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勇专利>正文

一种夹持机构、组合桌子及电子设备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34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主杆、底板、腰板、杆套组件及定位件,底板固定于主杆一端,腰板与主杆滑动连接,以与底板共同配合实现夹持功能;杆套组件与腰板连接,定位件设置于杆套组件内,且套设于主杆外;定位件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杆套组件对应凸起的位置设置有滑槽,且杆套组件内远离滑槽的一侧设置有阻挡部,以限制定位件对应阻挡部的一侧发生滑动;夹持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杆套组件内,且一端与定位件抵持,另一端与杆套组件的内壁抵持。如此设计的夹持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组合桌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夹持装置。

A clamping mechanism, combined tabl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lam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持机构、组合桌子及电子设备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夹持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夹持机构、组合桌子及电子设备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夹持工具一般分为弹簧夹和螺纹夹,弹簧夹通过在转动连接的两个夹板之间设置弹性件,在杠杆原理和弹性件的作用下实现夹持功能;螺纹夹通过螺杆和两个夹板螺纹连接,实现夹持功能。通过弹簧夹进行夹持时,不能调节夹持的力度,容易在被夹持物上留下夹痕,而且夹持的范围受限;通过螺纹夹进行夹持时,需要在螺杆上旋转夹板,夹持过程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夹持机构、组合桌子及电子设备夹持装置。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主杆、底板、腰板、杆套组件及定位件,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主杆一端,所述腰板与所述主杆滑动连接,以与所述底板共同配合实现夹持功能;所述杆套组件与所述腰板连接,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杆套组件内,且套设于所述主杆外;所述定位件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杆套组件对应所述凸起的位置设置有滑槽,且所述杆套组件内远离所述滑槽的一侧设置有阻挡部,以限制所述定位件对应所述阻挡部的一侧发生滑动;所述夹持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杆套组件内,且一端与所述定位件抵持,另一端与所述杆套组件的内壁抵持。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进一步包括连接杆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杆套组件包括第一杆套和第二杆套,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杆套内,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杆套内;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主杆滑动连接,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杆套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杆套内,所述腰板与所述第二杆套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杆套的内壁抵持,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抵持。优选地,所述第一杆套靠近所述第二杆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抵持部抵持,另一端与所述定位件抵持;所述第二杆套靠近所述第一杆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持部,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杆套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抵持部,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持部抵持,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抵持部抵持。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弹簧、弹片中任一种,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弹簧、弹片中任一种。优选地,所述主杆设置于所述底板的边缘,或者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中间。优选地,所述定位件的内壁设置有防滑层;或者所述定位件至少内壁由防滑材质制成。优选地,所述主杆上阵列设置有卡点,所述定位件倾斜之后通过所述内壁与所述卡点固定。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夹持装置,所述电子设备夹持装置包括固定件及上述的夹持机构,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夹持机构的主杆之上。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插接部、卡接部及折弯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卡接部通过所述折弯部连接;所述插接部设有内螺纹,所述主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主杆与所述插接部螺纹连接;所述卡接部用于固定电子设备。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组合桌子,所述组合桌子包括桌板、定位件及上述的夹持机构,所述桌板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主杆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桌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主杆连接,所述定位件插入所述调节孔和连接孔可将所述桌板固定于所述夹持机构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夹持机构、组合桌子及电子设备夹持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杆套组件与主杆滑动连接,以使腰板与底板共同配合实现夹持功能,通过在定位件上设置凸起,并在杆套组件内设置阻挡部和滑槽,以供用户通过对由滑槽穿出的凸起施力,使定位件在阻挡部的抵持下由倾斜状态变化为水平状态,以调节腰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即调节夹持范围,并在解除对凸起的施力后,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定位件由水平状态变化为倾斜状态,以使定位件与主杆抵持,进而使腰板固定,即实现夹持功能,如此设计的夹持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夹持范围可在主杆长度范围内随意调整,增加夹持机构的使用范围。