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组间耐压的继电器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752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7:02
一种增强组间耐压的继电器座,包括上盖和底座,底座可卡接于上盖内侧,上盖和底座之间设置有辅助挡板,上盖内端设置有多组导电槽,多组导电槽匹配设置有多组导电片,多组导电片一端设置有固定口,另一端设置有卡接脚,下层导电片对应下层导电槽,辅助挡板顶端两侧对应上层导电槽间隔设置第一固定脚,第一固定脚可对上层导电片进行压接固定,第一固定脚向内延伸并匹配螺母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底座顶端两侧对应下层导电槽间隔设置第二固定脚,第二固定脚可对下层导电片进行压接固定,第二固定脚向内延伸并匹配螺母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这样的设计满足了继电器座内部更大的负载要求,增强了组间耐压。

A relay base for enhancing the voltage withstand between grou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组间耐压的继电器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座,尤其涉及一种增强组间耐压的继电器座。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可简单地理解为:在输入端施加规定的电信号,其输出端接通和断开被控制电路的一种开关,继电器在使用时一般都是由继电器和继电器座组合而成,目前继电器的装配较为复杂,其内部的导电片与导电槽不易卡接,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经常导致导电片与导电槽内相卡,而造成装配效率低,用力过度也会导致导电片变形弯曲,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便于装配的继电器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增强组间耐压的继电器座,满足了继电器座内部负载要求,增强了组间耐压,满足了更大的负载要求,同时装配工艺更为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增强组间耐压的继电器座,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底座可卡接于上盖内侧,所述上盖和底座之间设置有辅助挡板,所述上盖内端设置有多组导电槽,多组所述导电槽匹配设置有多组导电片,多组所述导电片一端设置有固定口,另一端设置有卡接脚,所述固定口匹配设置有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匹配设置有螺母,所述导电片通过辅助挡板分离设置有上层导电片和下层导电片,所述导电槽设置有上层导电槽和下层导电槽,所述上层导电片对应上层导电槽,所述下层导电片对应下层导电槽,所述辅助挡板顶端两侧对应上层导电槽间隔设置第一固定脚,所述第一固定脚可对上层导电片进行压接固定,所述第一固定脚向内延伸并匹配螺母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底座顶端两侧对应下层导电槽间隔设置第二固定脚,所述第二固定脚可对下层导电片进行压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脚向内延伸并匹配螺母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增加了辅助挡板,改变了导电片的排布轨迹,辅助挡板顶端两侧对应上层导电槽间隔设置第一固定脚,通过第一固定脚可对上层导电片进行压接固定,第一固定脚向内延伸并匹配螺母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底座顶端两侧对应下层导电槽间隔设置第二固定脚,第二固定脚可对下层导电片进行压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脚向内延伸并匹配螺母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这样的设计,螺母在装配时可先预先放入第一定位凹槽,通过辅助挡板进行盖设即可,然后在外侧对应导电槽,进行螺丝旋紧即可,简化了装配工艺,增强了组间耐压和爬电距离。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盖环绕内壁一周设置有L型凸柱,所述底座匹配L型凸柱设置有L型凹槽,所述底座通过L型凸柱可卡接于L型凹槽内进行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L型凸柱和L型凹槽的设计,更便于上盖和底座之间的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电片为一体成型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的导电片设计可有效提高导电稳定性和导电效率。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多组所述导电片的卡接脚一侧两端设置有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所述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可进行折叠,所述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为弧形内凹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两侧进行折叠并弯折成弧形,两侧形成的弧形角更易于固定继电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辅助挡板顶端对应上层导电槽一体设置有上层顶柱,所述上层顶柱顶撑设置于卡接脚一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脚经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弧形折叠后插入导电槽内,通过辅助挡板的上层顶柱可将卡接脚进行进一步固定。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辅助挡板底端对应上层导电片设置有间隔档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间隔档条的设计可对多组导电片进行分离间隔,有效增强组间耐压。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顶端对应下层导电槽一体设置有下层顶柱,所述下层顶柱顶撑设置于卡接脚一侧,所述辅助挡板对应下层顶柱设置有贯穿口,所述下层顶柱通过贯穿口可对卡接脚进行顶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脚经第一延伸端和第二延伸端弧形折叠后插入导电槽内,通过底座的下层顶柱可将卡接脚进行进一步固定。