拆装效果。因插孔为可拆装结构,该设计方便多种规格插孔更换使用,提高了绝缘筒的实用性,因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为可拆装结构,该设计方便外界插头和导线与绝缘筒相连接,因绝缘筒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防滑花纹避免在握持绝缘筒时打滑,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拆装,方便插孔更换。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电接触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电接触孔中便于拆装结构的正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电接触孔中便于拆装结构中A的放大图;图中:1-绝缘筒、2-便于拆装结构、21-绝缘橡胶圈、22-第一连接筒、23-内螺纹、24-外螺纹、25-第二连接筒、26-插孔、27-导电片、28-连接片、29-伸缩弹簧、211-绝缘导线、212-导电块、213-固定螺杆、214-固定头、215-压合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接触孔,包括绝缘筒1以及便于拆装结构2,绝缘筒1内部设置有便于拆装结构2。便于拆装结构2包括绝缘橡胶圈21、第一连接筒22、内螺纹23、外螺纹24、第二连接筒25、插孔26、导电片27、连接片28、伸缩弹簧29、绝缘导线211、导电块212、固定螺杆213、固定头214以及压合片215,绝缘筒1环形侧面右侧啮合有内螺纹23,内螺纹23环形侧面连接有第一连接筒22,第一连接筒22内环形侧面右侧连接有绝缘橡胶圈21,绝缘筒1右端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导电块212,导电块212右端面连接有固定头214,固定头214上端面连接有固定螺杆213,固定螺杆213环形侧面上侧连接有压合片215,导电块212左端面连接有绝缘导线211,绝缘导线211左端面连接有连接片28,连接片28右端面上下两侧对称安装有伸缩弹簧29,连接片28左端面贴合有导电片27,导电片27左端面安装有插孔26,绝缘筒1环形侧面左侧设置有外螺纹24,外螺纹24环形侧面啮合有第二连接筒25,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电接触孔不方便拆装,插孔26不能更换的问题。插孔26为可拆装结构,该设计方便多种规格插孔26更换使用,提高了绝缘筒1的实用性,伸缩弹簧29右端面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提高了伸缩弹簧29固定性,固定头214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该设计方便固定头214与外界电源相连接,第一连接筒22和第二连接筒25为可拆装结构,第二连接筒25内环形侧面左侧设置有连接螺纹,该设计方便外界插头和导线与绝缘筒1相连接,连接螺纹提高了外界插头与插孔26之间连接固定性,绝缘筒1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防滑花纹避免在握持绝缘筒1时打滑。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首先将第一连接筒22从绝缘筒1环形侧面拧下来,通过导线将固定头214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拧紧固定螺杆213,因固定螺杆213环形侧面连接有压合片215,使导线与固定头214连接固定性更高,将外界插头从插孔26左端面插入,因第二连接筒25内环形侧面左侧设置有连接螺纹,使外界插头与插孔26之间连接固定性更高,避免在使用中外界插头和插孔26之间松动导致导电性变差,此时外界电源交流电通过固定头214进入导电块212,通过导电块212进入绝缘导线211,通过绝缘导线211进入连接片28,通过连接片28进入导电片27,通过导电片27进入插孔26内部,通过插孔26进入外界插头内部。当外界插头与插孔26不匹配时,将第二连接筒25和插孔26拧下来,将匹配的插孔26安装到绝缘筒1左端面,此时伸缩弹簧29的伸缩力将连接片28左端面推动至与导电片27右端面完全贴合,将第二连接筒25恢复原位,将外界插头插入插头即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接触孔,包括绝缘筒以及便于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内部设置有便于拆装结构;/n所述便于拆装结构包括绝缘橡胶圈、第一连接筒、内螺纹、外螺纹、第二连接筒、插孔、导电片、连接片、伸缩弹簧、绝缘导线、导电块、固定螺杆、固定头以及压合片,所述绝缘筒环形侧面右侧啮合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环形侧面连接有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内环形侧面右侧连接有绝缘橡胶圈,所述绝缘筒右端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导电块,所述导电块右端面连接有固定头,所述固定头上端面连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环形侧面上侧连接有压合片,所述导电块左端面连接有绝缘导线,所述绝缘导线左端面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右端面上下两侧对称安装有伸缩弹簧,所述连接片左端面贴合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左端面安装有插孔,所述绝缘筒环形侧面左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环形侧面啮合有第二连接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接触孔,包括绝缘筒以及便于拆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筒内部设置有便于拆装结构;
所述便于拆装结构包括绝缘橡胶圈、第一连接筒、内螺纹、外螺纹、第二连接筒、插孔、导电片、连接片、伸缩弹簧、绝缘导线、导电块、固定螺杆、固定头以及压合片,所述绝缘筒环形侧面右侧啮合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环形侧面连接有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一连接筒内环形侧面右侧连接有绝缘橡胶圈,所述绝缘筒右端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导电块,所述导电块右端面连接有固定头,所述固定头上端面连接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环形侧面上侧连接有压合片,所述导电块左端面连接有绝缘导线,所述绝缘导线左端面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右端面上下两侧对称安装有伸缩弹簧,所述连接片左端面贴合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左端面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浩叶凌伟
申请(专利权)人:泰兴市润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