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缝合钳,包括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第一钳臂的首端与第二钳臂的首端通过销轴铰接,使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构成夹持缝针的钳嘴,第一钳臂的尾端外侧设置有套设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钳环,第二钳臂的尾端外侧设置有能够紧贴人手大鱼际肌的弧形掌托,在弧形掌托首端的第二钳臂上还固定连接套设拇指的钳环;第一钳头与钳环之间的第一钳臂的外侧还设置有线轴,线轴为中空圆柱体,线轴上套装有转套,线轴的另一端通过橡胶塞封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缝合钳,手持过程中不易疲劳,持针稳定性好,能够提高缝合力量;在缝合时不会出现放线过程的问题,不会妨碍医生的操作,方便快捷缝针且不会对患者伤口造成伤害。
A kind of suture force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合钳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缝合钳。
技术介绍
缝合钳是医疗上常用的医疗器械,尤其是外科的必备工具,主要由钳柄、钳环、钳齿扣合件等组成,实际使用中,主要有指套法、掌指法和掌握法三种方法来手缝合钳;其中的掌握法,在实际手术操作中,因在缝合打结的环节中,容易改变缝合针的方向,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因而作为手缝合钳的主要方法;掌握法,也叫一把抓或满把握法,即用手掌握拿缝合钳,具体为钳环紧贴大鱼际肌,拇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压在钳柄上并拢起固定作用,食指压在缝合钳前部近轴节处,利用拇指及大鱼肌和掌指关节活动推展,张合缝合钳的柄环上的钳齿扣合件及控制缝合钳的张口大小来持针。但是,在实际手术操作中采用掌握法手缝合钳具备如下缺陷:不符合人体力学及人体工程学原理,手易疲劳;2、持钳不稳,缝合力量不足,尤其是反缝时不易着力;3、因大鱼际肌在缝合钳上没有着力点,限制了手缝合钳的灵活使用;此外,现有缝合钳在夹针时,经常出现缝合线从线轴到缝合针拉伸过长,使医生进行缝合时很不方便,且容易造成患者伤口的再次损伤,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合钳,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手持过程中不易疲劳,持针稳定性好,能够提高缝合力量;在缝合时不会出现放线过程的问题,不会妨碍医生的操作,方便快捷缝针且不会对患者伤口造成伤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缝合钳,包括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设置于第一钳臂的首端,所述第二钳头设置于第二钳臂的首端,所述第一钳臂的首端与所述第二钳臂的首端通过销轴铰接,使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构成夹持缝针的钳嘴,所述第一钳臂的尾端外侧设置有套设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钳环,所述第二钳臂的尾端外侧设置有能够紧贴人手大鱼际肌的弧形掌托,在所述弧形掌托首端的所述第二钳臂上还固定连接套设拇指的钳环,所述第二钳臂的尾端内侧设置钳齿,所述第一钳臂的尾端内侧设置有与所述钳齿相对应的钳齿扣合齿;所述第一钳头与所述钳环之间的所述第一钳臂的外侧还设置有线轴,所述线轴为中空圆柱体,所述线轴上套装有转套,所述线轴的另一端通过橡胶塞封堵。优选地,所述第一钳头上还镶嵌有一照明光源,所述第一钳臂上嵌有光源开关和电池仓,所述照明光源通过导线与所述光源开关和电池仓连接。优选地,所述导线在所述第一钳臂的臂体内走线。优选地,套设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三个所述钳环的直径由所述第一钳臂的首端到尾端依次变小。优选地,所述弧形掌托和所述钳环上分别设置防滑纹。优选地,所述弧形掌托贴紧大鱼际肌的一侧上设置多个透气通孔。优选地,所述橡胶塞的外端设有凸台。优选地,所述第一钳臂与所述第一钳头一体成型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钳臂与所述第二钳头一体成型设置。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缝合钳,第一钳臂上的套设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钳环、第二钳臂上的弧形掌托以及弧形掌托首端固定连接套设拇指的钳环,使缝合钳的构造符合人体力学及人体工程学原理,手持过程中不易疲劳;在使用过程中,增加持针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手持缝合钳的缝合力量。2、本技术提供的缝合钳,缝合线缠绕在转套上,不会出现放线过长的现象,不会妨碍医生的操作,方便快捷缝针且不会对患者伤口造成伤害。