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紧急避难仓用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6739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震紧急避难仓用固定机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本体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紧机构,所述卡紧机构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的顶部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本体、第一固定板、限位机构、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密封垫、卡紧机构、固定管、卡杆、拉环、滑块、弹簧、密封圈和卡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紧急避难仓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与楼层进行固定,同时稳定性差,从而造成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该地震紧急避难仓用固定机构,具备方便固定的优点,提高了紧急避难仓的实用性。

A fixed mechanism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she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震紧急避难仓用固定机构
本技术属于地震紧急避难仓
,尤其涉及一种地震紧急避难仓用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防护需要使用到紧急避难仓,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紧急避难仓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与楼层进行固定,同时稳定性差,从而造成使用不方便的现象,降低了紧急避难仓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震紧急避难仓用固定机构,具备方便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紧急避难仓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与楼层进行固定,同时稳定性差,从而造成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震紧急避难仓用固定机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本体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紧机构,所述卡紧机构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的顶部配合使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底部与本体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侧与本体的表面接触。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靠近本体的一侧与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顶部贯穿固定管并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卡杆的底部贯穿固定管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的内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卡杆的表面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表面与固定管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卡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固定管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底部与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卡杆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表面与固定管的内部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与卡杆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第一固定板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本体、第一固定板、限位机构、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密封垫、卡紧机构、固定管、卡杆、拉环、滑块、弹簧、密封圈和卡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紧急避难仓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与楼层进行固定,同时稳定性差,从而造成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该地震紧急避难仓用固定机构,具备方便固定的优点,提高了紧急避难仓的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能够对本体进行限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减少本体的晃动。3、本技术通过设置卡紧机构,能够方便对本体进行固定,增加本体的稳定性,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和操作,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4、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弹簧,能够方便卡杆的复位,增加卡杆固定的稳定性,避免结构的松动,方便使用的使用,避免卡杆的卡死。5、本技术通过设置密封圈,能够有效减少卡杆与固定管之间的磨损,增加卡杆的使用寿命,避免卡杆的卡死,方便卡杆的移动。6、本技术通过设置卡槽,能够有效增加本体固定的灵活性,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和固定,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卡紧机构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本体;2、第一固定板;3、限位机构;301、第二固定板;302、第三固定板;303、密封垫;4、卡紧机构;401、固定管;402、卡杆;403、拉环;5、滑块;6、弹簧;7、密封圈;8、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紧急避难仓用固定机构,包括本体1,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限位机构3,限位机构3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紧机构4,卡紧机构4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2的顶部配合使用。参考图3,限位机构3包括第二固定板301,第二固定板301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3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板302,第三固定板302的底部与本体1的表面接触,第二固定板301靠近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303,密封垫303远离第二固定板301的一侧与本体1的表面接触。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机构3,能够对本体1进行限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减少本体1的晃动。参考图2,卡紧机构4包括固定管401,固定管401靠近本体1的一侧与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固定管40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卡杆402,卡杆402的顶部贯穿固定管401并固定连接有拉环403,卡杆402的底部贯穿固定管401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2的内部。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卡紧机构4,能够方便对本体1进行固定,增加本体1的稳定性,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和操作,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参考图2,卡杆402的表面套设有滑块5,滑块5的表面与固定管401的内壁活动连接,卡杆402的表面套设有弹簧6,弹簧6的顶部与固定管40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弹簧6的底部与滑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滑块5和弹簧6,能够方便卡杆402的复位,增加卡杆402固定的稳定性,避免结构的松动,方便使用的使用,避免卡杆402的卡死。参考图2,卡杆402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套设有密封圈7,密封圈7的表面与固定管401的内部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密封圈7,能够有效减少卡杆402与固定管401之间的磨损,增加卡杆402的使用寿命,避免卡杆402的卡死,方便卡杆402的移动。参考图2,第一固定板2的顶部开设有与卡杆402配合使用的卡槽8,卡槽8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第一固定板2的顶部。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卡槽8,能够有效增加本体1固定的灵活性,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和固定,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使用者需要对本体1进行拆卸时,向上移动拉环403,拉环403带动卡杆402向上移动,卡杆402带动滑块5向上移动,滑块5挤压弹簧6,使弹簧6收缩,当卡杆402脱离第一固定板2的内部时,向右移动本体1,使本体1移动出第三固定板302的底部,当本体1移动出第三固定板302的底部时,完成本体1的拆卸,当本体1需要固定时,向左移动本体1,本体1带动固定管401向左移动,使本体1移动到第三固定板302的底部,当卡杆402移动到卡槽8的顶部时,松开拉环403,弹簧6反弹滑块5,滑块5带动卡杆402向下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震紧急避难仓用固定机构,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所述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限位机构(3),所述限位机构(3)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紧机构(4),所述卡紧机构(4)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2)的顶部配合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紧急避难仓用固定机构,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2),所述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限位机构(3),所述限位机构(3)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紧机构(4),所述卡紧机构(4)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2)的顶部配合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紧急避难仓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3)包括第二固定板(301),所述第二固定板(301)的底部与第一固定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3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板(302),所述第三固定板(302)的底部与本体(1)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固定板(301)靠近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303),所述密封垫(303)远离第二固定板(301)的一侧与本体(1)的表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紧急避难仓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4)包括固定管(401),所述固定管(401)靠近本体(1)的一侧与本体(1)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欣欣尹志文赵林林李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