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式台车抛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509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翻转式台车抛丸机,属于抛丸清理设备技术领域,其能够在抛丸室内对工件进行翻转,在台车进入抛丸室的一次操作中可实现对工件的顶面、侧面和底面的抛丸处理。该翻转式台车抛丸机,包括机体,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抛丸室,设置于所述抛丸室内的台车,以及设置于所述抛丸室室壁的抛丸器;所述台车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工装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工装架水平翻转的翻转驱动组件;所述工装架架设于所述台车上,所述工装架为镂空状的框架结构,所述工装架翻转前和翻转后面向所述抛丸器的部分均呈镂空设置。

Overturned trolley shot blas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转式台车抛丸机
本技术属于抛丸清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翻转式台车抛丸机。
技术介绍
抛丸处理因效率高、经济环保,逐步取代了老式的人工打磨或酸洗等工艺,成为金属加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艺程序。台车抛丸机主要适用于对大中型铸钢(铁)件、锻件、板焊件的抛(喷)丸清理,主要用于去除工件表面的粘砂、铁锈、氧化皮、污物等。然而,传统的台车抛丸机只能对放置于台车上的工件的顶面和侧面进行抛丸处理,不能处理工件底面。当工件底面需要进行抛丸处理时,通常需要停机并将台车开出抛丸室,使用吊车对工件进行翻转,并将翻转后的工件放置在台车上,台车再次进入抛丸室进行二次抛丸,这样处理工件费时、费力。因而,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在抛丸室内对工件进行翻转的翻转式台车抛丸机,以便于对工件的顶面、侧面和底面进行抛丸处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现有台车抛丸机无法对工件底面进行抛丸处理的问题,提出一种翻转式台车抛丸机,其能够在抛丸室内对工件进行翻转,在台车进入抛丸室的一次操作中可实现对工件的顶面、侧面和底面的抛丸处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翻转式台车抛丸机,包括机体,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抛丸室,设置于所述抛丸室内的台车,以及设置于所述抛丸室室壁的抛丸器;所述台车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工装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工装架水平翻转的翻转驱动组件;所述工装架架设于所述台车上,所述工装架为镂空状的框架结构,所述工装架翻转前和翻转后面向所述抛丸器的部分均呈镂空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工装架为呈水平放置的圆柱形框架,所述圆柱形框架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圆环形框架部件,两个所述圆环形框架部件之间连接有连接梁。作为优选,所述工装架设有用于将所述工件固定于所述工装架内的工件支撑部件。作为优选,所述翻转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的齿轮,以及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圈;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台车上,所述齿圈套装于所述工装架的外周,且所述齿圈的轴向沿水平方向设置。作为优选,所述齿圈套装于所述圆环形框架部件的外周。作为优选,所述台车上设有用于架设所述工装架的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位于所述圆柱形框架的下部,所述支撑轮的轮面与所述圆环形框架部件的外周面滚动配合;与每一所述圆环形框架部件相配合的支撑轮至少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支撑轮分别位于所述圆柱形框架中轴线所在竖直平面的两侧。作为优选,所述工装架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对称设置的第一半框架和第二半框架,所述第一半框架和第二半框架通过可拆卸紧固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抛丸器包括安装于所述抛丸室侧部室壁的第一抛丸器,以及安装于所述抛丸室顶部室壁的第二抛丸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翻转式台车抛丸机,通过在台车上设置的工装架盛装工件,通过设置的翻转驱动组件驱动工装架水平翻转,实现了在抛丸室内对工件进行翻转,在台车进入抛丸室的一次操作中即可实现对工件的顶面、侧面和底面的抛丸处理,有效提高了抛丸机的处理效率;2、本技术提供的翻转式台车抛丸机,其结构简单,抛丸处理效率高,特别适合于对装甲车、坦克等大型军工设备进行抛丸处理,对于国家军工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转式台车抛丸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转式台车抛丸机中台车与工装架装配状态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转式台车抛丸机中台车与工装架装配状态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转式台车抛丸机中台车的俯视图。