2.第一杆套与第二杆套通过连接杆连接,并在第二杆套内设置第二弹性件,使第二杆套与连接杆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以使腰板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发生弹性位移,以防止腰板与被夹持物的刚性接触而损坏被夹持物。3.当主杆设置于底板的边缘,以使底板能够插入被夹持物的深度更深,进而使夹持机构夹持得更牢固;当主杆设置于底板的中间,以使夹持机构的造型更美观。4.在定位件的内壁设置有防滑层,或者定位件由防滑材质制成,以增大定位件与主杆的摩擦力,防止定位件在主杆上发生位移而导致无法固定腰板,即无法固定夹持机构。5.主杆上阵列设置有卡点,使定位件倾斜之后通过与卡点抵持实现固定,以增大定位件与主杆的摩擦力,防止定位件在主杆上发生位移而导致无法固定腰板,即无法固定夹持机构。6.主杆远离底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孔,以使夹持机构可以与外部的连接组件组合使用。7.桌板上设置连接件,连接件上设置调节孔,以使桌板通过连接件与主杆连接,并通过定位件插入调节孔和连接孔,以将桌板固定与夹持机构上,便于用户在组合桌子上放置物品。8.通过在夹持机构上设置固定件以固定电子设备,以使用户通过电子设备夹持装置夹持电子设备,便于用户观看。9.通过折弯部连接插接部和卡接部,并在插接部上设置内螺纹,主杆上设置外螺纹,使固定件与夹持机构通过螺纹连接,以在电子设备固定与卡接部时,通过折弯部随意调整观看电子设备的角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夹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夹持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夹持机构的沙发应用场景第一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夹持机构的沙发应用场景第二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5中B处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夹持机构的书桌应用场景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变形实施例夹持机构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组合桌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组合桌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电子设备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夹持机构;11、主杆;12、底板;13、腰板;14、杆套组件;15、定位件;16、第一弹性件;17、第二弹性件;18、连接杆;141、第一杆套;142、第二杆套;1411、第一抵持部;1421、第二抵持部;181、第三抵持部;111、卡点;112、连接孔;151、凸起;143、滑槽;144、阻挡部;P、沙发;Q、支脚;M、书桌;N、书夹;R、床;2、组合桌子;21、桌板;22、定位件;23、夹持机构;211、连接件;2111、调节孔;231、主杆;2311、连接孔;3、电子设备夹持装置;31、固定件;32、夹持机构;321、主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主杆、底板、腰板、杆套组件及定位件,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主杆一端,所述腰板与所述主杆滑动连接,以与所述底板共同配合实现夹持功能;/n所述杆套组件与所述腰板连接,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杆套组件内,且套设于所述主杆外;/n所述定位件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杆套组件对应所述凸起的位置设置有滑槽,且所述杆套组件内远离所述滑槽的一侧设置有阻挡部,以限制所述定位件对应所述阻挡部的一侧发生滑动;/n所述夹持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杆套组件内,且一端与所述定位件抵持,另一端与所述杆套组件的内壁抵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主杆、底板、腰板、杆套组件及定位件,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主杆一端,所述腰板与所述主杆滑动连接,以与所述底板共同配合实现夹持功能;
所述杆套组件与所述腰板连接,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杆套组件内,且套设于所述主杆外;
所述定位件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杆套组件对应所述凸起的位置设置有滑槽,且所述杆套组件内远离所述滑槽的一侧设置有阻挡部,以限制所述定位件对应所述阻挡部的一侧发生滑动;
所述夹持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杆套组件内,且一端与所述定位件抵持,另一端与所述杆套组件的内壁抵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进一步包括连接杆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杆套组件包括第一杆套和第二杆套,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杆套内,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杆套内;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主杆滑动连接,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杆套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杆套内,所述腰板与所述第二杆套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杆套的内壁抵持,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抵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套靠近所述第二杆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抵持部抵持,另一端与所述定位件抵持;
所述第二杆套靠近所述第一杆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持部,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杆套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抵持部,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持部抵持,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刘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