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9596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扇,包括第一出风部及驱动部,第一出风部包括第一基体,第一基体的表面伸出若干第一扇叶,驱动部包括转子及定子,定子与所述转子的内部中空,转子与第一基体连接,以使第一出风部转动,还包括支撑部,定子与转子与支撑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定子及转子的内部呈中空状,使风扇的结构更为简化,降低了驱动部工作过程中的载荷,使第一出风部能够在驱动部的驱动部下快速进行转动并形成气流,提高风扇的出风效率及工作功率,优化了风扇的使用性能。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及家电
,尤其涉及一种风扇。
技术介绍
风扇作为主要的空气流通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工作等场所。传统风扇一般通过置于风扇中心的转轴带动扇叶转动,扇叶推动空气形成气流,转轴与风扇中心处结构连接后使风扇中心呈实体结构,导致风扇较为笨重,影响风扇的工作效率及出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以克服风扇的工作效率低及出风效果差的缺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扇,包括第一出风部、支撑部及驱动部,所述第一出风部包括第一基体,所述第一基体的表面伸出若干第一扇叶,所述驱动部包括转子及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的内部中空,所述转子与所述第一基体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出风部转动,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均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设有多个,且沿所述转子的周向分布。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不少于两个且沿所述转子的轴向并列分布。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单元及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转子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定子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第三连接单元,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之间穿过,并与所述定子相对固定。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呈闭环形。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呈闭环型,沿所述转子的周向排布有不少于两个的所述定子。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支撑部、所述定子相对固定,所述固定座的内部中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区与安装区,所述固定区与安装区间隔排列,所述定子安装于所述安装区,所述支撑部安装于所述固定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二出风部包括第二基体,所述第二基体套接于所述第一基体外部,沿所述第二基体表面向所述第一基体伸出若干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伸向所述第二基体,所述第一扇叶的迎风面朝向与所述第二扇叶的迎风面朝向相反,所述第一基体和/或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转子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出风部及第二出风部相对转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体包括多个第一单元,相邻所述第一单元可拆卸连接,每一所述第一单元均连接有所述第一扇叶;所述第二基体包括多个第二单元,相邻所述第二单元可拆卸连接,每一所述第二单元均连接有所述第二扇叶。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体上排布有多列所述第一扇叶和/或所述第二基体上排布有多列所述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基于所述第一基体或第二基体的轴线方向依次交替排列。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外圈及内圈,所述外圈及内圈之间形成容置腔体,所述第一出风部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所述第一基体与所述内圈或外圈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盖合于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出风口。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定子及转子的内部呈中空状,使风扇的结构更为简化,降低了驱动部工作过程中的载荷,使第一出风部能够在驱动部的驱动部下快速进行转动并形成气流,提高风扇的出风效率及工作功率,优化了风扇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风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风扇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风扇第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壳体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一出风部与第二出风部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一出风部与第二出风部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风扇出风的原理图;图8为驱动部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风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风扇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风扇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风扇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风扇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所示实施例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风扇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第八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风扇第九实施例中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所示实施例中定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风扇第十实施例中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所示实施例中的定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8,本实施例中的风扇包括第一出风部10、第二出风部20及驱动部30,第一出风部10包括第一基体11,第一基体11的边缘排列有若干第一扇叶12,第二出风部20包括第二基体21,第二基体21的边缘排列有若干第二扇叶22,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的迎风面方向相反,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沿第一基体11或第二基体21的轴线方向依次交替排列;驱动部30包括转子31及定子32,定子32包括若干绕线组321,转子31在靠近定子32的一侧设有磁环311,转子31与第一出风部10连接和/或第二出风部20连接,以使第一出风部10与第二出风部20相对转动。驱动部30中绕线组321通电后会产生磁场,该磁场与磁环311所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推定转子31旋转,转子31旋转过程中将带动第一出风部10和/或第二出风部20转动。因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依次交替排列,且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的迎风面方向相反,在第一出风部10与第二出风部20相对转动时,从外界进入风扇内的空气被第一扇叶12与第二扇叶22逐级向同一方向推动,使空气形成气流并且气流速度沿流动方向逐渐加大,使空气能够快速从风扇的一侧进入并经过加入后从风扇的另一侧排出,气流的加速时间短,出风量大且风速高,优化了风扇的出风质量。优选的,第一基体11上安装的第一扇叶12的数量与第二基体21上安装的第二扇叶22的数量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出风部、支撑部及驱动部,所述第一出风部包括第一基体,所述第一基体的表面伸出若干第一扇叶,所述驱动部包括转子及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的内部中空,所述转子与所述第一基体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出风部转动,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均与所述支撑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出风部、支撑部及驱动部,所述第一出风部包括第一基体,所述第一基体的表面伸出若干第一扇叶,所述驱动部包括转子及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的内部中空,所述转子与所述第一基体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出风部转动,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均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有多个,且沿所述转子的周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不少于两个且沿所述转子的轴向并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单元及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转子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定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单元及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转子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定子连接,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第三连接单元,所述第三连接单元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单元之间穿过,并与所述定子相对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呈闭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呈闭环型,沿所述转子的周向排布有不少于两个的所述定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支撑部、所述定子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内部中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周慧珠孙兴林孙叶琳骆兰英
申请(专利权)人:续客商城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