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吸收吸收式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482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吸收吸收式制冷装置,包括发生器、节流阀、蒸发器和溶液泵,其特征在于:该制冷装置设有高浓度制冷剂溶液循环回路和低浓度制冷剂溶液循环回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收式制冷
,特别是一种双吸收的吸收式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吸收式制冷系统是一种利用热能制冷的技术,可以各种余热为动力,且其制冷工质属于典型的环保工质,因而这种技术的应用对改善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吸收式制冷循环由制冷剂及吸收剂组成工质对。现有的一种吸收式制冷系统以氨为制冷剂、水为吸收剂,由发生器、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及溶液泵等组成。氨水溶液在发生器内被加热时,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并在冷凝器中冷凝成液氨;同时,由于氨的蒸发,氨水溶液变稀。液氨经过节流阀后在蒸发器内蒸发产生制冷效果,蒸发形成的氨蒸气被稀的氨水溶液吸收,稀溶液吸收氨后变成浓溶液,浓的氨水溶液再被溶液泵送至发生器进行加热,由此形成整个系统的循环。但这种单循环回路的吸收式制冷系统存在这样一个缺点由于制冷剂的冷凝压力较高,缩短了溶液泵的使用寿命,势必加大运行成本或提高泵的造价,从而影响了这种制冷技术广泛应用的可行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吸收式制冷系统高压部分的压力降低,从而降低对溶液泵的使用要求,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双吸收吸收式制冷装置,包括发生器、节流阀、蒸发器和溶液泵,该制冷装置设有高浓度制冷剂溶液循环回路和低浓度制冷剂溶液循环回路。发生器1输出端与第一分离室2输入端相连通,其输出端与第一吸收器3输入端相连通,第一吸收器3输出端与第一回热器4输入端连通,其输出端经第一节流阀5与蒸发器6输入端相连通,该蒸发器6输出端与第二吸收器9输入端相连通,也与第二分离室8输入端相连通,第二分离室8输出端与第一溶液泵7连接后接至第一回热器4输入端,其输出端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构成高浓度制冷剂溶液循环回路。第一分离室2输出端与第二回热器12输入端相连通,其输出端与第二节流阀11连接后接至第二吸收器9,该第二吸收器9输出端与第二溶液泵10接至第二回热器12输入端,其输出端与发生器1输入端相连通,构成低浓度制冷剂溶液的循环回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装置不需要将制冷剂蒸汽在高压力下冷凝,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使整个系统的压力降低50%以上,延长了溶液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对系统管道和容器材质的要求,从而降低了系统的重量和成本;压力的降低也减少了系统泄漏的机会,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的安全性。这种双吸收的吸收式制冷系统适用于所有属于吸收式的制冷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下面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双吸收氨吸收式制冷系统由发生器1、第一分离室2、第二分离室8、第一吸收器3、第二吸收器9、第一回热器4、第二回热器12、第一节流阀5、第二节流阀11、蒸发器6、第一溶液泵7、第二溶液泵10组成,它们构成了高浓度氨水循环系统和低浓度氨水循环系统。本实施例双吸收氨吸收式制冷系统以氨为制冷剂、水为吸收剂,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氨水溶液在发生器1内被加热,氨水吸收热量后产生的氨气经第一分离室2提纯后进入第一吸收器3,在较低的压力下被对应的具有吸收能力的氨气溶液吸收,所产生的吸收热由冷却水(水冷)或空气(风冷)带走。从第一吸收器3出来的浓氨水在第一回热器4被降温,再经第一节流阀5进入蒸发器6,在对应蒸发压力下,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浓氨水,一部分氨蒸发进入第二吸收器9被吸收,由此产生制冷效果。从蒸发器6出来的低温稀氨水溶液在第二分离室8与氨气分离,低温的稀氨水溶液被第一溶液泵7送入第一回热器4与浓氨水进行换热,然后再进入第一吸收器3吸收从发生器1出来的氨气,由此形成高浓度氨水的循环;从第一分离室2出来的稀氨水溶液经第二回热器12被降温,然后再经第二节流阀11进入第二吸收器9,吸收来自蒸发器6的氨气。同样,所产生的吸收热由冷却水(水冷)或空气(风冷)带走。从第二吸收器9出来的浓氨水溶液被第二溶液泵10送入第二回热器12升温,然后再进入发生器1被加热,由此形成低浓度氨水的循环。采用这种双吸收氨吸收式制冷系统,实现了降低整个系统的压力。在加热温度115℃、吸收温度50℃、蒸发温度2℃的空调工况下,系统的最高压力0.9Mpa(表压)左右,而对应的一般氨吸收式制冷系统在相应的工况下,系统最高压力达1.93Mpa(表压)。权利要求1.一种双吸收吸收式制冷装置,包括发生器、节流阀、蒸发器和溶液泵,其特征在于该制冷装置设有高浓度制冷剂溶液循环回路和低浓度制冷剂溶液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吸收吸收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发生器(1)输出端与第一分离室(2)输入端相连通,其输出端与第一吸收器(3)输入端相连通,第一吸收器(3)输出端与第一回热器(4)输入端连通,其输出端经第一节流阀(5)与蒸发器(6)输入端相连通,该蒸发器(6)输出端与第二吸收器(9)输入端相连通,也与第二分离室(8)输入端相连通,第二分离室(8)输出端与第一溶液泵(7)连接后接至第一回热器(4)输入端,其输出端与第一吸收器(3)连通,构成高浓度制冷剂溶液循环回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吸收吸收式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分离室(2)输出端与第二回热器(12)输入端相连通,其输出端与第二节流阀(11)连接后接至第二吸收器(9),该第二吸收器(9)输出端与第二溶液泵(10)接至第二回热器(12)输入端,其输出端与发生器(1)输入端相连通,构成低浓度制冷剂溶液的循环回路。全文摘要一种双吸收吸收式制冷装置,属于吸收式制冷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使吸收式制冷系统的高压部分的压力降低,从而降低对溶液泵的使用要求,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的安全性。为此,该制冷装置设有高浓度制冷剂溶液循环回路和低浓度制冷剂溶液循环回路,从而降低了整个制冷系统的压力。本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文档编号F25B15/04GK1480696SQ03139768公开日2004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7日专利技术者张文辉 申请人:佛山市大东南电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大东南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