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以及燃气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539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燃烧器以及燃气灶具,其中,燃烧器包括炉头本体、外环火盖和红外线炉板,炉头本体上具有朝上开口的凹槽,凹槽的底面设置有呈环状的隔板,隔板将凹槽分隔成第一配气腔和第二配气腔,第一配气腔呈环状,第二配气腔位于第一配气腔的内侧,外环火盖盖设于第一配气腔上,外环火盖上设置有与第一配气腔相连通的主火孔,红外线炉板插设于第二配气腔内。红外线炉板位于外环火盖的内侧,红外线炉板不会影响明火向外侧扩散,因此红外线炉板能够靠近或者贴靠于外环火盖,红外线炉板和外环火盖的纵向投影面积较大,火焰区域的面积也较大,能够使锅具具有更大的受热面积,锅具的受热更快,且受热更加均匀。

Burner and gas st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具
本技术涉及灶具领域,特别涉及燃烧器以及燃气灶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多数燃气灶具,其一个燃烧器上仅具有红外线火功能或者仅具有明火功能,燃烧器的功能较为单一。也有部分的燃气灶具,其在一个燃烧器上集成了红外线火和明火两个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整火的种类。但是该类的燃烧器一般是将红外线火设置于外环,将明火设置于内环,为便于明火的扩散,外环与内环之间需要具有较大的间距,由此造成外环和内环的总投影面积较小,火焰的区域较小,锅具的加热速度较慢且锅具容易受热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燃烧器以及燃气灶具,能够增加火焰区域的面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燃烧器,其包括炉头本体,所述炉头本体上具有朝上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设置有呈环状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凹槽分隔成第一配气腔和第二配气腔,所述第一配气腔呈环状,所述第二配气腔位于所述第一配气腔的内侧;外环火盖,盖设于所述第一配气腔上,所述外环火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气腔相连通的主火孔;红外线炉板,插设于所述第二配气腔内。上述方案具有下述至少一个技术效果:红外线炉板位于外环火盖的内侧,红外线炉板不会影响明火向外侧扩散,因此红外线炉板能够靠近或者贴靠于外环火盖,红外线炉板和外环火盖的纵向投影面积较大,火焰区域的面积也较大,能够使锅具具有更大的受热面积,锅具的受热更快,且受热更加均匀。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燃烧器,所述隔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红外线炉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上。以使红外线炉板与第二配气腔的底面之间隔开,便于燃气在第二配气腔内混合和扩散。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燃烧器,所述隔板的纵向投影位于所述外环火盖的纵向投影内。通过该结构可进一步减小红外线炉板与外环火盖之间的间距,增加红外线炉板的面积。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燃烧器,所述外环火盖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至贴靠所述隔板外侧壁的第一围边,以便于外环火盖的定位和密封。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燃烧器,所述主火孔设置在所述外环火盖的外侧壁上,以便于明火向外扩散。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燃烧器,所述外环火盖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位于所述主火孔下侧的稳焰孔,所述稳焰孔与所述第一配气腔相连通。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燃烧器,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稳焰孔的下侧。通过该结构,进入第一配气腔的燃气需要绕过第二凸台才可流动至主火孔和稳焰孔,以使燃气能够在第一配气腔内流动均匀。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燃烧器,所述第二配气腔的底面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围筒,所述第一围筒内插设有防干烧感温探头。通过防干烧感温探头可检测锅底温度。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燃烧器,所述第二配气腔的底面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围筒位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侧缘。通过该结构可将燃气气流均匀分散于第二配气腔内。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燃气灶具,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燃烧器。如上,红外线炉板位于外环火盖的内侧,红外线炉板不会影响明火向外侧扩散,因此红外线炉板能够靠近或者贴靠于外环火盖,红外线炉板和外环火盖的纵向投影面积较大,火焰区域的面积也较大,能够使锅具具有更大的受热面积,锅具的受热更快,且受热更加均匀。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图1为本技术燃烧器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燃烧器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燃烧器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燃烧器实施例中的炉头本体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实施例燃气灶具,其包括灶具主体、旋钮、燃烧器以及燃气阀(灶具主体、旋钮和燃气阀在附图中未示出),燃烧器和燃气阀均设置于灶具主体上,燃烧器与燃气阀通过管道连通,旋钮与燃气阀相连接。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燃烧器,其包括炉头本体10、外环火盖20以及红外线炉板30。其中,参照图2至图4,炉头本体10上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凹槽、第一进气管12以及第二进气管13,凹槽的底面设置有呈环状的隔板14,隔板14将凹槽分隔成第一配气腔41和第二配气腔42,该第一配气腔41也呈环状,第二配气腔42位于第一配气腔41的内侧。在第一配气腔41的底面开设有同时连通第一进气管12和第一配气腔41的第一进气口15,在第二配气腔42的底面开设有同时连通第二进气管13和第二配气腔42的第二进气口16。在隔板1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141,在凹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呈环状的第二凸台111。在外环火盖2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主火孔21和稳焰孔22,稳焰孔22位于主火孔21的下侧,在外环火盖20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围边23和第二围边24,第二围边24位于第一围边23的外侧。红外线炉板30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气孔。在装配时,外环火盖20盖设于第一配气腔41上,第一围边23贴靠隔板14的外侧壁,第二围边24贴靠凹槽的内侧壁,第二凸台111位于稳焰孔22和主火孔21的下侧,隔板14的纵向投影位于外环火盖20的纵向投影内。红外线炉板30插设于第二配气腔42内。红外线炉板30位于第一凸台141的上方。如上,外环火盖20对应于明火,红外线炉板30对应于红外线火,明火位于外侧,以使明火能够向外侧扩散。而红外线炉板30位于外环火盖20的内侧,红外线炉板30不会影响明火向外侧扩散,因此红外线炉板30能够靠近或者贴靠于外环火盖20,红外线炉板30和外环火盖20的纵向投影面积较大,火焰区域的面积也较大,能够使锅具具有更大的受热面积,锅具受热更快,且受热更加均匀。在第二配气腔42的底面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围筒17,第一围筒17内插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炉头本体,所述炉头本体上具有朝上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设置有呈环状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凹槽分隔成第一配气腔和第二配气腔,所述第一配气腔呈环状,所述第二配气腔位于所述第一配气腔的内侧;/n外环火盖,盖设于所述第一配气腔上,所述外环火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气腔相连通的主火孔;/n红外线炉板,插设于所述第二配气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头本体,所述炉头本体上具有朝上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设置有呈环状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凹槽分隔成第一配气腔和第二配气腔,所述第一配气腔呈环状,所述第二配气腔位于所述第一配气腔的内侧;
外环火盖,盖设于所述第一配气腔上,所述外环火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气腔相连通的主火孔;
红外线炉板,插设于所述第二配气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红外线炉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纵向投影位于所述外环火盖的纵向投影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延伸至贴靠所述隔板外侧壁的第一围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林周光辉夏国平谢春光龚伟泉麦正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