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木复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73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木复合模具,包括由侧板、端板以及底部的基板(1)组成的箱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1)下部的升降调节机构(7)和横向设置在所述侧板上部的顶端板组(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基板、左侧板、右侧板、前端板、后端板的外部采用钢制的板材,中间采用成型的木制板材,这种结构的模具精度高,通过外侧的钢板来保证模具各板的刚性和精度,内侧的木板连接两侧的钢板,增加其内部的密实性并降低了材料成本及总重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升降调节机构,在操作过程中高度实现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重复利用提高使用寿命,节省资源。

Steel wood composite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木复合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物质材料成型设备设施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木符合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矿物质材料成型模具主要分为金属模具和木制模具。传统的金属模具采用铸铁或者金属板材首尾焊接而成的箱体结构,其中,侧板外部焊接有纵横交错的筋板起到加固作用。采用铸铁板材制造模具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板材刚度理论计算尽可能的减少板材的用量来降低成本,因采用铸铁板材模具的侧板厚度会增加,为满足刚性故筋板的厚度也需要增加,另外在浇筑各种铸铁零件(侧板、筋板等)的过程中还要制造这些铸铁零件所需的模具,额外增加了费用。采用金属板材生产模具的结构与铸铁模具相同,但需要对模具的侧板进行切割、加工焊接坡口、焊后回火等工艺。传统的木制模具以木材为主要生产原料,木制板材木材的本身具有不可再生性,而木材其本身的材料的特性,容易发生弯曲、受潮变形的缺点,保存较为困难。木制模具的精度要比金属模具的精度低很多,差距明显。金属模具加工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加工工艺复杂。木制模具加工周期相对缩短,但木制结构模具的精度低,重复利用率低,折合单位产量的成本高。上述两种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高度均不可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高度可调、制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可利用率高的一种矿物质材料成型模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复合模具,包括由侧板、端板以及底部的基板组成的箱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下部的升降调节机构和横向设置在所述侧板上部的顶端板组。所述侧板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基板两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端板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基板两端头处的前端板和后端板;所述左侧板包括内衬板和外衬板、设置在所述内衬板和所述外衬板之间的木板;所述左侧板的外侧还设有纵横交错设置有加固槽钢;所述基板、右侧板、前端板、后端板与所述左侧板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顶端板组为若干横向设置的槽钢组成。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下部开有凹槽的紧固块、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所述紧固块一侧的调节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紧固块上部对角处的两枚调平螺钉,以及通过顶推螺钉和牵拉螺钉连接在所述调节板一侧且在所述紧固块上表面滑动的高度调节楔块,还包括通过螺栓横向安装在所述基板底部的调节槽钢;所述高度调节楔块的上部为斜面;所述调节槽钢的下部开有斜面凹口,所述斜面凹口与所述调节楔块的斜面相匹配。优选的是,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板面之间还设有支撑管,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通过穿过所述支撑管的螺纹丝杆及螺母进行二次固定。优选的是,所述支撑管为镀锌管。优选的是,所述加固槽钢与所述基板、左侧板、右侧板、前端板、后端板任一板面均是通过螺栓、螺母以及锁紧隔套连接的。优选的是,所述锁紧隔套与板面紧邻的一端为容置螺母的凹口,另一端开有容置螺栓的通孔。优选的是,所述前端板和所述后端板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管法兰。优选的是,所述基板的上表面设有左靠肩板和右靠肩板。本专利技术的基板、左侧板、右侧板、前端板、后端板的外部采用钢制的板材,中间采用成型的木制板材,这种结构的模具精度高,通过外侧的钢板来保证模具各板的刚性和精度,内侧的木板连接两侧的钢板,增加其内部的密实性并降低了材料成本及总重量。本专利技术具有升降调节机构,在操作过程中高度实现调节,本专利技术可重复利用提高使用寿命,节省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木符合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木符合模具的升降调节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木符合模具的升降调节机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木符合模具去除升降调节机构后在端板方向上的剖视图。图5是图4在A-A截面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木符合模具端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木符合模具在侧板方向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木符合模具在端板方向上的剖视图。