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快速修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2663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裂缝快速修补装置,包括管体、设置于管体内上半腔的上搅拌组件、设置于管体内下半腔的下搅拌组件、固定设置于上搅拌组件与下搅拌组件之间的中间隔板和用于驱动上、下搅拌组件的驱动装置;所述上、下搅拌组件均包括转动安装于管体的转轴和以螺旋缠绕的方式固定于转轴的螺旋驱动叶片;所述中间隔板开设有多个用于连通管体上、下半腔的连通孔,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上搅拌组件的转轴正转的上驱动电机和用于驱动下搅拌组件的转轴反转或正转的下驱动电机;所述上搅拌组件转轴的两端均通过单向轴承转动安装于管体;所述管体的前端设置有喷料嘴。

Quick mending device for concrete crac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裂缝快速修补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裂缝快速修补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荷载裂缝特征依荷载不同而异呈现不同的特点。这类裂缝多出现在受拉区、受剪区或振动严重部位。但必须指出,如果受压区出现起皮或有沿受压方向的短裂缝,往往是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的标志,是结构破坏的前兆,其原因往往是截面尺寸偏小;现有技术中,当混凝土产生裂缝后,需要对裂缝进行修补,而修补用的修补砂浆需充分搅拌打磨后在注入到裂缝中,而现有技术中,搅拌和注入一般分别在不同装置中对应处理,使得需多一步转移工序,不利于快速修补裂缝。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混凝土裂缝快速修补装置,能够快速搅拌修补浆料,同时,能够实现注入功能,避免装料,大大提高修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混凝土裂缝快速修补装置,能够快速搅拌修补浆料,同时,能够实现注入功能,避免装料,大大提高修补效率。本技术的混凝土裂缝快速修补装置,包括管体、设置于管体内上半腔的上搅拌组件、设置于管体内下半腔的下搅拌组件、固定设置于上搅拌组件与下搅拌组件之间的中间隔板和用于驱动上、下搅拌组件的驱动装置;所述上、下搅拌组件均包括转动安装于管体的转轴和以螺旋缠绕的方式固定于转轴的螺旋驱动叶片;所述中间隔板开设有多个用于连通管体上、下半腔的连通孔,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上搅拌组件的转轴正转的上驱动电机和用于驱动下搅拌组件的转轴反转或正转的下驱动电机;所述上搅拌组件转轴的两端均通过单向轴承转动安装于管体;所述管体的前端设置有喷料嘴。进一步,所述中间隔板的前、后端分别与管体的前、后端间隔设置并形成循环通道。进一步,所述管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进一步,所述管体的后端底部固定设置有手柄。进一步,所述管体的断面为“8”字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混凝土裂缝快速修补装置,通过在管体内设置上搅拌组件和下搅拌组件,能够快速搅拌修补浆料,同时,能够实现注入功能,避免装料,大大提高修补效率;容量大且结构紧凑。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搅拌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注入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搅拌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注入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混凝土裂缝快速修补装置,包括管体1、设置于管体1内上半腔的上搅拌组件、设置于管体1内下半腔的下搅拌组件、固定设置于上搅拌组件与下搅拌组件之间的中间隔板2和用于驱动上、下搅拌组件的驱动装置;所述上、下搅拌组件均包括转动安装于管体1的转轴和以螺旋缠绕的方式固定于转轴的螺旋驱动叶片;上搅拌组件的螺旋驱动叶片3与下搅拌组件的螺旋驱动叶片4的螺旋方向相同;所述中间隔板2开设有多个用于连通管体1上、下半腔的连通孔5,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上搅拌组件的转轴6正转的上驱动电机13和用于驱动下搅拌组件的转轴7反转或正转的下驱动电机14;所述上搅拌组件转轴的两端均通过单向轴承8转动安装于管体1;所述管体1的前端设置有喷料嘴9;所述管体1横置,如图所示,搅拌原理: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上搅拌组件的转轴固定连接,上驱动电机正转时,驱动上搅拌组件的转轴正转,下驱动电机此时反转,使得修补砂浆在管体1内腔呈逆时针方向循环流动,实现搅拌;搅拌时通过堵头堵住喷料嘴;注入原理:控制上驱动电机不运转,下驱动电机正转,位于下腔体的修补砂浆在下搅拌组件(此时也作驱动组件)驱动下向喷料嘴压入修补砂浆实现注入,而上搅拌组件的转轴在单向轴承的限位下不转动;通过该结构,充分搅拌的同时,还能实现注入功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连通孔的设置利于上腔体的砂浆落料至下腔体。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隔板2的前、后端分别与管体1的前、后端间隔设置并形成循环通道10;方便管体1内修补砂浆流动,所述中间隔板2的左、右边缘与管体1内壁固定连接,管体1的前端表示安装喷料嘴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11。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1的后端底部固定设置有手柄12;所述手柄上可设置现有的控制按钮,控制按钮包括控制搅拌的第一按钮和控制注入的第二按钮,控制按钮的控制原理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1的断面为“8”字形;结构合理,结构紧凑。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裂缝快速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设置于管体内上半腔的上搅拌组件、设置于管体内下半腔的下搅拌组件、固定设置于上搅拌组件与下搅拌组件之间的中间隔板和用于驱动上、下搅拌组件的驱动装置;所述上、下搅拌组件均包括转动安装于管体的转轴和以螺旋缠绕的方式固定于转轴的螺旋驱动叶片;所述中间隔板开设有多个用于连通管体上、下半腔的连通孔,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上搅拌组件的转轴正转的上驱动电机和用于驱动下搅拌组件的转轴反转或正转的下驱动电机;所述上搅拌组件转轴的两端均通过单向轴承转动安装于管体;所述管体的前端设置有喷料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裂缝快速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设置于管体内上半腔的上搅拌组件、设置于管体内下半腔的下搅拌组件、固定设置于上搅拌组件与下搅拌组件之间的中间隔板和用于驱动上、下搅拌组件的驱动装置;所述上、下搅拌组件均包括转动安装于管体的转轴和以螺旋缠绕的方式固定于转轴的螺旋驱动叶片;所述中间隔板开设有多个用于连通管体上、下半腔的连通孔,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上搅拌组件的转轴正转的上驱动电机和用于驱动下搅拌组件的转轴反转或正转的下驱动电机;所述上搅拌组件转轴的两端均通过单向轴承转动安装于管体;所述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朱美玉
申请(专利权)人:果尔佳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