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新型防护罩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73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新型防护罩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中,包括至少两个单元拼接形成,单元包括壳体以及防护罩,壳体上设有接线端、第一静触头以及第二静触头,壳体内设有动触头以及灭弧罩,动触头一端与接线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带动转动使得与第一静触头或第二静触头连接,灭弧罩位于第一静触头与第二静触头的上方,防护罩位于灭弧罩的上方且防护罩上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安装更加方便、防护效果好、散热佳等特点。

A double power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with new protective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新型防护罩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新型防护罩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技术介绍
在电力系统中,某些场合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例如煤矿和炼油厂等一旦发生断电事故,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所以在这些单位的供电系统中,都需要备有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当常用电源无法正常供电时,备用电源必须立即投入恢复供电,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需要通过双电源切换开关在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进行切换,以保证供电可靠性。现有的常用电源与备用电源的切换结构具体通过转轴转动,使得动触头与两个静触头的连接实现电源切换,通常现有的都是在静触头的上方设置灭弧罩进行灭弧,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由于灭弧罩通常设置在壳体内部,在灭弧后会产生热量,壳体内部的温升明显,导致内部的结构不稳定,很容易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新型防护罩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本技术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新型防护罩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中,包括至少两个单元拼接形成,单元包括壳体以及防护罩,壳体上设有接线端、第一静触头以及第二静触头,壳体内设有动触头以及灭弧罩,动触头一端与接线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带动转动使得与第一静触头或第二静触头连接,灭弧罩位于第一静触头与第二静触头的上方,防护罩位于灭弧罩的上方且防护罩上设有若干个透气孔。首先通过单元拼接的设置,使得安装更加方便,同时,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减单元。采用防护罩位于灭弧罩上方的设置,通过透气孔,使得壳体内部的热量通过透气孔散发到空气中,保证内部的温度保持稳定。其中,壳体顶端上设有拱形凸起,相邻两个单元的拱形凸起形成容纳槽,防护罩固定在容纳槽上。拱形凸起的设置,使得防护罩固定更加方便,同时防护罩的形状也为拱形设置,即透气孔与灭弧罩之间的间距变大,使得散热更加方便。其中,防护罩与拱形凸起呈可拆卸式连接。通过可拆卸式连接的设置,使得装配更加方便,如果防护罩上有灰尘或异物阻挡,也可以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其中,防护罩上设有卡扣,拱形凸起上设有卡槽,卡扣与卡槽配合固定。卡扣与卡槽的数量使得整体的固定更加稳定,拆卸更加方便,此处可拆卸也可以通过螺栓紧固。其中,灭弧罩上设有若干个灭弧片,灭弧片上设有拱形通孔使得形成两个底端,壳体内侧上设有第一支撑筋,壳体外侧上设有第二支撑筋,灭弧片的顶端与灭弧罩连接固定,灭弧片一底端位于第一支撑筋上,另一底端位于相邻单元壳体的第二支撑筋上。灭弧片采用此种结构的固定,通过顶端与灭弧罩连接固定,两个底端通过两个支撑筋进行固定,使得整体固定更加紧凑。现有的灭弧片通常采用插拔式固定在灭弧罩上,但是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很容易发生灭弧片脱落,通过支撑筋的设置,防止发生脱落。其中,第一支撑筋与第二支撑筋结构相同,均为拱形设置,且两端上设有限位部。通过拱形的设置,符合动、静触头的转动连接,限位部的设置,使得灭弧片在装配过程中实现限位效果。其中,壳体外侧上设有加强块,加强块位于第二支撑筋的上方。加强块的设置,提高了壳体的壁厚,防止在灭弧过程中,壳体由于电弧原因导致壳体变薄或变形。其中,还包括摇臂、第一连接片以及第二连接片,摇臂套设在转轴上,第一连接片一端与摇臂铰接,另一端与壳体左内壁相抵,第一连接片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二连接片一端与摇臂铰接,另一端与壳体右内壁相抵,第二连接片上套设有第二弹簧。通过弹簧套设在连接片上,使得弹簧得到支撑力,防止过度操作,使得弹簧疲劳。