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昊睿专利>正文

呼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250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呼吸器,包括背带,所述背带的外侧安装有与背带尺寸吻合的高压气瓶,所述高压气瓶的输气端连接有传输氧气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防护面罩,所述背带与高压气瓶的另一面连接有高压气瓶固定带,所述背垫的上方连接有弧形结构的脊柱防护套,所述粘沾接头对应设置的粘沾固定头固定于高压气瓶固定带的侧面;采用“□”结构的背垫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脊柱防护套,垫扣在救援人员的腰部和脊柱处,隔离高压气瓶与救援人员腰部和脊柱之间的距离,减轻高压气瓶底部与救援人员腰部和脊柱之间的压力,直接完成的防护救援者整体背部,增加使用的舒适度。

respi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呼吸器。
技术介绍
正压式呼吸器是一种自给开放式空呼吸器,供消防员或抢险救护人员在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等各种环境下安全有效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正压式呼吸器配有视野广阔、明亮、气密良好的全面罩,供气装置配有体积较小、重量轻、性能稳定的新型供气阀,选用高强度背板和安全系数较高的优质高压气瓶。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使用时救援者的脊柱受力较大,长期使用容易造成脊柱受损,背负不够舒适;2、使用结束后,防护面罩需要时刻手持,自动垂落时容易造成输气管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呼吸器,具有采用脊柱人工学时刻防护人体脊柱,减少脊柱受损,增加佩戴舒适度和特设有防护面罩固定装置,不用时刻手持,方便防护面罩的固定,减少输气管的受损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器,包括背带,所述背带的外侧安装有与背带尺寸吻合的高压气瓶,所述高压气瓶的输气端连接有传输氧气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防护面罩,所述背带与高压气瓶的另一面连接有高压气瓶固定带,所述背带与高压气瓶连接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截面为“□”型结构的背垫,所述背垫的上方连接有弧形结构的脊柱防护套;所述防护面罩的上方设置有粘沾接头,所述粘沾接头对应设置的粘沾固定头固定于高压气瓶固定带的侧面。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背垫的边角周围为纯棉质材质。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脊柱防护套的长度与高压气瓶的圆柱形部分长度相同,且脊柱防护套与背带之间为一体结构。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输气管与背带所在的肩带之间为活动连接。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粘沾固定头与粘沾接头之间构成粘合结构,且粘沾固定头与粘沾接头安装的方式均为缝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结构的背垫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脊柱防护套,垫扣在救援人员的腰部和脊柱处,隔离高压气瓶与救援人员腰部和脊柱之间的距离,减轻高压气瓶底部与救援人员腰部和脊柱之间的压力,直接完成的防护救援者整体背部,增加使用的舒适度。2、采用粘沾接头与粘沾固定头粘沾的方式,将防护面罩通过高压气瓶固定带与高压气瓶固定起来,实现防护面罩的固定的目的,方便固定防护面罩,保证在不使用时防护面罩方便携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背带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背带;11、背垫;12、高压气瓶固定带;13、脊柱防护套;2、高压气瓶;3、输气管;4、防护面罩;41、粘沾固定头;42、粘沾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器,包括背带1,所述背带1的外侧安装有与背带1尺寸吻合的高压气瓶2,所述高压气瓶2的输气端连接有传输氧气的输气管3,所述输气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防护面罩4,所述背带1与高压气瓶2的另一面连接有高压气瓶固定带12,所述背带1与高压气瓶2连接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截面为“□”型结构的背垫11,所述背垫11的上方连接有弧形结构的脊柱防护套13;所述防护面罩4的上方设置有粘沾接头42,所述粘沾接头42对应设置的粘沾固定头41固定于高压气瓶固定带12的侧面。