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指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08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指板,包括手部支撑板、腕部支撑板和肩带,所述手部支撑板和所述腕部支撑板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弯曲部,且所述弯曲部向所述手部支撑板的小拇指一侧弯曲,且所述腕部支撑板与所述手部支撑板之间的夹角α为150°‑160°,所述腕部支撑板与所述手部支撑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手部支撑板的前端根据手指形状呈五指分体式结构,且每个手指支撑板的指关节部位以及指根处均设置有绑带;所述手指支撑板的大拇指一侧以及所述腕部支撑板上均设置有挂柄,且两个所述挂柄位于同一侧,所述肩带两端安装有挂扣。有益效果在于:能够使手腕部保持功能位,从而便于手部功能的恢复;能够对手臂肘关节处进行支撑固定,从而保证上臂处于伸直状态。

A finger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指板
本技术涉及康复理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指板。
技术介绍
分指板主要用于训练手指的分开和伸展,适用于脑梗死、脑出血、脑瘤等各种病因引起的手指功能障碍。通过分指板对手部进行支撑,并利用固定带或间隔块对手指进行分离固定,从而使手指保持伸直并张开状态。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分指板在使用时,手掌与腕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无法使手腕保持在功能位(功能位是指能使肢体发挥最大功能的位置,肢体受伤后,一般需要将其固定在功能位置,它是依据该部位功能的需求而综合考虑得出的一种位置),不利于手部功能的恢复,而且在需要保证上臂伸直时,也不能对肘关节进行支撑矫正,尤其对于整个手臂均失去活动功能的患者来说,使用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分指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分指板无法保持手腕的功能位,以及不能对手臂肘关节进行支撑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能够通过弯曲部保持手腕的功能位,而且能够通过肘关节支撑板对手臂肘关节部位进行支撑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指板,包括手部支撑板、腕部支撑板和肩带,所述手部支撑板和所述腕部支撑板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弯曲部,且所述弯曲部向所述手部支撑板的小拇指一侧弯曲,且所述腕部支撑板与所述手部支撑板之间的夹角α为150°-160°,所述腕部支撑板与所述手部支撑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手部支撑板的前端根据手指形状呈五指分体式结构,且每个手指支撑板的指关节部位以及指根处均设置有绑带;所述手指支撑板的大拇指一侧以及所述腕部支撑板上均设置有挂柄,且两个所述挂柄位于同一侧,所述肩带两端安装有挂扣,所述肩带通过所述挂扣可拆卸的安装在两个挂孔上;所述腕部支撑板远离所述手部支撑板的一端安装有可拆卸的肘关节支撑板,且所述腕部支撑板和所述肘关节支撑板上均设置有绑带。采用上述一种分指板,将手部放置在所述手部支撑板上,并利用所述绑带将手指及手掌固定在所述手部支撑板上,再利用所述绑带将手腕及小臂固定在所述腕部支撑板上,所述弯曲部可保持手腕的功能位,从而便于手部及腕部功能的恢复,所述肘关节支撑板可满足患者不同体位矫正需求,佩戴者卧位需要保证上臂伸直时,可将所述肘关节支撑板安装在所述腕部支撑板的尾部,从而对上臂进行支撑,佩戴者采取坐位时,可将所述肘关节支撑板拆除,将所述肩带安装在所述挂柄上,通过佩戴所述肩带保证患者肩部处于功能位。作为优选,所述手部支撑板、所述腕部支撑板均为可弯曲定位的板材,该板材包括设置在内部的钢板和包裹在钢板外侧的硅胶层。作为优选,所述绑带为魔术贴。作为优选,所述手部支撑板的掌心部位设置有充气气囊,且所述充气气囊共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手部支撑板的正反面两侧,所述充气气囊的充气嘴位于所述手部支撑板的侧面。作为优选,所述手指支撑板正反两面以及所述充气气囊的表面均设置有按摩粒。作为优选,所述手部支撑板和所述腕部支撑板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气孔。作为优选,所述肘关节支撑板为硬质塑料板,与所述腕部支撑板之间通过拉链连接在一起。