通过两个对称的弹簧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通过摇臂连接,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通过弹簧的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扭簧,成本更低、安装更加方便、结构占用空间率小等特点。其中,还包括控制端,单元与单元以及控制端通过拼接固定。控制端的设置,使得整体控制更加方便,智能化提高。其中,还包括固定杆,固定杆穿过单元以及控制端连接固定。通过固定杆,使得连接固定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单元与单元的拼接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摇臂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灭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附图1-10所示,一种带新型防护罩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至少两个单元9以及控制端91,单元9与单元9之间或单元9与控制端91之间,均通过拼接固定,此处优选为三个单元9,三个单元9与控制端91拼接连接,然后通过固定杆92将三个单元9与控制端91连接固定。固定杆92的数量可以为两根或两根以上,优选为四根,提高固定强度。进一步,单元9与单元9也可以通过定位凸起931与定位凹槽932实现拼接,具体为单元9壳体外侧上设有定位凸起931,壳体内侧上设有定位凹槽932,定位凸起931伸入至相邻单元9的定位凹槽932内固定。固定杆92穿过定位凸起931与定位凹槽932进行固定。单元9包括壳体1以及防护罩94,壳体1上设有接线端11、第一静触头13以及第二静触头12,壳体1内设有动触头14以及灭弧罩16,动触头14一端与接线端11连接,此处动触头14具体通过电刷线15与接线端11形成电气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2带动转动使得与第一静触头13或第二静触头12连接,动触头14与第一静触头13连接,形成常用电源,动触头14与第二静触头12连接形成备用电源。此处第一静触头13与动触头14的连接处上方以及第二静触头12与动触头14的连接处上方可以设置灭弧罩16,进行灭弧功能。壳体1上设有通孔17,转轴2穿过通孔17伸入至壳体1内,摇臂3套设在转轴2上。壳体1左内壁上设有第一卡槽4,第一卡槽4为梯形槽,包括第一底面41、第一斜面42以及第二斜面43,第一斜面42通过第一底面41与第二斜面43连接。壳体1右内壁上设有第二卡槽5,第二卡槽5也为梯形槽,包括第二底面51、第三斜面52以及第四斜面53,第三斜面52通过第二底面51与第四斜面53连接。通过梯形槽的设置,防止在转动过程中,连接片发生损坏,采用梯形槽的设置,保证连接片在转动的两个极端上,通过与斜面相抵,实现限位效果。壳体1上还设有固定孔18。摇臂3两端上设有第一固定部31以及第二固定部32,第一固定部31与第二固定部32呈对称设置,第一固定部31上设有第一固定凹槽311,第二固定部32上设有第二固定凹槽321。进一步,摇臂3上还设有伸出部33,伸出部33上设有固定槽331,动触头14固定在固定槽331上。固定槽331的设置,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新型防护罩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单元拼接形成,单元包括壳体以及防护罩,壳体上设有接线端、第一静触头以及第二静触头,壳体内设有动触头以及灭弧罩,动触头一端与接线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带动转动使得与第一静触头或第二静触头连接,灭弧罩位于第一静触头与第二静触头的上方,防护罩位于灭弧罩的上方且防护罩上设有若干个透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新型防护罩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单元拼接形成,单元包括壳体以及防护罩,壳体上设有接线端、第一静触头以及第二静触头,壳体内设有动触头以及灭弧罩,动触头一端与接线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带动转动使得与第一静触头或第二静触头连接,灭弧罩位于第一静触头与第二静触头的上方,防护罩位于灭弧罩的上方且防护罩上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新型防护罩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壳体顶端上设有拱形凸起,相邻两个单元的拱形凸起形成容纳槽,防护罩固定在容纳槽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新型防护罩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防护罩与拱形凸起呈可拆卸式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新型防护罩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防护罩上设有卡扣,拱形凸起上设有卡槽,卡扣与卡槽配合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新型防护罩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灭弧罩上设有若干个灭弧片,灭弧片上设有拱形通孔使得形成两个底端,壳体内侧上设有第一支撑筋,壳体外侧上设有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机电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