3、本技术提供的缝合钳,在钳嘴的钳头上设置照明光源,使缝合钳在手术中自身具有照明功能,在人体内壁进行缝合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照明度,且在一定程度上使缝合过程不受外界电源、光线等条件的限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缝合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钳臂、2-第二钳臂、3-第一钳头、4-第二钳头、5-销轴、6-钳环、7-弧形掌托、8-钳齿、9-钳齿扣合齿、10-线轴、11-转套、12-橡胶塞、13-照明光源、14-光源开关、15-电池仓、16-导线、17-防滑纹、18-透气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合钳,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合钳,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钳臂1、第二钳臂2、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第一钳头3设置于第一钳臂1的首端,与第一钳臂1一体成型设置;第二钳头4设置于第二钳臂2的首端,与第二钳臂2一体成型设置;第一钳臂1的首端与第二钳臂2的首端通过销轴5铰接,使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4构成夹持缝针的钳嘴;第一钳臂1的尾端外侧设置有套设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钳环6,为了便于套设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钳环6与相应手指大小相匹配,从而进一步增强手持缝合钳的力度,三个钳环6的直径由第一钳臂1的首端到尾端依次变小;第二钳臂2的尾端外侧设置有能够紧贴人手大鱼际肌的弧形掌托7,在弧形掌托7首端的第二钳臂2上还固定连接套设拇指的钳环6,第二钳臂2的尾端内侧设置钳齿8,第一钳臂1的尾端内侧设置有与钳齿8相对应的钳齿扣合齿9。本实施例中,第一钳臂1上的套设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钳环6、第二钳臂2上的弧形掌托7以及弧形掌托7首端固定连接套设拇指的钳环6,使缝合钳的构造符合人体力学及人体工程学原理,手持过程中不易疲劳;在使用过程中,增加持针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手持缝合钳的缝合力量。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钳头3与钳环6之间的第一钳臂1的外侧还设置有线轴10,线轴10焊接到第一钳臂1上,线轴10为中空圆柱体,线轴10上套装有转套11,转套11能够在线轴10上转动,线轴10的另一端通过橡胶塞12封堵,橡胶塞12的外端设有凸台用于限位。使用时,钳嘴闭合对缝合针进行固定,缝合线缠绕在转套11上,根据使用的需要拉动缝合线带动转套11转动进行放线;缝合线缠绕在转套11上,不会出现放线过长的现象,不会妨碍医生的操作,方便快捷缝针且不会对患者伤口造成伤害。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钳头3上还镶嵌有一照明光源13,第一钳臂1上嵌有光源开关14和电池仓15,照明光源13通过导线16与光源开关14和电池仓15连接,导线16在第一钳臂1的臂体内走线;照明光源13的设置,使缝合钳在手术中自身具有照明功能,在人体内壁进行缝合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合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设置于第一钳臂的首端,所述第二钳头设置于第二钳臂的首端,所述第一钳臂的首端与所述第二钳臂的首端通过销轴铰接,使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构成夹持缝针的钳嘴,所述第一钳臂的尾端外侧设置有套设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钳环,所述第二钳臂的尾端外侧设置有能够紧贴人手大鱼际肌的弧形掌托,在所述弧形掌托首端的所述第二钳臂上还固定连接套设拇指的钳环,所述第二钳臂的尾端内侧设置钳齿,所述第一钳臂的尾端内侧设置有与所述钳齿相对应的钳齿扣合齿;所述第一钳头与所述钳环之间的所述第一钳臂的外侧还设置有线轴,所述线轴为中空圆柱体,所述线轴上套装有转套,所述线轴的另一端通过橡胶塞封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合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设置于第一钳臂的首端,所述第二钳头设置于第二钳臂的首端,所述第一钳臂的首端与所述第二钳臂的首端通过销轴铰接,使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构成夹持缝针的钳嘴,所述第一钳臂的尾端外侧设置有套设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钳环,所述第二钳臂的尾端外侧设置有能够紧贴人手大鱼际肌的弧形掌托,在所述弧形掌托首端的所述第二钳臂上还固定连接套设拇指的钳环,所述第二钳臂的尾端内侧设置钳齿,所述第一钳臂的尾端内侧设置有与所述钳齿相对应的钳齿扣合齿;所述第一钳头与所述钳环之间的所述第一钳臂的外侧还设置有线轴,所述线轴为中空圆柱体,所述线轴上套装有转套,所述线轴的另一端通过橡胶塞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头上还镶嵌有一照明光源,所述第一钳臂上嵌有光源开关和电池仓,所述照明光源通过导线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翠斌,
申请(专利权)人:陈翠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