以上各图中:1、机体;2、抛丸室;3、台车;4、抛丸器;41、第一抛丸器;42、第二抛丸器;5、工装架;51、第一半框架;52、第二半框架;53、可拆卸紧固件;54、工件支撑部件;55、圆环形框架部件;56、连接梁;6、支撑轮;7、翻转驱动组件;71、驱动电机;72、齿轮;73、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翻转式台车抛丸机,包括机体1,设置于机体1内的抛丸室2,设置于抛丸室2内的台车3,以及设置于抛丸室2室壁的抛丸器4,其特征在于:台车3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工装架5,以及用于驱动工装架5水平翻转的翻转驱动组件7;工装架5架设于台车3上,工装架5为镂空状的框架结构,工装架5翻转前和翻转后面向抛丸器4的部分均呈镂空设置。上述翻转式台车抛丸机,通过在台车3上设置的工装架5盛装工件,通过设置的翻转驱动组件7驱动工装架5水平翻转,实现了在抛丸室2内对工件进行翻转,在台车3进入抛丸室2的一次操作中即可实现对工件的顶面、侧面和底面的抛丸处理,有效提高了抛丸机的处理效率。而且,上述翻转式台车抛丸机的结构简单,抛丸处理效率高,特别适合于对装甲车、坦克等大型军工设备进行抛丸处理,对于国家军工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述翻转式台车抛丸机中,需要说明的是,工装架5设置为镂空状的框架结构,尤其是,工装架5翻转前和翻转后面向抛丸器4的部分均呈镂空设置,能够有效减小工装架5对抛丸处理的妨碍。作为一种优选,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工装架5为呈水平放置的圆柱形框架,圆柱形框架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圆环形框架部件55,两个圆环形框架部件55之间连接有连接梁56。采用这种圆柱形框架结构的工装架5,一方面有利于最大限定降低工装架5对抛丸处理的妨碍,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工装架5的水平翻转。为了防止在工装架5翻转时工件与工装架5脱离,如图2所示,工装架5设有用于将工件固定于工装架5内的工件支撑部件54,工件支撑部件54设置在圆环形框架部件55上。需要说明的是,工件支撑部件54可根据工件的具体形状进行定制,只要能够将工件固定于工装架5内即可,而且,工件支撑部件54的设置位置也可根据工件的具体形状进行具体设定。针对翻转驱动组件7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翻转驱动组件7包括驱动电机71,安装于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端的齿轮72,以及与齿轮72相啮合的齿圈73;驱动电机71固定连接于台车3上,齿圈73套装于工装架5的外周,且齿圈73的轴向沿水平方向设置。翻转工装架5时,通过驱动电机71驱动齿轮72转动,通过齿轮72与齿圈73的啮合配合带动齿圈73转动,齿圈73进而带动工装架5水平翻转。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驱动电机71具体为卧式减速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翻转式台车抛丸机,包括机体,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抛丸室,设置于所述抛丸室内的台车,以及设置于所述抛丸室室壁的抛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工装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工装架水平翻转的翻转驱动组件;所述工装架架设于所述台车上,所述工装架为镂空状的框架结构,所述工装架翻转前和翻转后面向所述抛丸器的部分均呈镂空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翻转式台车抛丸机,包括机体,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抛丸室,设置于所述抛丸室内的台车,以及设置于所述抛丸室室壁的抛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工装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工装架水平翻转的翻转驱动组件;所述工装架架设于所述台车上,所述工装架为镂空状的框架结构,所述工装架翻转前和翻转后面向所述抛丸器的部分均呈镂空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台车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架为呈水平放置的圆柱形框架,所述圆柱形框架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圆环形框架部件,两个所述圆环形框架部件之间连接有连接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翻转式台车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架设有用于将所述工件固定于所述工装架内的工件支撑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式台车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的齿轮,以及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圈;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新华刘培华尹炳鹏王传雷高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星智能铸造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