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31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成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处理盒包括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具有间隙;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抵接;当所述处理盒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处理盒中的第二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其中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第二力接收部分与第二推动部抵接,以实现处理盒的辊鼓分离,如此解决了现有处理盒存在力接收装置不能弹出的风险,从而影响辊鼓分离的问题。

Treatment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处理盒
本技术涉及电子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
技术介绍
电子成像装置是通过电照相成像处理技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设备,例如:电子照相复印件、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电子成像装置通常包括单色电子成像装置和彩色电子成像装置。现有的电子成像装置包括主体,以及可拆卸的安装到主体内的处理盒。处理盒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侧壁。处理盒内部通常包括有旋转部件,所述的旋转部件为感光元件,显影元件,充电元件,送粉元件,齿轮部件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旋转元件可与动力接收部件相连接,并从动力接收部件接收驱动力。所述动力接收部件通常设置在处理盒的一侧侧壁上,并从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接收驱动力。当处理盒不进行电子成像工作时,为了保护显影元件和感光元件,通常将两者分离,即显影元件和感光元件在不进行电子成像时不相接触。现有技术中,设有一种沿平行于旋转部件的轴转动的力接收装置,该力接收装置从电子成像装置接收动力进行辊鼓分离。但是一旦处理盒装盒位置不稳,或是现有技术中的力接收装置被打印机内的部件所干涉,就存在力接收装置不能弹出的风险,从而影响辊鼓分离,污染电子成像内容,降低打印品质且造成感光鼓表面不可逆的磨损。因此,目前亟待需要一种新型处理盒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盒,以解决现有处理盒存在力接收装置不能弹出的风险,从而影响辊鼓分离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二推动部,处理盒包括:显影辊和支撑所述显影辊的第一壳体;感光鼓和支撑所述感光鼓的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具有间隙;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抵接;当所述处理盒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可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可选地,所述处理盒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并可沿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平动。可选地,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设置有限位部分,所述限位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可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一推动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推动部抵接,以使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推动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沿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移动。可选地,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设置有呈三角形设置的推动块,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设置有呈三角形设置的接收块,所述推动块可以与所述接收块抵接,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沿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移动。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可选地,所述支撑架设置有支撑轴,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设置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套设于所述支撑轴的外部,并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可相对所述支撑轴转动。可选地,所述支撑架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转动的限位块,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还设置有第二受力部;当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受力部与所述第二推动部具有间隙;当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受力部可以与所述第二推动部抵接。可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一推动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推动部抵接,以使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推动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在所述支撑架上转动。可选地,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包括缓冲部。可选地,所述缓冲部为U型结构或S型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还设置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位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的上方,且所述防脱部在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重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盒,用于电子成像装置,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所述处理盒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显影辊;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感光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具有间隙;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抵接;当所述处理盒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突出所述处理盒的高度均高于所述第一壳体。可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维持在第一位置的趋势。可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推动部抵接并推动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至所述第二位置。可选地,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运动的限位块,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脱出的防脱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处理盒中的第二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其中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第二力接收部分与第二推动部抵接,以实现处理盒的辊鼓分离,如此解决了现有处理盒存在力接收装置不能弹出的风险,从而影响辊鼓分离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图2为实施例一中容纳处理盒的电子成像装置以及处理盒和电子成像装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处理盒的立体视图;图4为图3右侧端部的局部放大图;图5、图6为实施例一中第二力接收部分和支撑架的位置关系的爆炸图;图7为实施例一中第一力接收部分和支撑架的位置关系的爆炸图;图8、图9为实施例一中处理盒力接收装置的主要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图10、图11为实施例一中沿处理盒安装方向观察处理盒的立体图;图12为实施例二中沿平行于处理盒安装方向的面观察处理盒的俯视图;图13为图12中第一力接收部分和支撑架的位置关系的爆炸视图;图14为实施例二中力接收装置工作过程一种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二中力接收装置工作过程另一种示意图;图16为实施例二中力接收装置工作过程再一种示意图;图17为实施例二中力接收装置工作过程再一种示意图;图18为实施例二中第三限位块和第一受力部的位置关系图;图19为实施例四中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实施例四中第一力接收部分和第二力接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二推动部,处理盒包括:/n显影辊和支撑所述显影辊的第一壳体;/n感光鼓和支撑所述感光鼓的第二壳体;/n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具有间隙;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抵接;/n当所述处理盒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9 CN 2019207916214;20190531 CN 2019208116041.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二推动部,处理盒包括:
显影辊和支撑所述显影辊的第一壳体;
感光鼓和支撑所述感光鼓的第二壳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具有多个位置状态,当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具有间隙;当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推动部抵接;
当所述处理盒进行辊鼓分离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可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并可沿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平动。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设置有限位部分,所述限位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电子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一推动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推动部抵接,以使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可以推动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沿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设置有呈三角形设置的推动块,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设置有呈三角形设置的接收块,所述推动块可以与所述接收块抵接,以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沿所述处理盒的长度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置有支撑轴,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设置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套设于所述支撑轴的外部,并使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可相对所述支撑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曙春丁戈明
申请(专利权)人: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