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下层导电槽后端延伸设置有定位卡柱,所述辅助挡板对应定位卡柱设置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柱可对辅助挡板进行定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卡柱的设计可有效对辅助挡板进行定位,便于装配固定。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背面结构图;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辅助挡板正面结构图;附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辅助挡板反面结构图;附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底座结构图;附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导电片结构图;附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继电器座内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7所示的一种增强组间耐压的继电器座,包括上盖1和底座2,所述底座2可卡接于上盖1内侧,所述上盖1和底座2之间设置有辅助挡板3,所述上盖1内端设置有多组导电槽4,多组所述导电槽4匹配设置有多组导电片5,多组所述导电片5一端设置有固定口6,另一端设置有卡接脚7,所述固定口6匹配设置有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匹配设置有螺母,所述导电片5通过辅助挡板3分离设置有上层导电片11和下层导电片12,所述导电槽4设置有上层导电槽13和下层导电槽14,所述上层导电片11对应上层导电槽13,所述下层导电片12对应下层导电槽14,所述辅助挡板3顶端两侧对应上层导电槽13间隔设置第一固定脚15,所述第一固定脚15可对上层导电片11进行压接固定,所述第一固定脚15向内延伸并匹配螺母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16,所述底座2顶端两侧对应下层导电槽14间隔设置第二固定脚21,所述第二固定脚21可对下层导电片12进行压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脚21向内延伸并匹配螺母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22。本方案增加了辅助挡板3,改变了导电片5的排布轨迹,辅助挡板3顶端两侧对应上层导电槽13间隔设置第一固定脚15,通过第一固定脚15可对上层导电片11进行压接固定,第一固定脚15向内延伸并匹配螺母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16,底座2顶端两侧对应下层导电槽14间隔设置第二固定脚21,第二固定脚21可对下层导电片12进行压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脚21向内延伸并匹配螺母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22,本设计在导电槽4顶端外侧还设计有绝缘挡片23,可有效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这样的设计,螺母在装配时可先预先放入第一定位凹槽16,通过辅助挡板3进行盖设即可,然后在外侧对应导电槽4,进行螺丝旋紧即可,简化了装配工艺,增强了组间耐压和爬电距离。所述上盖1环绕内壁一周设置有L型凸柱24,所述底座2匹配L型凸柱24设置有L型凹槽25,所述底座2通过L型凸柱可卡接于L型凹槽25内进行固定。通过L型凸柱24和L型凹槽25的设计,更便于上盖1和底座2之间的连接。所述导电片5为一体成型设置。一体成型的导电片5设计可有效提高导电稳定性和导电效率。多组所述导电片5的卡接脚7一侧两端设置有第一延伸端41和第二延伸端42,所述第一延伸端41和第二延伸端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组间耐压的继电器座,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底座可卡接于上盖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底座之间设置有辅助挡板,所述上盖内端设置有多组导电槽,多组所述导电槽匹配设置有多组导电片,多组所述导电片一端设置有固定口,另一端设置有卡接脚,所述固定口匹配设置有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匹配设置有螺母,所述导电片通过辅助挡板分离设置有上层导电片和下层导电片,所述导电槽设置有上层导电槽和下层导电槽,所述上层导电片对应上层导电槽,所述下层导电片对应下层导电槽,所述辅助挡板顶端两侧对应上层导电槽间隔设置第一固定脚,所述第一固定脚可对上层导电片进行压接固定,所述第一固定脚向内延伸并匹配螺母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底座顶端两侧对应下层导电槽间隔设置第二固定脚,所述第二固定脚可对下层导电片进行压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脚向内延伸并匹配螺母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组间耐压的继电器座,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底座可卡接于上盖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底座之间设置有辅助挡板,所述上盖内端设置有多组导电槽,多组所述导电槽匹配设置有多组导电片,多组所述导电片一端设置有固定口,另一端设置有卡接脚,所述固定口匹配设置有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匹配设置有螺母,所述导电片通过辅助挡板分离设置有上层导电片和下层导电片,所述导电槽设置有上层导电槽和下层导电槽,所述上层导电片对应上层导电槽,所述下层导电片对应下层导电槽,所述辅助挡板顶端两侧对应上层导电槽间隔设置第一固定脚,所述第一固定脚可对上层导电片进行压接固定,所述第一固定脚向内延伸并匹配螺母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底座顶端两侧对应下层导电槽间隔设置第二固定脚,所述第二固定脚可对下层导电片进行压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脚向内延伸并匹配螺母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组间耐压的继电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环绕内壁一周设置有L型凸柱,所述底座匹配L型凸柱设置有L型凹槽,所述底座通过L型凸柱可卡接于L型凹槽内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组间耐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永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导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