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型卧式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380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承载型卧式散热器,包括散热鳍片模块、若干热管、底板;该散热鳍片模块具有若干前后间距叠设的散热鳍片,若干热管的一端沿前后方向贯穿于散热鳍片模块内部,另一端均连接于底板上;该底板位于散热鳍片模块的下侧,该底板上设置有防塌机构;该防塌机构位于底板与散热鳍片模块之间;借此,其具备防塌性能,解决了散热鳍片模块出现的塌陷问题,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Load type horizontal radi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承载型卧式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散热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承载型卧式散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计算机大量使用集成电路,而集成电路运行会产生高温,为了避免计算机系统运行不稳、部件受损等情况,通常会在计算机相应部件上设置散热器。现有的散热器根据散热器带走热量的方式分为主动散热和被动散热两种,主动散热的散热器是散热风扇,被动散热的散热器是散热片,也有些同时兼具散热风扇和散热片的散热器。但是,现有技术中,在散热器实际使用时,用户往往会在散热器整体上堆放物品,容易出现由于堆放物品过重而导致散热器鳍片模块塌陷的现象,严重时甚至塌陷损坏连接的主板等元件,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型卧式散热器,其具备防塌性能,解决了散热鳍片模块出现的塌陷问题,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承载型卧式散热器,包括散热鳍片模块、若干热管、底板;该散热鳍片模块具有若干前后间距叠设的散热鳍片,若干热管的一端沿前后方向贯穿于散热鳍片模块内部,另一端均连接于底板上;该底板位于散热鳍片模块的下侧,该底板上设置有防塌机构;该防塌机构位于底板与散热鳍片模块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塌机构与散热鳍片模块之间留有让位间距;所述防塌机构包括主体部及支撑部,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底板、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让位间距一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部、支撑部分别定义为竖向支撑部、横向支撑部,所述竖向支撑部的一端连接于底板,所述横向支撑部连接于竖向支撑部的另一端,所述横向支撑部具有位于让位间距一侧的支撑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向支撑部一体连接于底板的上侧,所述横向支撑部自竖向支撑部的上端一体式左右横向延伸而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鳍片模块的上侧设置有聚风口,所述聚风口自散热鳍片模块的上侧向下凹设,所述聚风口自散热鳍片模块的前侧延伸至散热鳍片模块的后侧;所述散热鳍片模块的上侧装设有散热风扇,所述聚风口位于散热风扇的出风侧与散热鳍片模块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聚风口设置有两个以上,其左右间距布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上连接有扣具,所述扣具包括连接部和安装于连接部一侧的操作板,所述连接部连接于底板,所述操作板伸出散热鳍片模块外。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操作板上设置有便于扣具连接外部结构的卡扣式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扣式结构包括卡扣槽,所述卡扣槽贯通操作板的左右两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鳍片模块上设有弹性线扣,所述弹性线扣的下端连接于散热鳍片模块,所述弹性线扣的上端是弹性定位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于底板上设置防塌机构,使其具备防塌性能,解决了散热鳍片模块出现的塌陷问题,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其次,通过聚风口的设计,使得散热鳍片模块组装时加长了散热鳍片模块到散热风扇的行程,以至散热风扇的风到散热鳍片模块的行程加长,从而提高了风压;以及,通过扣具的设计,使其便于安装应用,简化了安装结构;还有,通过弹性线扣的设计,便于与各种类型的散热风扇或其他配件的组装,大大提高了兼容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前视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散热风扇20、散热鳍片模块21、聚风口22、挂钩槽30、热管40、底板50、防塌机构51、竖向支撑部52、横向支撑部521、支撑面60、扣具61、连接部62、操作板621、卡扣槽70、弹性线扣71、定位钩部101、让位间距。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承载型卧式散热器包括散热风扇10、散热鳍片模块20、若干热管30、底板40;该散热鳍片模块20具有若干前后间距叠设的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模块20具有与散热风扇10连接的上侧及背离散热风扇10的下侧,该散热风扇10连接于散热鳍片模块20的上侧;若干热管30的一端沿前后方向贯穿于散热鳍片模块20的内部,另一端均连接于底板40上;该底板40位于散热鳍片模块20的下侧,该底板40上设置有防塌机构50;该防塌机构50位于底板40与散热鳍片模块20之间。具体而言,所述防塌机构50与散热鳍片模块20之间留有让位间距101;所述防塌机构50包括主体部及支撑部,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底板40、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让位间距101一侧;所述主体部、支撑部分别定义为竖向支撑部51、横向支撑部52,所述竖向支撑部51的一端连接于底板40,所述横向支撑部52连接于竖向支撑部51的另一端,所述横向支撑部52具有位于让位间距101一侧的支撑面521;优选地,所述竖向支撑部51一体连接于底板40的上侧,所述横向支撑部52自竖向支撑部51的上端一体式左右横向延伸而成。所述散热鳍片模块20与散热风扇10连接的上侧设置有若干聚风口21,每个聚风口21均自散热鳍片模块20的上侧向下凹设,每个聚风口21均自散热鳍片模块20的前侧延伸至散热鳍片模块20的后侧;若干聚风口21左右均匀间距布置。借此,通过聚风口21的设计,加长了散热风扇10的风到散热鳍片模块20的行程,从而提高了风压。以及,所述底板40上连接有扣具60,所述扣具60包括连接部61和安装于连接部61一侧的操作板62,所述连接部61连接于底板40,所述操作板62伸出散热鳍片模块20外;所述操作板62上设置有便于扣具60连接外部结构的卡扣式结构;优选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式结构包括卡扣槽621,所述卡扣槽621贯通操作板62的左右两侧。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10与散热鳍片模块20之间设有弹性线扣70,所述弹性线扣7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散热风扇10、散热鳍片模块20;所述弹性线扣70的一端扣入式连接于散热风扇10的连接孔内,所述弹性线扣70的另一端具有有弹性的定位钩部71,所述散热鳍片模块20具有挂钩槽22,所述定位钩部71适配于挂钩槽22内。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于底板上设置防塌机构,使其具备防塌性能,解决了散热鳍片模块出现的塌陷问题,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其次,通过聚风口的设计,使得散热鳍片模块组装时加长了散热鳍片模块到散热风扇的行程,以至散热风扇的风到散热鳍片模块的行程加长,从而提高了风压;以及,通过扣具的设计,使其便于安装应用,简化了安装结构;还有,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载型卧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鳍片模块、若干热管、底板;该散热鳍片模块具有若干前后间距叠设的散热鳍片,若干热管的一端沿前后方向贯穿于散热鳍片模块内部,另一端均连接于底板上;/n该底板位于散热鳍片模块的下侧,该底板上设置有防塌机构;该防塌机构位于底板与散热鳍片模块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型卧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鳍片模块、若干热管、底板;该散热鳍片模块具有若干前后间距叠设的散热鳍片,若干热管的一端沿前后方向贯穿于散热鳍片模块内部,另一端均连接于底板上;
该底板位于散热鳍片模块的下侧,该底板上设置有防塌机构;该防塌机构位于底板与散热鳍片模块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型卧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塌机构与散热鳍片模块之间留有让位间距;所述防塌机构包括主体部及支撑部,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底板、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让位间距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型卧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支撑部分别定义为竖向支撑部、横向支撑部,所述竖向支撑部的一端连接于底板,所述横向支撑部连接于竖向支撑部的另一端,所述横向支撑部具有位于让位间距一侧的支撑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型卧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部一体连接于底板的上侧,所述横向支撑部自竖向支撑部的上端一体式左右横向延伸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型卧式散热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礼政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锘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