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回收丙烯的气液分离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39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回收丙烯的气液分离罐,包括罐体,罐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气液分离室、进气腔和第一气液分离室;进气腔与第一气液分离室之间通过通风板隔开;通风板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第二气液分离室和进气腔通过隔板隔开;隔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形孔;隔板的圆形孔内焊接固定有通风管;通风管向下穿过通风板至第一气液分离室的底部;通风管外壁上位于第一气液分离室的部分固设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与罐体内壁之间形成螺旋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室内固设有多个集液板,多个集液板交错设置,形成S型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气液分离效果,提高了丙烯的回收率,减小了资源浪费,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A gas-liquid separator for propylene reco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回收丙烯的气液分离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回收丙烯的气液分离罐,属于化工设备

技术介绍
在聚丙烯生产过程中,在丙烯单体的精制、聚合反应和聚丙烯粉料闪蒸过程中,都会有含大量丙烯单体的尾气排出。同时排放的气体是经常波动的。目前普遍采用压缩冷凝的办法来回收排放尾气中的丙烯,冷凝的压力在1.6MPaG~2.3MPaG,冷凝介质一般采用循环冷却水,冷凝得到的气液混合物通过气液分离罐进行分离,得到丙烯液体;而现有技术中气液分离罐对丙烯液体进行回收时,往往液体丙烯与气体物质的分离不彻底,有部分丙烯液体随气体带走,气液分离效果差,降低了丙烯的回收率,造成了资源浪费,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回收丙烯的气液分离罐,可以提高气液分离效果,提高了丙烯的回收率,减小了资源浪费,同时也保护了环境。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回收丙烯的气液分离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气液分离室、进气腔和第一气液分离室;所述进气腔与第一气液分离室之间通过通风板隔开;所述通风板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室和进气腔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形孔;所述隔板的圆形孔内焊接固定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向下穿过通风板至第一气液分离室的底部;所述通风管外壁上位于第一气液分离室的部分固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罐体内壁之间形成螺旋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室内固设有多个集液板,多个集液板交错设置,形成S型气流通道。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孔倾斜设置;所述通风孔的倾斜方向与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同。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管的底端距离罐体的底部一定距离;所述通风管的底端设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为锥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集液板包括倾斜长边,倾斜长边的一端固定在罐体的内壁上,倾斜长边的另一端设有倾斜短边,所述倾斜短边与倾斜长边之间形成钝角,所述倾斜长边和倾斜短边均向下倾斜。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竖直放置,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出气口,罐体的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上设有开关阀;所述罐体的底部周向均匀设有多个支腿。进一步地,所述进气腔相对应罐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进一步地,所述通风板为圆形板;所述通风板的外周面与罐体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隔板为圆形板,所述隔板的外周面与罐体焊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管为圆管;所述通风管竖直设置在罐体的轴心线上。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可以提高气液分离效果,提高了丙烯的回收率,减小了资源浪费,同时也保护了环境。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2-进气腔,3-通风板,4-通风孔,5-第一气液分离室,6-螺旋叶片,7-导流罩,8-通气管,9-隔板,10-第二气液分离室,11-集液板,12-出气口,13-出液口,14-开关阀,15-支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用于回收丙烯的气液分离罐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回收丙烯的气液分离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竖直放置,所述罐体1的顶部设有出气口12,罐体1的底部设有出液口13,所述出液口13上设有开关阀14;所述罐体1的底部周向均匀设有多个支腿15。所述罐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气液分离室10、进气腔2和第一气液分离室5;所述进气腔2相对应罐体1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腔2与第一气液分离室5之间通过通风板3隔开;所述通风板3为圆形板;所述通风板3的外周面与罐体1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通风板3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4;所述通风孔4倾斜设置;所述通风孔4的倾斜方向与螺旋叶片6的旋向相同。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室10和进气腔2通过隔板9隔开;所述隔板9为圆形板,所述隔板9的外周面与罐体1焊接固定;所述隔板9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形孔;所述隔板9的圆形孔内焊接固定有通风管8;所述通风管8为圆管;所述通风管8竖直设置在罐体1的轴心线上;所述通风管8向下穿过通风板3至第一气液分离室5的底部;所述通风管8外壁上位于第一气液分离室5的部分固设有螺旋叶片6;所述螺旋叶片6与罐体1内壁之间形成螺旋气流通道;所述通风管8的底端距离罐体1的底部一定距离;所述通风管8的底端设有导流罩7;所述导流罩7为锥形结构;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室10内固设有多个集液板11,多个集液板11交错设置,形成S型气流通道;所述集液板11包括倾斜长边,倾斜长边的一端固定在罐体1的内壁上,倾斜长边的另一端设有倾斜短边,所述倾斜短边与倾斜长边之间形成钝角,所述倾斜长边和倾斜短边均向下倾斜,有助于液体下流。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进入进气腔2中的冷凝后的气液混合气体经通风孔4产生旋风进入螺旋叶片6与罐体1内壁之间形成螺旋气流通道旋转下行,在此过程中比重较大的丙烯液体在重力和旋转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沿螺旋气流通道的内壁下行并聚集增多,最后落到罐体1底部收集;含少量丙烯液体的气体则继续经过导流罩7沿通气管8上行,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室10,通过交错设置的集液板11进行进一步气液分离,集液板11设置的层数越多,气液分离的越彻底,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集液板11的数量;集液板11倾斜设置,有利于丙烯液体的下流;所述分离出来的丙烯液体通过通气管8落到罐体1的底部收集;打开开关阀14,收集的丙烯液体可以从出液口13排出,进行回收;气液分离后的气体从出气口312排出。本技术可以提高气液分离效果,提高了丙烯的回收率,减小了资源浪费,同时也保护了环境。以上所述为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技术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回收丙烯的气液分离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气液分离室(10)、进气腔(2)和第一气液分离室(5);所述进气腔(2)与第一气液分离室(5)之间通过通风板(3)隔开;所述通风板(3)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4);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室(10)和进气腔(2)通过隔板(9)隔开;所述隔板(9)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形孔;所述隔板(9)的圆形孔内焊接固定有通风管(8);所述通风管(8)向下穿过通风板(3)至第一气液分离室(5)的底部;所述通风管(8)外壁上位于第一气液分离室(5)的部分固设有螺旋叶片(6);所述螺旋叶片(6)与罐体(1)内壁之间形成螺旋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室(10)内固设有多个集液板(11),多个集液板(11)交错设置,形成S型气流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回收丙烯的气液分离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气液分离室(10)、进气腔(2)和第一气液分离室(5);所述进气腔(2)与第一气液分离室(5)之间通过通风板(3)隔开;所述通风板(3)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4);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室(10)和进气腔(2)通过隔板(9)隔开;所述隔板(9)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形孔;所述隔板(9)的圆形孔内焊接固定有通风管(8);所述通风管(8)向下穿过通风板(3)至第一气液分离室(5)的底部;所述通风管(8)外壁上位于第一气液分离室(5)的部分固设有螺旋叶片(6);所述螺旋叶片(6)与罐体(1)内壁之间形成螺旋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室(10)内固设有多个集液板(11),多个集液板(11)交错设置,形成S型气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回收丙烯的气液分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4)倾斜设置;所述通风孔(4)的倾斜方向与螺旋叶片(6)的旋向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回收丙烯的气液分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8)的底端距离罐体(1)的底部一定距离;所述通风管(8)的底端设有导流罩(7);所述导流罩(7)为锥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居正赵世龙赵治清朱向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寿光健元春化工有限公司潍坊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