本实施方案中:采用“□”结构的背垫11,垫扣在救援人员的腰部,隔离高压气瓶2与救援人员腰部之间的距离,减轻高压气瓶2底部与救援人员腰部之间的压力,减少背负对救援人员腰部造成的损伤,采用脊柱防护套13人体工程学的方式,实现脊柱防护套13贴合在人体工程学的脊柱处,增加脊柱与高压气瓶2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脊柱受到的压力,保护救援人员的脊柱,利用输气管3与背带1之间活动连接,防护面罩4的不断移动带动输气管3与背带1之间滑动,在拉扯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拉动输气管3,减少输气管3的拉扯磨损,采用粘沾接头42与粘沾固定头41粘沾的方式,实现防护面罩4的固定,方便携带,方便固定防护面罩4。具体的,背垫11的边角周围为纯棉质材质。本实施例中:背垫11与救援人员背部接触,不会磨损背部,增加背垫11的柔软度,同时也可以起到吸汗,防背部粘沾的作用。具体的,脊柱防护套13的长度与高压气瓶2的圆柱形部分长度相同,且脊柱防护套13与背带1之间为一体结构。本实施例中:脊柱防护套13整体符合人体工程学,脊柱防护套13贴合在人体脊柱上,将人体脊柱防护起来,减少对脊柱的伤害。具体的,输气管3与背带1所在的肩带之间为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防护面罩4的不断拉扯,输气管3与背带1之间活动滑动,不会造成对输气管3强力拉扯的损坏。具体的,粘沾固定头41与粘沾接头42之间构成粘合结构,且粘沾固定头41与粘沾接头42安装的方式均为缝合连接。本实施例中:防护面罩4通过粘沾固定头41与粘沾接头42之间的粘合,实现防护面罩4的固定收纳,保证在不使用时,防护面罩4不用手持,方便收纳防护面罩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背带1自带的双肩带,直接背负在救援人员的双肩上,背垫11直接贴合在救援人员的腰部,背垫11隔离高压气瓶2与救援人员腰部之间的距离,减轻高压气瓶2底部与救援人员腰部之间的压力,减少背负对救援人员腰部造成的损伤,与此同时脊柱防护套13直接贴合在人体工程学的脊柱处,增加脊柱与高压气瓶2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脊柱受到的压力,保护救援人员的脊柱,整体贴合人体背部工程学,由于防护面罩4与高压气瓶2之间连接的输气管3与背带1之间活动连接,在拉扯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拉动输气管3,减少输气管3的拉扯磨损,使用结束后,将防护面罩4的粘沾接头42直接粘贴在高压气瓶固定带12背部的粘沾固定头41上,直接完成对防护面罩4的固定,方便携带,方便固定防护面罩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器,包括背带(1),所述背带(1)的外侧安装有与背带(1)尺寸吻合的高压气瓶(2),所述高压气瓶(2)的输气端连接有传输氧气的输气管(3),所述输气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防护面罩(4),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1)与高压气瓶(2)的另一面连接有高压气瓶固定带(12),所述背带(1)与高压气瓶(2)连接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截面为“□”型结构的背垫(11),所述背垫(11)的上方连接有弧形结构的脊柱防护套(13),所述防护面罩(4)的上方设置有粘沾接头(42),所述粘沾接头(42)对应设置的粘沾固定头(41)固定于高压气瓶固定带(12)的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器,包括背带(1),所述背带(1)的外侧安装有与背带(1)尺寸吻合的高压气瓶(2),所述高压气瓶(2)的输气端连接有传输氧气的输气管(3),所述输气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防护面罩(4),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1)与高压气瓶(2)的另一面连接有高压气瓶固定带(12),所述背带(1)与高压气瓶(2)连接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截面为“□”型结构的背垫(11),所述背垫(11)的上方连接有弧形结构的脊柱防护套(13),所述防护面罩(4)的上方设置有粘沾接头(42),所述粘沾接头(42)对应设置的粘沾固定头(41)固定于高压气瓶固定带(12)的侧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昊睿
申请(专利权)人:胡昊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