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去除毛刺的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08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铸模具领域,公开了可去除毛刺的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定模包括定模框和设置于定模框内的定模仁,动模包括动模框和设置于动模框内的动模仁,定模仁平行设置于动模仁上方且底面贴合于动模仁顶面,在定模仁底面上向内依次开设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连通,在动模仁顶面上向内开设第三模腔,第三模腔和第一模腔对接构成产品压铸型腔,第三模腔底面开设贯穿动模仁的通孔,通孔内固定嵌设司筒,司筒内设置与司筒配合的司筒针,司筒针的顶部于第二模腔内滑动并可填充第二模腔。解决了毛刺的问题,压铸出的产品没有毛刺,省去了后续去除毛刺的工序,且对模具的改造很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Deburring die cast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去除毛刺的压铸模具
本技术涉及压铸模具领域,具体涉及可去除毛刺的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在压铸生产中,模具长期使用,司筒针70的顶端由于频繁冲撞会产生磨损,司筒针70顶端和产品8的压铸型腔底面之间具有间隙,铝液在压铸机的压射压力作用下,会向四周扩散,导致压铸的产品8带有毛刺。这样,影响了产品8的质量,在后续产品8冷却后人工去除毛刺也要花费人工和时间,或使用成本更高的冲切模去除毛刺,都增加了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是提供了可去除毛刺的压铸模具,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压铸模具长期使用后,司筒针的顶端磨损使得压铸出的产品带有毛刺,影响了产品质量,也增加了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可去除毛刺的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包括定模框和设置于所述定模框内的定模仁,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框和设置于所述动模框内的动模仁,所述定模仁平行设置于所述动模仁上方且底面贴合于所述动模仁顶面,在所述定模仁底面上向内依次开设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连通,在所述动模仁顶面上向内开设第三模腔,所述第三模腔和所述第一模腔正对,所述第三模腔和所述第一模腔对接构成产品压铸型腔,所述第三模腔底面开设贯穿所述动模仁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嵌设司筒,所述司筒内设置与所述司筒配合的司筒针,所述司筒针的顶部于所述第二模腔内滑动并可填充所述第二模腔。优选的,所述第二模腔为自外向内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所述司筒针的顶部为与所述第二模腔相配合的锥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司筒针顶端距离所述第二模腔的内底面为0.3~0.6mm。优选的,所述司筒针顶端距离所述第二模腔的内底面为0.5mm。优选的,所述司筒针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模腔的配合间隙为0.02~0.03mm。优选的,所述第二模腔的圆锥结构斜度为5~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第一模腔的内侧增设了第二模腔,在压铸时,第二模腔被司筒针填充,第一模腔和第三模腔构成的压铸型腔用于压铸原本结构形状的产品,铝液通常从第三模腔的侧壁设置的流道注入,这样,第二模腔在压铸时被隔离,司筒针的顶端即便有磨损也不会影响到压铸型腔,铝液仅填充压铸型腔无法扩散到其他空间,也就不会产生毛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新颖合理,在压铸时解决了毛刺的问题,压铸出的产品没有毛刺,省去了后续去除毛刺的工序,且对模具的改造很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本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2和图3所示,可去除毛刺的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定模包括定模框和设置于定模框内的定模仁1,动模包括动模框和设置于动模框内的动模仁2,定模仁1平行设置于动模仁2上方且底面贴合于动模仁2顶面,在定模仁1底面上向内依次开设第一模腔3和第二模腔4,第一模腔3和第二模腔4连通,在动模仁2顶面上向内开设第三模腔5,第三模腔5和第一模腔3正对,第三模腔5和第一模腔3对接构成产品8压铸型腔,第三模腔5底面开设贯穿动模仁2的通孔,通孔内固定嵌设司筒6,司筒6内设置与司筒6配合的司筒针7,司筒针7的顶部于第二模腔4内滑动并可填充第二模腔4。第二模腔4为自外向内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9,司筒针7的顶部为与第二模腔4相配合的锥形结构9,便于隔离第二模腔4和第一模腔3,也有利于司筒针7和第二模腔4的滑动连接。司筒针7顶端距离第二模腔4的内底面为0.5mm,这样,司筒针7顶端就不会冲撞第二模腔4内底面,减少司筒针7的磨损。司筒针7的顶部与第二模腔4的配合间隙为0.02~0.03mm,采用这样的配合间隙,避免因配合间隙过大或过小产生的问题,配合间隙过大,铝液可能会扩散至配合间隙以及第二模腔4内,产生毛刺,配合间隙过小,司筒针7与第二模腔4结合过紧,开模时司筒针7和定模仁1不易脱离,影响开模。第二模腔4的圆锥结构斜度为5~10°。在第一模腔3的内侧增设了第二模腔4,在压铸时,第二模腔4被司筒针7填充,第一模腔3和第三模腔5构成的压铸型腔用于压铸原本结构形状的产品8,铝液通常从第三模腔5的侧壁设置的流道注入,这样,第二模腔4在压铸时被隔离,司筒针7的顶端即便有磨损也不会影响到压铸型腔,铝液仅填充压铸型腔无法扩散到其他空间,也就不会产生毛刺,开模时,动模仁2脱离定模仁1后,司筒针7向上即顶出产品8。本方案结构设计新颖合理,在压铸时解决了毛刺的问题,压铸出的产品没有毛刺,省去了后续去除毛刺的工序,且对模具的改造很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避免了去除毛刺打磨带来的粉尘污染。上述依据本技术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去除毛刺的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包括定模框和设置于所述定模框内的定模仁,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框和设置于所述动模框内的动模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仁平行设置于所述动模仁上方且底面贴合于所述动模仁顶面,在所述定模仁底面上向内依次开设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连通,在所述动模仁顶面上向内开设第三模腔,所述第三模腔和所述第一模腔正对,所述第三模腔和所述第一模腔对接构成产品压铸型腔,所述第三模腔底面开设贯穿所述动模仁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嵌设司筒,所述司筒内设置与所述司筒配合的司筒针,所述司筒针的顶部于所述第二模腔内滑动并可填充所述第二模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去除毛刺的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包括定模框和设置于所述定模框内的定模仁,所述动模包括动模框和设置于所述动模框内的动模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仁平行设置于所述动模仁上方且底面贴合于所述动模仁顶面,在所述定模仁底面上向内依次开设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连通,在所述动模仁顶面上向内开设第三模腔,所述第三模腔和所述第一模腔正对,所述第三模腔和所述第一模腔对接构成产品压铸型腔,所述第三模腔底面开设贯穿所述动模仁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嵌设司筒,所述司筒内设置与所述司筒配合的司筒针,所述司筒针的顶部于所述第二模腔内滑动并可填充所述第二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去除毛刺的压铸模具,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基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昊新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