有益效果:1、本技术能够使手腕部保持功能位,从而便于手部功能的恢复;2、能够对手臂肘关节处进行支撑固定,从而保证上臂处于伸直状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断面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手部支撑板;101、通气孔;102、手指支撑板;103、钢板;104、硅胶层;2、挂柄;3、绑带;4、按摩粒;5、充气嘴;6、充气气囊;7、弯曲部;8、腕部支撑板;9、肩带;901、挂扣;10、拉链;11、肘关节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指板,包括手部支撑板1、腕部支撑板8和肩带9,所述手部支撑板1和所述腕部支撑板8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弯曲部7,且所述弯曲部7向所述手部支撑板1的小拇指一侧弯曲,且所述腕部支撑板8与所述手部支撑板1之间的夹角α为150°-160°,所述腕部支撑板8与所述手部支撑板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手部支撑板1的前端根据手指形状呈五指分体式结构,且每个手指支撑板102的指关节部位以及指根处均设置有绑带3;所述手指支撑板102的大拇指一侧以及所述腕部支撑板8上均设置有挂柄2,且两个所述挂柄2位于同一侧,所述肩带9两端安装有挂扣901,所述肩带9通过所述挂扣901可拆卸的安装在两个挂孔上;所述腕部支撑板8远离所述手部支撑板1的一端安装有可拆卸的肘关节支撑板11,且所述腕部支撑板8和所述肘关节支撑板11上均设置有绑带3。作为优选,所述手部支撑板1、所述腕部支撑板8均为可弯曲定位的板材,该板材包括设置在内部的钢板103和包裹在钢板103外侧的硅胶层104,如此设置,便于使手部支撑板1和腕部支撑板8能够反复弯曲,且弯曲后可定型,从而便于对手部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表层的硅胶层104可提高分指板表面柔软度,从而提高佩戴舒适度。所述绑带3为魔术贴,如此设置,便于根据患者的手指、手腕粗细以及手掌大小进行松紧调节。所述手部支撑板1的掌心部位设置有充气气囊6,且所述充气气囊6共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手部支撑板1的正反面两侧,所述充气气囊6的充气嘴5位于所述手部支撑板1的侧面,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充气嘴5对充气气囊6进行充气,从而使充气气囊6鼓起,对手心部位进行支撑,从而提高手掌放置的舒适度。所述手指支撑板102正反两面以及所述充气气囊6的表面均设置有按摩粒4,如此设置,便于使分指板两面都可使用,从而使左右手均可佩戴,同时按摩粒4可在患者佩戴时,对手指以及掌心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所述手部支撑板1和所述腕部支撑板8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气孔101,如此设置,便于提高分指板佩戴时,手掌及腕部的透气性。所述肘关节支撑板11为硬质塑料板,与所述腕部支撑板8之间通过拉链10连接在一起,如此设置,便于肘关节支撑板11与腕部支撑板8的连接和拆分,同时硬质塑料板制成的肘关节支撑板11能够保证肘关节两侧的上下臂之间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从而使上臂保持伸直状态。采用上述结构,将手部放置在所述手部支撑板1上,并利用所述绑带3将手指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指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手部支撑板(1)、腕部支撑板(8)和肩带(9),所述手部支撑板(1)和所述腕部支撑板(8)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弯曲部(7),且所述弯曲部(7)向所述手部支撑板(1)的小拇指一侧弯曲,且所述腕部支撑板(8)与所述手部支撑板(1)之间的夹角α为150°-160°,所述腕部支撑板(8)与所述手部支撑板(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手部支撑板(1)的前端根据手指形状呈五指分体式结构,且每个手指支撑板(102)的指关节部位以及指根处均设置有绑带(3);/n所述手指支撑板(102)的大拇指一侧以及所述腕部支撑板(8)上均设置有挂柄(2),且两个所述挂柄(2)位于同一侧,所述肩带(9)两端安装有挂扣(901),所述肩带(9)通过所述挂扣(901)可拆卸的安装在两个挂孔上;/n所述腕部支撑板(8)远离所述手部支撑板(1)的一端安装有可拆卸的肘关节支撑板(11),且所述腕部支撑板(8)和所述肘关节支撑板(11)上均设置有绑带(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指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手部支撑板(1)、腕部支撑板(8)和肩带(9),所述手部支撑板(1)和所述腕部支撑板(8)的连接部位设置有弯曲部(7),且所述弯曲部(7)向所述手部支撑板(1)的小拇指一侧弯曲,且所述腕部支撑板(8)与所述手部支撑板(1)之间的夹角α为150°-160°,所述腕部支撑板(8)与所述手部支撑板(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手部支撑板(1)的前端根据手指形状呈五指分体式结构,且每个手指支撑板(102)的指关节部位以及指根处均设置有绑带(3);
所述手指支撑板(102)的大拇指一侧以及所述腕部支撑板(8)上均设置有挂柄(2),且两个所述挂柄(2)位于同一侧,所述肩带(9)两端安装有挂扣(901),所述肩带(9)通过所述挂扣(901)可拆卸的安装在两个挂孔上;
所述腕部支撑板(8)远离所述手部支撑板(1)的一端安装有可拆卸的肘关节支撑板(11),且所述腕部支撑板(8)和所述肘关节支撑板(11)上均设置有绑带(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指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斯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