其中:1、基板;1.1、左靠肩板;1.2、右靠肩板;2、左侧板;2.1、内衬板;2.2、木板;2.3、外衬板;2.4、加固槽钢;3、前端板;4、右侧板;5、后端板;5.1、锁紧隔套;6、顶端板组;7、升降调节机构;7.2、顶推螺钉;7.3、牵拉螺钉;7.6、调节板;7.10、调平螺钉;7.11、紧固块;7.12、高度调节楔块;7.13、调节槽钢;8、支撑管;9、螺纹丝杆;10、管法兰。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包括由侧板、端板以及底部的基板1组成的箱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1下部的升降调节机构7和横向设置在所述侧板上部的顶端板组6;所述侧板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基板1两侧的左侧板2和右侧板4,所述端板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基板1两端头处的前端板3和后端板5。所述顶端板组6为若干横向设置的槽钢组成。如图5所示,所述左侧板2包括内衬板2.1和外衬板2.3、设置在所述内衬板2.1和所述外衬板2.3之间的木板2.2;所述左侧板2的外侧还设有纵横交错设置有加固槽钢2.4;所述基板1、右侧板4、前端板3、后端板5与所述左侧板2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加固槽钢2.4与所述基板1、左侧板2、右侧板4、前端板3、后端板5任一板面均是通过螺栓、螺母以及锁紧隔套5.1连接的。所述锁紧隔套5.1与板面紧邻的一端为容置螺母的凹口,另一端开有容置螺栓的通孔。如图2~3所示,所述升降调节机构7包括下部开有凹槽的紧固块7.11、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所述紧固块7.11一侧的调节板7.6、分别设置在所述紧固块7.11上部对角处的两枚调平螺钉7.10,以及通过顶推螺钉7.2和牵拉螺钉7.3连接在所述调节板7.6一侧且在所述紧固块7.11上表面滑动的高度调节楔块7.12,还包括通过螺栓横向安装在所述基板1底部的调节槽钢7.13;所述牵拉螺钉7.3固定在所述调节板7.6侧面上;所述顶推螺钉7.2接触在所述调节板7.6侧面上,但不固定,起到顶推的作用。所述高度调节楔块7.12的上部为斜面;所述调节槽钢7.13的下部开有斜面凹口,所述斜面凹口与所述调节楔块7.12的斜面相匹配。如图4所示,所述左侧板2和所述右侧板4的板面之间还设有支撑管8,所述左侧板2和所述右侧板4通过穿过所述支撑管8的螺纹丝杆9及螺母进行二次固定。所述支撑管8为镀锌管。如图6~9所示,所述前端板3和所述后端板5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管法兰10。所述基板1的上表面设有左靠肩板1.1和右靠肩板1.2。本专利技术由左右侧板、前后端板通过长丝杆、螺母进行锁紧连接,使两侧板成为一个整体。内衬板可由钢板通过焊接或铆接而成。木板为夹层板可由优质多层板经过激光切割而成。外衬板为钢或铁或铝合金制作而成。本专利技术的侧板、基板、端板在制作时,以内衬板为模具安装的基准,将木板、外衬板分别进行逐层组装。本专利技术的左右侧板中间位置通过镀锌管的支撑,以及螺纹丝杆和螺母的锁紧,使两侧板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就避免了由于钢木复合的侧板由于自身刚性、后期浇筑振动理石料向外膨胀而导致的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木复合模具,包括由侧板、端板以及底部的基板(1)组成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1)下部的升降调节机构(7)和横向设置在所述侧板上部的顶端板组(6);/n所述侧板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基板(1)两侧的左侧板(2)和右侧板(4),所述端板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基板(1)两端头处的前端板(3)和后端板(5);/n所述左侧板(2)包括内衬板(2.1)和外衬板(2.3)、设置在所述内衬板(2.1)和所述外衬板(2.3)之间的木板(2.2);所述左侧板(2)的外侧还设有纵横交错设置有加固槽钢(2.4);所述基板(1)、右侧板(4)、前端板(3)、后端板(5)与所述左侧板(2)的结构完全相同;/n所述顶端板组(6)为若干横向设置的槽钢组成;/n所述升降调节机构(7)包括下部开有凹槽的紧固块(7.11)、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所述紧固块(7.11)一侧的调节板(7.6)、分别设置在所述紧固块(7.11)上部对角处的两枚调平螺钉(7.10),以及通过顶推螺钉(7.2)和牵拉螺钉(7.3)连接在所述调节板(7.6)一侧且在所述紧固块(7.11)上表面滑动的高度调节楔块(7.12),还包括通过螺栓横向安装在所述基板(1)底部的调节槽钢(7.13);/n所述高度调节楔块(7.12)的上部为斜面;/n所述调节槽钢(7.13)的下部开有斜面凹口,所述斜面凹口与所述调节楔块(7.12)的斜面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木复合模具,包括由侧板、端板以及底部的基板(1)组成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1)下部的升降调节机构(7)和横向设置在所述侧板上部的顶端板组(6);
所述侧板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基板(1)两侧的左侧板(2)和右侧板(4),所述端板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基板(1)两端头处的前端板(3)和后端板(5);
所述左侧板(2)包括内衬板(2.1)和外衬板(2.3)、设置在所述内衬板(2.1)和所述外衬板(2.3)之间的木板(2.2);所述左侧板(2)的外侧还设有纵横交错设置有加固槽钢(2.4);所述基板(1)、右侧板(4)、前端板(3)、后端板(5)与所述左侧板(2)的结构完全相同;
所述顶端板组(6)为若干横向设置的槽钢组成;
所述升降调节机构(7)包括下部开有凹槽的紧固块(7.11)、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所述紧固块(7.11)一侧的调节板(7.6)、分别设置在所述紧固块(7.11)上部对角处的两枚调平螺钉(7.10),以及通过顶推螺钉(7.2)和牵拉螺钉(7.3)连接在所述调节板(7.6)一侧且在所述紧固块(7.11)上表面滑动的高度调节楔块(7.12),还包括通过螺栓横向安装在所述基板(1)底部的调节槽钢(7.13);
所述高度调节楔块(7.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兴林鲍文禄唐锐尹书强刘仁伟
申请(专利权)人: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